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五单元22陋室铭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五单元22陋室铭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7:2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陋室铭刘禹锡 学 习 目 标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朗读、品味语言、背诵全文。
3.学习托物言志等写作技巧。
4.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高尚节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者及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课文体裁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范读课文(看视频朗读)合作学习 掌握词语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掌握词语:思考题: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从山水写起。
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陋”。
用仙和龙来比“德”。
用名和灵来比“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陋主人陋室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比兴写法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 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室之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思考题:
1.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 ?
2.陋室的环境如何?
3.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
4.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居室环境——清幽宜人
.交往人物——学识渊博
.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宜人交往人物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学识渊博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高雅脱俗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何陋之有?作者在开头运用比兴写法,以仙和龙比喻,引出陋室,但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居室的环境清幽宜人、与他交往的朋友的学识渊博,日常生活的高雅脱俗。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人。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作者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了类比的写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是如此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陋室德馨陋室不陋居室环境清幽宜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人物学识渊博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小结对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这两句也是工整的对偶。谈笑对往来。有对无。鸿儒对白丁。 拟人:“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拟人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托物言志:写法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全文开头比兴,设喻引题突出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中间分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
结尾运用类比,以诸葛亮和扬子云自比突出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高尚节操。练习题:一、填空。
1.本文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 __ 。
2.写主人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陋室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表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陋室德馨起笔,以景幽、友高、事雅绘陋室,以陋室不陋收束全文,文中能统领全篇的词语是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____________。二.解释句子中红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找出文中的两句对偶句。五、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1.何陋之有?( ) 2.忘路之远近( ) 3.渔人甚异之( ) 4.具答之( )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七、谈谈学了《陋室铭》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的生活情趣和______的高尚节操。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温馨提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祝愿同学们愉快学习!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