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价04
范围:第1-3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湖北等地适用
“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场内心修行。班级将开展以“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活动一 聆听语言之韵,温暖文学之路
(积累与运用 20分)
小雨在学完前三个单元后,写了一段感悟,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文字是岁月的留声机:听《三峡》重岩叠障间江水飞漱的轰鸣,那是自然对天地的呐喊;听《藤野先生》里老师诘责作业时的严慈、不辍改稿时的低语,那是跨越国界的师恩回响;听《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铭记历史的铿锵,那是民族对和平的祈愿;听《回忆鲁迅先生》里日常叮嘱的温声,那是文人灵魂的轻声对话。这些文字里的声响,正教会我们在聆听中拾取文明的光,让每声共鸣都成为前行的暖。
1.(3分)请你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1)诘责( ) (2)不辍( ) (3)铭记( )
2.(3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岩叠障 B.飞漱
C.祈愿 D.叮嘱
jié
chuò
mínɡ
【解析】A.障(嶂)。
A
3.(3分)小雨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了一副对联,文字被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还原并写出正确的对联。
三峡 感 见仁心 藤野 听 诘责语里 飞漱声中 存浩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三峡飞漱声中存浩气
感藤野诘责语里见仁心
4.(3分)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示例:藤野先生是日本老师,却关心中国学生鲁迅,“跨越国界”突出了这种超越国家的师生情,是这句话的重点,所以需要重读。(3分)
5.(8分)写景,抒情,明志。小雨增补了一段聆听古诗文情感的语段,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古诗文绘美景。“①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展现江水动静之景,配色鲜明;“②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之美;“树树皆秋色,③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描写清幽的晚秋之景。
(则)素湍绿潭
山随平野尽
山山唯落晖
古诗文抒真情。“烈士暮年,④__________”(《龟虽寿》)是曹操积极进取、乐观奋发的决心;“柴门何萧条,⑤____________”(《梁甫行》)是曹植咏叹百姓家园荒芜颠沛流离之苦。
古诗文明志向。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⑥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的赞叹;面对奇山幽谷,吴均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表达鄙弃尘俗之念。
壮心不已
狐兔翔我宇
岂不罹凝寒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一)古诗文阅读
【甲】舟次湖口
虞 集
江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
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①插地②已三更。
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灯前慨友生③。
尚有乘桴④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
活动二 聆听篇章之心,温暖思想之旅
(阅读与鉴赏 45分)
【注释】①斗杓(biāo):指北斗七星的斗柄。②插地:移近地面。③友生:朋友。④乘桴(fú):运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这里表达诗人的愤慨。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①。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至于吾党②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③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④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⑤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选自汪琬《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至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②党: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③劫:威胁,威逼。④相寻:接连不断。⑤逌(yōu)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6.(2分)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7.(2分)【甲】诗颈联中“____”“看”等动作描写,“怜”“____”等心理描写,使一个思亲怀友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江沙如雪水无声
舟倚蒹葭雁不惊
抛
慨
8.(4分)小雯不知道【乙】【丙】两文中加点字词的释义,请帮她解释。
①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 ②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
③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 ____________ ④苟非有所寄焉 ____________
9.(3分)请你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分)
考虑、想到
大概(是)
停止
假使,如果
10.(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学焉而不足 养焉而不充 纷纷然劫之以忧患。
/
/
11.(2分)下面是小雯对【丙】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子渊氏被作者视为至人,是因为他们安于道德性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快乐。
B.“吾党”之人不快乐的原因是学习和修养不足,还被忧患与私欲困扰。
C.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酒为欢、撷芳为玩,是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D.作者认为只有能以所乐之事为乐的人,才能被称作“至人”。
【解析】C.文中明确提到“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说明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乐并非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C
12.(3分)请结合【乙】【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和孔子、颜渊是如何体现“至人之乐”的。
【乙】文中苏轼描述月夜与友人漫步中庭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困境的豁达与乐观。(1分)【丙】文中孔子和颜渊能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安于道德和本性,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也是“至人之乐”的体现。(2分)
【丙文参考译文】
我于是告诉几位朋友说:“过去孔子快乐得忘记了忧愁,颜回用箪盛饭,用瓢饮水,身居陋巷,也不改变他的快乐,他们都是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只是内心适应道德而生命感到安适,因此无论到哪里都快乐。至于我们这些人就不是这样,学习不够,修养不足,思绪杂乱被忧患威逼,又被私欲接济,这两种情况接连不断没有停止,那么我们不快乐的事不就已经很多了吗?
如果不是有所寄托,又凭什么来闲适自得地欢笑,洒脱地唱歌,在安闲中有所感悟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和几位朋友把喝酒当作乐趣,采花当作游戏,大概也是出于精神无所寄托的想法,不得已把情感寄托在这个园子来一起欢乐,不是所说的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一定要能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这样以后才能称之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二)议论文阅读
保持健康身心 书写开阔人生
①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凉梦”,但不清楚他年轻时还有个“体育报国梦”。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自称“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②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一些人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运动、长期沉迷虚拟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难免会有“成长的烦恼”。面对一时的挫折、压力,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饱满的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在成长之路上经得住各种考验,书写更加开阔的人生。
③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体魄越强健,奋发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野蛮其体魄”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静下来多学习,也要动起来勤锻炼,才能为人生积蓄远航的动力。
④要想保持健康的身心,需要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奥运冠军丁宁的毕业致辞火了。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砥砺,面对未知挑战的忐忑,她勇敢说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暂时的胜负定成败的”,自信达观、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飞扬是青春。无论是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内心充盈,抑或是在饱览自然风光中开阔心胸,青年人都应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涵养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⑤青年人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还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打底。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
⑥“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余年前,李大钊同志写下的这段话,依旧发人深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时代的重担。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国有我的实践,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必将书写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以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以健康的身心勇攀科研高峰的事例引出本文“身心健康与精彩人生”的论题。
B.议论文中常常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第③段采取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C.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冠军后,曾一度陷入低谷,后来她跳出游泳看生活,在转换中豁然开朗,战胜心魔,蜕变成真正优秀运动员,可以作为第④段论据。
D.作者在第⑥段号召中国青年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投身新时代的实践,书写精彩的人生,建设祖国的未来。
【解析】B.没有对比论证。
B
14.(3分)请你阅读选文,提炼作者观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身心健康书写精彩的人生(1分)
青少年要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1分)
青少年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分)
15.(2分)就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点上,学校应该怎样做?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两点建议。
示例:①学校应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保障体育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②学校应和家长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早预防、及早发现青少年心理疾病,努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③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2分,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记叙文阅读
小 崔
程黧眉
①认识小崔,是在我家的装修工地上。
②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听到窗外有摇滚乐的声响。家里一直静悄悄的,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年轻的声音了。顿时有些好奇,赶紧跑出去看,只见窗台上放着小音箱,里面“咚咚咚”响着音乐。
③我问谁在听音乐?正在干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地赶紧关掉音响。我说没事没事,我也喜欢听。我生怕他误解,很怕不小心伤害年轻人的自尊心。但他还是没有继续播放。
④小伙子很年轻,浑身上下都是泥土,却掩盖不住青春的面庞。他跟着老师傅干“小工”的活儿。师傅贴瓷砖,他递工具、拌水泥,还有搬砖、扫地等等。我注意到小伙子勤快,眼里有活儿,有时也会机灵地给师傅额头上擦把汗。
⑤有一天,我网购的窗帘到了。因为窗户很高,腰病让我无法站到梯子上,恰巧那天家里人都不在,于是我跟师傅商量,可否让小伙子帮个忙,帮我把窗帘挂上?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喊小伙子过来。
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刚想再催一下,小伙子已经站在门口。我吃了一惊,像魔术的“大变活人”——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后来几天我才注意到,他每天早上来,都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装到一个塑料袋里,傍晚走时收拾完再换上。
⑦小崔对我挂窗帘的要求很快就领会,并且精益求精,如果哪个挂钩比例不对,一定要重新来一遍。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他说他是大学生,这又让我吃了一惊。原来,他暑假来看望母亲,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平时没什么事儿,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闲聊中,他说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跟宿舍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因为他不喜欢睡懒觉,有时候就早起帮室友买早点带回宿舍。
⑧隔段时间我发现小伙子没有再来,正纳闷时,小崔发来信息:“程老师,与您相遇是缘分,相识更是万幸。昨天我离开得匆忙,现在已经到达新的工作地址,或许人生亦是如此。我认为您和我师傅还有我在北京所认识到的人,都可能成为我未来人生中的伏笔。希望您一切安好,期待下次相逢。”我回复说,希望知道他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告诉他:“我看好你,
小崔!”
⑨秋天来了,远山的秋色很浓郁,我拍了张照片,配了一句话发到朋友圈:“秋声不动色。”不久收到小崔的信息:“程老师,借您句子一用。”紧接着发来一首诗:“秋声不动色,风来卷起思。窗前听雨落,寒意需会知。”他说,一直在纠结是“听雨落”还是“观雨落”?我说,我个人认为“听”更有意境。他接受了。我说,趁年轻好好体验生活,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他说会努力,并说:“秋意渐浓,早晚记得添衣,程老师。”我很
感动。
⑩冬日的一天,看到小崔发了一条朋友圈,像是给同学的毕业赠言,我在下面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问:“提前毕业了小崔?”他回复:“毕业时间是在明年的6月份,但是我们已经实习了,我报了明年春季的征兵申请,现在正在学校这边体检。”我说,大学毕业当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是宝贵的人生历练。
新年收到小崔的新春祝福。他比我儿子还小,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但是这孩子这一年就要经历人生重大的转折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小崔曾在朋友圈发过一首歌《少年锦时》。他在旁边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我瞬间想起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送给小崔。
加油,追风少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17日,有删改)
16.(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我”对摇滚乐的好奇写起,进而写到“我”对小崔的关注,行文自然。
B.小崔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小崔暑假出来打工,是为了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C.小崔发来的信息里“未来人生中的伏笔”一句,运用比喻表达感受,意蕴丰富。
D.小崔选择大学毕业当兵,“我”认为这是宝贵的人生历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B
【解析】B.有误,结合第⑦段“他说他是大学生……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可知,文中明确说明小崔打工的目的是“勤工俭学”,而非“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由此可知,选项对小崔打工动机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17.(2分)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
示例一:运用对比,将小崔干活时与换过衣服后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我”内心的惊讶,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为下文“我”知道小崔原来是大学生作铺垫。
示例二:运用细节(外貌、神态)描写,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表现“我”内心的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
示例三:使用“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叠词(形容词),具有音韵和谐美,增强语句画面感,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小崔换衣后,着装干净清爽的模样,令“我”极其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尊重他人的品质。(任选一角度作答即可,2分)
18.(3分)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的增加和改变,有时很有表现力。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简要赏析原句的妙处。
【改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使用冒号,起到强调提示作用,突出“我”对小崔的肯定;“这小伙子”后使用逗号停顿,增强语气停顿感,突出“小伙子”这一称呼;“行”后使用感叹号,强化了“我”对小崔充满信心、赞赏肯定的情感,比改句情感更强烈、表达更具感染力。(3分,意近即可)
19.(4分)第 段中画线句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指生活中离别常有,少年当洒脱面对。文中,小崔历经多次离别仍积极进取,在勤工俭学、应征入伍等生活的历练中成长。生活里我们也会经历离别,应以豁达心态迎接,在变化中成长。(4分,意近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朝花夕拾》选段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20.(2分)小雯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解析】B.这一形容对应周恩来。
B
21.(2分)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细节刻画人物,请简要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写毛泽东午餐只停下来吃两块米糕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知识的情形;(1分)《琐记》写鲁迅阅读《天演论》时感觉十分“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的细节,展现了他如痴如醉地接受新思想的情形。(1分)
22.(2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澈。结合选段说说,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
选段中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等。(2分)
23.(2分)结合整本书来看,毛泽东少年时读的书对他日后的“躬行”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毛泽东少年时读《水浒传》,觉得官僚地主的欺压逼得老百姓没有活路,只得造反以图生存,因此十分同情弱者和造反者,认为农民造反有理。(1分)举例:为了反抗清政府同意外国投资修筑川汉铁路的决定,青年毛泽东和他的一个朋友在学堂剪去了辫子,并强剪了十几个人的辫子。(1分,言之有理
即可)
活动三 聆听内心之声,温暖文字之梦
(表达与交流 55分)
24.(5分)校学生会决定在校网络论坛上开展一次以“金玉良言,启迪人生”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写一段话,分享你喜爱的名言和你得到的启示。(80字
左右)
示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它告诉我,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有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人,才能成功。(5分)
25.(50分)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窗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窗外有明媚的阳光,令人陶醉;窗外有悦耳的歌声,令人神往;窗外有清新的空气,令人驻足……用心去留意,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它的丰富。
请将“窗外的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从甲骨文来看,“听”字像是一个人张着大耳朵,突出了用耳朵获取外界声音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楷书繁体的“聽”,似乎在暗示“听”不仅仅是生理上接收声音,还涉及用心去领会、秉持一定品德去接纳他人观点等内涵。而现代简体字“听”在简化的同时,也保留了其核心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全国版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_______
活动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场内心修行。班级将开展以“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活动一 聆听语言之韵,温暖文学之路
(积累与运用 20分))
小雨在学完前三个单元后,写了一段感悟,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文字是岁月的留声机:听《三峡》重岩叠障间江水飞漱的轰鸣,那是自然对天地的呐喊;听《藤野先生》里老师诘责作业时的严慈、不辍改稿时的低语,那是跨越国界的师恩回响;听《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铭记历史的铿锵,那是民族对和平的祈愿;听《回忆鲁迅先生》里日常叮嘱的温声,那是文人灵魂的轻声对话。这些文字里的声响,正教会我们在聆听中拾取文明的光,让每声共鸣都成为前行的暖。
1.(3分)请你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1)诘责(jié) (2)不辍(chuò) (3)铭记( mínɡ)
2.(3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A.重岩叠障 B.飞漱
C.祈愿 D.叮嘱
【解析】A.障(嶂)。
3.(3分)小雨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了一副对联,文字被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还原并写出正确的对联。
三峡 感 见仁心 藤野 听 诘责语里 飞漱声中 存浩气
上联: 听三峡飞漱声中存浩气
下联: 感藤野诘责语里见仁心
4.(3分)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示例:藤野先生是日本老师,却关心中国学生鲁迅,“跨越国界”突出了这种超越国家的师生情,是这句话的重点,所以需要重读。(3分)
5.(8分)写景,抒情,明志。小雨增补了一段聆听古诗文情感的语段,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古诗文绘美景。“①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展现江水动静之景,配色鲜明;“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之美;“树树皆秋色,③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描写清幽的晚秋之景。
古诗文抒真情。“烈士暮年,④ 壮心不已 ”(《龟虽寿》)是曹操积极进取、乐观奋发的决心;“柴门何萧条,⑤ 狐兔翔我宇 ”(《梁甫行》)是曹植咏叹百姓家园荒芜颠沛流离之苦。
古诗文明志向。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⑥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的赞叹;面对奇山幽谷,吴均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⑦ 经纶世务者 ,⑧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表达鄙弃尘俗之念。
活动二 聆听篇章之心,温暖思想之旅
(阅读与鉴赏 45分))
(一)古诗文阅读
【甲】舟次湖口
虞 集
江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
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①插地②已三更。
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灯前慨友生③。
尚有乘桴④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
【注释】①斗杓(biāo):指北斗七星的斗柄。②插地:移近地面。③友生:朋友。④乘桴(fú):运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这里表达诗人的愤慨。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①。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至于吾党②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③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④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⑤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选自汪琬《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至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②党: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③劫:威胁,威逼。④相寻:接连不断。⑤逌(yōu)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6.(2分)诗中“ 江沙如雪水无声 , 舟倚蒹葭雁不惊 ”两句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7.(2分)【甲】诗颈联中“ 抛 ”“看”等动作描写,“怜”“ 慨 ”等心理描写,使一个思亲怀友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8.(4分)小雯不知道【乙】【丙】两文中加点字词的释义,请帮她解释。
①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②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③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 停止 ④苟非有所寄焉 假使,如果
9.(3分)请你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分)
10.(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
11.(2分)下面是小雯对【丙】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孔子和子渊氏被作者视为至人,是因为他们安于道德性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快乐。
B.“吾党”之人不快乐的原因是学习和修养不足,还被忧患与私欲困扰。
C.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酒为欢、撷芳为玩,是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D.作者认为只有能以所乐之事为乐的人,才能被称作“至人”。
【解析】C.文中明确提到“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说明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乐并非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12.(3分)请结合【乙】【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和孔子、颜渊是如何体现“至人之乐”的。
【乙】文中苏轼描述月夜与友人漫步中庭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困境的豁达与乐观。(1分)【丙】文中孔子和颜渊能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安于道德和本性,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也是“至人之乐”的体现。(2分)
【丙文参考译文】
我于是告诉几位朋友说:“过去孔子快乐得忘记了忧愁,颜回用箪盛饭,用瓢饮水,身居陋巷,也不改变他的快乐,他们都是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只是内心适应道德而生命感到安适,因此无论到哪里都快乐。至于我们这些人就不是这样,学习不够,修养不足,思绪杂乱被忧患威逼,又被私欲接济,这两种情况接连不断没有停止,那么我们不快乐的事不就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不是有所寄托,又凭什么来闲适自得地欢笑,洒脱地唱歌,在安闲中有所感悟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和几位朋友把喝酒当作乐趣,采花当作游戏,大概也是出于精神无所寄托的想法,不得已把情感寄托在这个园子来一起欢乐,不是所说的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一定要能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这样以后才能称之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二)议论文阅读
保持健康身心 书写开阔人生
①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凉梦”,但不清楚他年轻时还有个“体育报国梦”。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自称“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②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一些人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运动、长期沉迷虚拟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难免会有“成长的烦恼”。面对一时的挫折、压力,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饱满的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在成长之路上经得住各种考验,书写更加开阔的人生。
③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体魄越强健,奋发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野蛮其体魄”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静下来多学习,也要动起来勤锻炼,才能为人生积蓄远航的动力。
④要想保持健康的身心,需要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奥运冠军丁宁的毕业致辞火了。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砥砺,面对未知挑战的忐忑,她勇敢说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暂时的胜负定成败的”,自信达观、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飞扬是青春。无论是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内心充盈,抑或是在饱览自然风光中开阔心胸,青年人都应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涵养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⑤青年人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还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打底。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
⑥“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余年前,李大钊同志写下的这段话,依旧发人深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时代的重担。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国有我的实践,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必将书写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第①段以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以健康的身心勇攀科研高峰的事例引出本文“身心健康与精彩人生”的论题。
B.议论文中常常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第③段采取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C.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冠军后,曾一度陷入低谷,后来她跳出游泳看生活,在转换中豁然开朗,战胜心魔,蜕变成真正优秀运动员,可以作为第④段论据。
D.作者在第⑥段号召中国青年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投身新时代的实践,书写精彩的人生,建设祖国的未来。
【解析】B.没有对比论证。
14.(3分)请你阅读选文,提炼作者观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5.(2分)就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点上,学校应该怎样做?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两点建议。
示例:①学校应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保障体育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②学校应和家长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早预防、及早发现青少年心理疾病,努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③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2分,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记叙文阅读
小 崔
程黧眉
①认识小崔,是在我家的装修工地上。
②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听到窗外有摇滚乐的声响。家里一直静悄悄的,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年轻的声音了。顿时有些好奇,赶紧跑出去看,只见窗台上放着小音箱,里面“咚咚咚”响着音乐。
③我问谁在听音乐?正在干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地赶紧关掉音响。我说没事没事,我也喜欢听。我生怕他误解,很怕不小心伤害年轻人的自尊心。但他还是没有继续播放。
④小伙子很年轻,浑身上下都是泥土,却掩盖不住青春的面庞。他跟着老师傅干“小工”的活儿。师傅贴瓷砖,他递工具、拌水泥,还有搬砖、扫地等等。我注意到小伙子勤快,眼里有活儿,有时也会机灵地给师傅额头上擦把汗。
⑤有一天,我网购的窗帘到了。因为窗户很高,腰病让我无法站到梯子上,恰巧那天家里人都不在,于是我跟师傅商量,可否让小伙子帮个忙,帮我把窗帘挂上?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喊小伙子过来。
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刚想再催一下,小伙子已经站在门口。我吃了一惊,像魔术的“大变活人”——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后来几天我才注意到,他每天早上来,都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装到一个塑料袋里,傍晚走时收拾完再换上。
⑦小崔对我挂窗帘的要求很快就领会,并且精益求精,如果哪个挂钩比例不对,一定要重新来一遍。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他说他是大学生,这又让我吃了一惊。原来,他暑假来看望母亲,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平时没什么事儿,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闲聊中,他说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跟宿舍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因为他不喜欢睡懒觉,有时候就早起帮室友买早点带回宿舍。
⑧隔段时间我发现小伙子没有再来,正纳闷时,小崔发来信息:“程老师,与您相遇是缘分,相识更是万幸。昨天我离开得匆忙,现在已经到达新的工作地址,或许人生亦是如此。我认为您和我师傅还有我在北京所认识到的人,都可能成为我未来人生中的伏笔。希望您一切安好,期待下次相逢。”我回复说,希望知道他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告诉他:“我看好你,小崔!”
⑨秋天来了,远山的秋色很浓郁,我拍了张照片,配了一句话发到朋友圈:“秋声不动色。”不久收到小崔的信息:“程老师,借您句子一用。”紧接着发来一首诗:“秋声不动色,风来卷起思。窗前听雨落,寒意需会知。”他说,一直在纠结是“听雨落”还是“观雨落”?我说,我个人认为“听”更有意境。他接受了。我说,趁年轻好好体验生活,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他说会努力,并说:“秋意渐浓,早晚记得添衣,程老师。”我很感动。
⑩冬日的一天,看到小崔发了一条朋友圈,像是给同学的毕业赠言,我在下面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问:“提前毕业了小崔?”他回复:“毕业时间是在明年的6月份,但是我们已经实习了,我报了明年春季的征兵申请,现在正在学校这边体检。”我说,大学毕业当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是宝贵的人生历练。
新年收到小崔的新春祝福。他比我儿子还小,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但是这孩子这一年就要经历人生重大的转折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小崔曾在朋友圈发过一首歌《少年锦时》。他在旁边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我瞬间想起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送给小崔。
加油,追风少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17日,有删改)
16.(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从“我”对摇滚乐的好奇写起,进而写到“我”对小崔的关注,行文自然。
B.小崔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小崔暑假出来打工,是为了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C.小崔发来的信息里“未来人生中的伏笔”一句,运用比喻表达感受,意蕴丰富。
D.小崔选择大学毕业当兵,“我”认为这是宝贵的人生历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解析】B.有误,结合第⑦段“他说他是大学生……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可知,文中明确说明小崔打工的目的是“勤工俭学”,而非“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由此可知,选项对小崔打工动机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17.(2分)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
示例一:运用对比,将小崔干活时与换过衣服后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我”内心的惊讶,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为下文“我”知道小崔原来是大学生作铺垫。
示例二:运用细节(外貌、神态)描写,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表现“我”内心的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
示例三:使用“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叠词(形容词),具有音韵和谐美,增强语句画面感,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小崔换衣后,着装干净清爽的模样,令“我”极其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尊重他人的品质。(任选一角度作答即可,2分)
18.(3分)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的增加和改变,有时很有表现力。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简要赏析原句的妙处。
【改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使用冒号,起到强调提示作用,突出“我”对小崔的肯定;“这小伙子”后使用逗号停顿,增强语气停顿感,突出“小伙子”这一称呼;“行”后使用感叹号,强化了“我”对小崔充满信心、赞赏肯定的情感,比改句情感更强烈、表达更具感染力。(3分,意近即可)
19.(4分)第 段中画线句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指生活中离别常有,少年当洒脱面对。文中,小崔历经多次离别仍积极进取,在勤工俭学、应征入伍等生活的历练中成长。生活里我们也会经历离别,应以豁达心态迎接,在变化中成长。(4分,意近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朝花夕拾》选段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20.(2分)小雯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解析】B.这一形容对应周恩来。
21.(2分)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细节刻画人物,请简要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写毛泽东午餐只停下来吃两块米糕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知识的情形;(1分)《琐记》写鲁迅阅读《天演论》时感觉十分“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的细节,展现了他如痴如醉地接受新思想的情形。(1分)
22.(2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澈。结合选段说说,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
选段中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等。(2分)
23.(2分)结合整本书来看,毛泽东少年时读的书对他日后的“躬行”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毛泽东少年时读《水浒传》,觉得官僚地主的欺压逼得老百姓没有活路,只得造反以图生存,因此十分同情弱者和造反者,认为农民造反有理。(1分)举例:为了反抗清政府同意外国投资修筑川汉铁路的决定,青年毛泽东和他的一个朋友在学堂剪去了辫子,并强剪了十几个人的辫子。(1分,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三 聆听内心之声,温暖文字之梦
(表达与交流 55分)
24.(5分)校学生会决定在校网络论坛上开展一次以“金玉良言,启迪人生”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写一段话,分享你喜爱的名言和你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示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它告诉我,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有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人,才能成功。(5分)
25.(50分)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窗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窗外有明媚的阳光,令人陶醉;窗外有悦耳的歌声,令人神往;窗外有清新的空气,令人驻足……用心去留意,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它的丰富。
请将“窗外的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从甲骨文来看,“听”字像是一个人张着大耳朵,突出了用耳朵获取外界声音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楷书繁体的“聽”,似乎在暗示“听”不仅仅是生理上接收声音,还涉及用心去领会、秉持一定品德去接纳他人观点等内涵。而现代简体字“听”在简化的同时,也保留了其核心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全国版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_______
活动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场内心修行。班级将开展以“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
活动一 聆听语言之韵,温暖文学之路
(积累与运用 20分))
小雨在学完前三个单元后,写了一段感悟,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文字是岁月的留声机:听《三峡》重岩叠障间江水飞漱的轰鸣,那是自然对天地的呐喊;听《藤野先生》里老师诘责作业时的严慈、不辍改稿时的低语,那是跨越国界的师恩回响;听《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铭记历史的铿锵,那是民族对和平的祈愿;听《回忆鲁迅先生》里日常叮嘱的温声,那是文人灵魂的轻声对话。这些文字里的声响,正教会我们在聆听中拾取文明的光,让每声共鸣都成为前行的暖。
1.(3分)请你为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1)诘责(jié) (2)不辍(chuò) (3)铭记( mínɡ)
2.(3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A.重岩叠障 B.飞漱
C.祈愿 D.叮嘱
【解析】A.障(嶂)。
3.(3分)小雨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了一副对联,文字被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还原并写出正确的对联。
三峡 感 见仁心 藤野 听 诘责语里 飞漱声中 存浩气
上联: 听三峡飞漱声中存浩气
下联: 感藤野诘责语里见仁心
4.(3分)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示例:藤野先生是日本老师,却关心中国学生鲁迅,“跨越国界”突出了这种超越国家的师生情,是这句话的重点,所以需要重读。(3分)
5.(8分)写景,抒情,明志。小雨增补了一段聆听古诗文情感的语段,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古诗文绘美景。“①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展现江水动静之景,配色鲜明;“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之美;“树树皆秋色,③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描写清幽的晚秋之景。
古诗文抒真情。“烈士暮年,④ 壮心不已 ”(《龟虽寿》)是曹操积极进取、乐观奋发的决心;“柴门何萧条,⑤ 狐兔翔我宇 ”(《梁甫行》)是曹植咏叹百姓家园荒芜颠沛流离之苦。
古诗文明志向。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⑥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的赞叹;面对奇山幽谷,吴均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⑦ 经纶世务者 ,⑧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表达鄙弃尘俗之念。
活动二 聆听篇章之心,温暖思想之旅
(阅读与鉴赏 45分))
(一)古诗文阅读
【甲】舟次湖口
虞 集
江沙如雪水无声,舟倚蒹葭雁不惊。
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①插地②已三更。
抛书枕畔怜儿子,看剑灯前慨友生③。
尚有乘桴④无限意,催人摇橹转江城。
【注释】①斗杓(biāo):指北斗七星的斗柄。②插地:移近地面。③友生:朋友。④乘桴(fú):运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这里表达诗人的愤慨。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予乃告二三子曰:“昔孔子乐以忘忧,子渊氏箪瓢陋巷,不改其乐,此皆至人①。惟道德之适而性命之安,是以无所往而不乐也。至于吾党②则不然,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③之以忧患,而济之以私欲,斯二者日相寻④而未已,则其所不乐者不既多乎?苟非有所寄焉,亦何以逌然⑤而笑,洒然而歌,悠然而有会心也哉!”然则吾与二三子取酒以为欢,撷芳以为玩,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夫必能乐其乐,然后命之曰“至人”。
(选自汪琬《游京师郭南废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至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②党:朋辈,指意气相投的人。③劫:威胁,威逼。④相寻:接连不断。⑤逌(yōu)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6.(2分)诗中“ 江沙如雪水无声 , 舟倚蒹葭雁不惊 ”两句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7.(2分)【甲】诗颈联中“ 抛 ”“看”等动作描写,“怜”“ 慨 ”等心理描写,使一个思亲怀友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8.(4分)小雯不知道【乙】【丙】两文中加点字词的释义,请帮她解释。
①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②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
③斯二者日相寻而未已 停止 ④苟非有所寄焉 假使,如果
9.(3分)请你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3分)
10.(2分)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学焉而不足/养焉而不充/纷纷然劫之以忧患。
11.(2分)下面是小雯对【丙】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孔子和子渊氏被作者视为至人,是因为他们安于道德性命,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快乐。
B.“吾党”之人不快乐的原因是学习和修养不足,还被忧患与私欲困扰。
C.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酒为欢、撷芳为玩,是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D.作者认为只有能以所乐之事为乐的人,才能被称作“至人”。
【解析】C.文中明确提到“盖亦出于无聊之思,不得已而寄诸斯园以相乐也,非所谓乐其乐者也”,说明作者和朋友们在园中取乐并非真正做到了以所乐之事为乐。
12.(3分)请结合【乙】【丙】两段文字,说说苏轼和孔子、颜渊是如何体现“至人之乐”的。
【乙】文中苏轼描述月夜与友人漫步中庭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困境的豁达与乐观。(1分)【丙】文中孔子和颜渊能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安于道德和本性,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也是“至人之乐”的体现。(2分)
【丙文参考译文】
我于是告诉几位朋友说:“过去孔子快乐得忘记了忧愁,颜回用箪盛饭,用瓢饮水,身居陋巷,也不改变他的快乐,他们都是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只是内心适应道德而生命感到安适,因此无论到哪里都快乐。至于我们这些人就不是这样,学习不够,修养不足,思绪杂乱被忧患威逼,又被私欲接济,这两种情况接连不断没有停止,那么我们不快乐的事不就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不是有所寄托,又凭什么来闲适自得地欢笑,洒脱地唱歌,在安闲中有所感悟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和几位朋友把喝酒当作乐趣,采花当作游戏,大概也是出于精神无所寄托的想法,不得已把情感寄托在这个园子来一起欢乐,不是所说的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一定要能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这样以后才能称之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二)议论文阅读
保持健康身心 书写开阔人生
①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凉梦”,但不清楚他年轻时还有个“体育报国梦”。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拥有年轻的心态,自称“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败、不断攀登高峰,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②今天,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也让一些人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过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运动、长期沉迷虚拟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难免会有“成长的烦恼”。面对一时的挫折、压力,如何调节身心,保持健康饱满的状态,对青年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因此,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在成长之路上经得住各种考验,书写更加开阔的人生。
③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在重要的位置。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体魄越强健,奋发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在“野蛮其体魄”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谈到,正是当年在清华园养成的良好锻炼习惯,才使得他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静下来多学习,也要动起来勤锻炼,才能为人生积蓄远航的动力。
④要想保持健康的身心,需要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成长是螺旋式的上升!”奥运冠军丁宁的毕业致辞火了。经历过困难和失败的砥砺,面对未知挑战的忐忑,她勇敢说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暂时的胜负定成败的”,自信达观、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飞扬是青春。无论是敞开心扉去结交朋友,还是培养兴趣爱好让内心充盈,抑或是在饱览自然风光中开阔心胸,青年人都应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涵养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的心境,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⑤青年人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还要加强道德修养,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形打底。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样。
⑥“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百余年前,李大钊同志写下的这段话,依旧发人深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时代的重担。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时代发展的潮流、强国有我的实践,新时代的大舞台上必将书写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第①段以袁隆平一辈子热爱运动、坚持锻炼,以健康的身心勇攀科研高峰的事例引出本文“身心健康与精彩人生”的论题。
B.议论文中常常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第③段采取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C.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获得冠军后,曾一度陷入低谷,后来她跳出游泳看生活,在转换中豁然开朗,战胜心魔,蜕变成真正优秀运动员,可以作为第④段论据。
D.作者在第⑥段号召中国青年塑造健康的体魄,淬炼昂扬的精神,投身新时代的实践,书写精彩的人生,建设祖国的未来。
【解析】B.没有对比论证。
14.(3分)请你阅读选文,提炼作者观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5.(2分)就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点上,学校应该怎样做?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两点建议。
示例:①学校应开足、开齐体育课,充分保障体育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②学校应和家长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早预防、及早发现青少年心理疾病,努力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③学校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社交媒体。(2分,答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
(三)记叙文阅读
小 崔
程黧眉
①认识小崔,是在我家的装修工地上。
②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听到窗外有摇滚乐的声响。家里一直静悄悄的,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年轻的声音了。顿时有些好奇,赶紧跑出去看,只见窗台上放着小音箱,里面“咚咚咚”响着音乐。
③我问谁在听音乐?正在干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地赶紧关掉音响。我说没事没事,我也喜欢听。我生怕他误解,很怕不小心伤害年轻人的自尊心。但他还是没有继续播放。
④小伙子很年轻,浑身上下都是泥土,却掩盖不住青春的面庞。他跟着老师傅干“小工”的活儿。师傅贴瓷砖,他递工具、拌水泥,还有搬砖、扫地等等。我注意到小伙子勤快,眼里有活儿,有时也会机灵地给师傅额头上擦把汗。
⑤有一天,我网购的窗帘到了。因为窗户很高,腰病让我无法站到梯子上,恰巧那天家里人都不在,于是我跟师傅商量,可否让小伙子帮个忙,帮我把窗帘挂上?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喊小伙子过来。
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刚想再催一下,小伙子已经站在门口。我吃了一惊,像魔术的“大变活人”——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后来几天我才注意到,他每天早上来,都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装到一个塑料袋里,傍晚走时收拾完再换上。
⑦小崔对我挂窗帘的要求很快就领会,并且精益求精,如果哪个挂钩比例不对,一定要重新来一遍。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他说他是大学生,这又让我吃了一惊。原来,他暑假来看望母亲,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平时没什么事儿,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闲聊中,他说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跟宿舍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因为他不喜欢睡懒觉,有时候就早起帮室友买早点带回宿舍。
⑧隔段时间我发现小伙子没有再来,正纳闷时,小崔发来信息:“程老师,与您相遇是缘分,相识更是万幸。昨天我离开得匆忙,现在已经到达新的工作地址,或许人生亦是如此。我认为您和我师傅还有我在北京所认识到的人,都可能成为我未来人生中的伏笔。希望您一切安好,期待下次相逢。”我回复说,希望知道他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告诉他:“我看好你,小崔!”
⑨秋天来了,远山的秋色很浓郁,我拍了张照片,配了一句话发到朋友圈:“秋声不动色。”不久收到小崔的信息:“程老师,借您句子一用。”紧接着发来一首诗:“秋声不动色,风来卷起思。窗前听雨落,寒意需会知。”他说,一直在纠结是“听雨落”还是“观雨落”?我说,我个人认为“听”更有意境。他接受了。我说,趁年轻好好体验生活,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他说会努力,并说:“秋意渐浓,早晚记得添衣,程老师。”我很感动。
⑩冬日的一天,看到小崔发了一条朋友圈,像是给同学的毕业赠言,我在下面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问:“提前毕业了小崔?”他回复:“毕业时间是在明年的6月份,但是我们已经实习了,我报了明年春季的征兵申请,现在正在学校这边体检。”我说,大学毕业当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是宝贵的人生历练。
新年收到小崔的新春祝福。他比我儿子还小,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但是这孩子这一年就要经历人生重大的转折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小崔曾在朋友圈发过一首歌《少年锦时》。他在旁边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我瞬间想起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送给小崔。
加油,追风少年!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3月17日,有删改)
16.(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章从“我”对摇滚乐的好奇写起,进而写到“我”对小崔的关注,行文自然。
B.小崔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小崔暑假出来打工,是为了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C.小崔发来的信息里“未来人生中的伏笔”一句,运用比喻表达感受,意蕴丰富。
D.小崔选择大学毕业当兵,“我”认为这是宝贵的人生历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解析】B.有误,结合第⑦段“他说他是大学生……他就主动提出跟老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可知,文中明确说明小崔打工的目的是“勤工俭学”,而非“使家庭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由此可知,选项对小崔打工动机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17.(2分)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T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
示例一:运用对比,将小崔干活时与换过衣服后的形象形成对比,表现“我”内心的惊讶,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为下文“我”知道小崔原来是大学生作铺垫。
示例二:运用细节(外貌、神态)描写,形象表现出小崔换衣服后的整洁干净,表现“我”内心的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或尊重他人或注重细节)的品质。
示例三:使用“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叠词(形容词),具有音韵和谐美,增强语句画面感,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小崔换衣后,着装干净清爽的模样,令“我”极其惊讶,突出小崔注重仪表、尊重他人的品质。(任选一角度作答即可,2分)
18.(3分)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的增加和改变,有时很有表现力。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简要赏析原句的妙处。
【改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原句使用冒号,起到强调提示作用,突出“我”对小崔的肯定;“这小伙子”后使用逗号停顿,增强语气停顿感,突出“小伙子”这一称呼;“行”后使用感叹号,强化了“我”对小崔充满信心、赞赏肯定的情感,比改句情感更强烈、表达更具感染力。(3分,意近即可)
19.(4分)第 段中画线句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指生活中离别常有,少年当洒脱面对。文中,小崔历经多次离别仍积极进取,在勤工俭学、应征入伍等生活的历练中成长。生活里我们也会经历离别,应以豁达心态迎接,在变化中成长。(4分,意近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使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朝花夕拾》选段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
20.(2分)小雯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解析】B.这一形容对应周恩来。
21.(2分)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细节刻画人物,请简要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写毛泽东午餐只停下来吃两块米糕这一细节,展现了他如饥似渴地吸收书本知识的情形;(1分)《琐记》写鲁迅阅读《天演论》时感觉十分“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的细节,展现了他如痴如醉地接受新思想的情形。(1分)
22.(2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澈。结合选段说说,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哪里。
选段中鲁迅的“源头活水”来自《天演论》《时务报》《译学汇编》等。(2分)
23.(2分)结合整本书来看,毛泽东少年时读的书对他日后的“躬行”有什么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毛泽东少年时读《水浒传》,觉得官僚地主的欺压逼得老百姓没有活路,只得造反以图生存,因此十分同情弱者和造反者,认为农民造反有理。(1分)举例:为了反抗清政府同意外国投资修筑川汉铁路的决定,青年毛泽东和他的一个朋友在学堂剪去了辫子,并强剪了十几个人的辫子。(1分,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三 聆听内心之声,温暖文字之梦
(表达与交流 55分)
24.(5分)校学生会决定在校网络论坛上开展一次以“金玉良言,启迪人生”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写一段话,分享你喜爱的名言和你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
示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这是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它告诉我,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有那些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人,才能成功。(5分)
25.(50分)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窗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窗外有明媚的阳光,令人陶醉;窗外有悦耳的歌声,令人神往;窗外有清新的空气,令人驻足……用心去留意,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它的丰富。
请将“窗外的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
从甲骨文来看,“听”字像是一个人张着大耳朵,突出了用耳朵获取外界声音的功能。随着时间推移,楷书繁体的“聽”,似乎在暗示“听”不仅仅是生理上接收声音,还涉及用心去领会、秉持一定品德去接纳他人观点等内涵。而现代简体字“听”在简化的同时,也保留了其核心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③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