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4 15:28:11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因为多次在不同层次的优质课比赛中讲过,所以基本上也上不出什么新意,所以在备课时我考虑从英国人和中国人对鸦片战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着手,给学生一些教材外的视野和思考,这样学生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一些吧。英国人对鸦片战争印象不深,只是知道中英之间曾经发生过贸易战争;而中国人却记忆深刻,认为这是耻辱与灾难的开始。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其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呢?我们还要给学生灌输那种流唱很久的怨妇心态吗?还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还原那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独立思考呢?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咱们先来猜个谜语轻松轻松,咱们不猜字、不猜物,猜两个人。第一个人“他以节俭著称,被认为是“史上最抠门皇帝”。常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与皇后吃完烧饼,立马上床,连灯都不点了,省油。他对工作勤勤恳恳,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清朝一位皇帝);第二个人“她是大英帝国最幸福的女王,在位64年,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全部辉煌;同时又收获了完美的爱情,一生育有9子,有外号叫“欧洲祖母”,现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王室,都是她的后代。”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相约1840---探原因
▲(过渡)咱们先从道光说起,道光皇帝最近有点烦。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看道光皇帝因何事而烦。
1、视频看完了,谁能告诉我,道光皇帝因何事而烦?(清军因吸食鸦片而导致战斗力下降)。
2、大家都知道鸦片就是毒品,1840年的英国人同样知道这一点,他们制定了严厉的措施,防止鸦片进入英国,危害本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那英国人为什么要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英国人的货卖不出去,反而大量购置中国货,大量的银元流入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因而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3、鸦片走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呢?
?
【展示材料】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教师总结:林则徐的话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用钱时没钱,打仗时没人,那这皇帝还怎么当?气坏了的道光帝决定禁烟。所以就有了后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销毁鸦片19176箱,总重量达2376254斤,总价值达1115万两白银。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过渡):然而,时隔不久,却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展示材料】
1839年7月,距离虎门销烟不到一个月,义律在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真的,当我写这篇报告的时候,鸦片交易正在广州以东约200英里的几个地方极其活跃地进行。"
1840年1月,《澳门月报》报道说:"(中国)沿海一带从事于这非法交易(鸦片走私)的船只,为数之多,堪与以前任何时期相比拟,甚至还要更多些。"鸦片贸易出现回潮,愈演愈烈,咱们有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我们只是鸦片贩子,却不惩治吸食鸦片的人,所以,只要有市场,就有买卖。
问题:可林大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发火了,要求来华贸易的英商出具甘结,就是写保证书,保证来华进行正当贸易,绝不走私鸦片,并要求在华英人总督做总担保,有人违反规定,唯他是问。林大人的要求遭到英国人的断然拒绝。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的问题:甘结风波说明了什么问题?(一种思想、价值观念或者整的更高一点就是文明的冲突)。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给学生提供新情境,想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以往观点的新视野,从新的角度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师总结):
鸦片战争给咱们的伤痛是永久的,可英国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把这场战争称为贸易战争,现在很多英国人压根都不知道这回事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展示材料】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当时,它的工业生产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总和还要大,它的对外贸易额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教师总结):
英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发达的对外贸易,那他需要什么?(原料、市场),本国的供应和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必须对外扩张,能征服的就征服,不能征服的就平等贸易,双方共赢。早在1793年,乔治三世在位的时候,就曾派马嘎尔尼访华,希望和中国做生意。他给乾隆带来一封信“我们由于各自的皇位而似兄弟。如果一种兄弟般的情谊永远建立在我们之间,我们会极为愉快。”大怒,拒绝其通商要求,将其礼送出境。1816年,威廉四世又派阿美士德勋爵,年代表英国率团访华,结果同样因为礼仪问题连嘉庆的面都没见上,最后,英国进行一场大讨论,
1、武力逼迫,合理贸易
2、绝对服从中国规章制度
3、彻底放弃贸易
讲到这里,我们就明白英国人为什么把鸦战称为贸易战争,他们想打开中国的市场进行自由贸易,这两种说法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两种文明的冲突。
(二)、如此退兵---析败因
▲(过渡):1840年,鸦战爆发,前后共分两个阶段。1840、6--9月;1841、2---8月,尽管这其中涌现出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裕谦等这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但鸦片战争还是失败了,我们通过鸦战过程中的几件事分析失败的原因。
【展示材料】
林则徐:“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
参赞大臣杨芳大量搜集妇女使用的马桶、纸扎草人,建道场,祈鬼神;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以身殉国;奕山谎称大捷。
扬威将军奕经:南下剿夷,在苏州停留两个月,围炉拥酒,侑以管弦。参赞请进兵,曰:“寒哉气也!”。
知县姚怀祥:洋人来进贡,带百姓慰问;9分钟,中国守军失去战斗力。1601年的大炮。
【设计意图】运用新材料,让学生感悟鸦片战争失败的深层次的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
照单全收---看影响
【展示材料】
?据在场的一位英军军官后来记述说:“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中国的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来,他们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我们赶紧离开。”
?
【设计意图】?面对如此重要的一份合约,清朝的官员们没有字字斟酌,条条力争,而是全盘接受。通过这一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历史,充分认识当时中国的愚昧、落后。
【展示材料】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等照会。
问题:?你认为上述条款中哪一条对中国危害最大?为什么?
???????你认为道光皇帝最纠结的是哪一条?为什么?(天朝上国,华夷有别)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常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鸦战危害的影响,反思清政府的腐败,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这里并不设置固定答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总结):无论如何,《南京条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的条约,看课本51页,这个条约是在英国人炮舰的威胁下签署的,是耻辱的标志,我们应该知耻而后勇,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然而事实又是什么?
【展示材料】
?“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而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过渡):从表面上看,鸦战没有影响整个帝国的统治和运转,因为这知识一场局部战争,并没有让统治者感到刻骨的疼痛,再看英国,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振奋。殖民大臣史丹莱向维多利亚女王报告说:“把中国商务开放给英国人经营,其范围之广大,几乎不能预见。”
大家畅想,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消费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么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曼彻斯特的资本家们更是“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问题:英国人的梦想能够成真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延续和扩大,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前面的渗透,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
▲(教师总结):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二鸦的影响更大。二鸦的战争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靠近统治集团的核心,随着咸丰帝的外逃,引起上层统治集团的变动,以奕?、桂良为代表的亲洋人派,权力上升,他们改变了以往满族贵族对外部世界的看法,意识到洋人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蛮夷民族,是可以谋求平等交往的,甚至是可以合作的,在他们的努力下,清政府于1861年,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自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的同时,清政府镇压天平天国的战争也在进行中,清政府传统的八旗兵、绿营兵是没有战斗力的,所以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武装崛起,造成清王朝的国家权力下移;亲历两次鸦片战争,无论是奕?,还是曾李,都真切感受到西方装备和技术的先进,内心感受到强大的压力,于是率先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积极开展洋务运动,中国切实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问题: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你如何认识?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在中国最终形成了条约制度,中国传统社会政体和社会制度开始加速解体和改组;
按照以往学者的观点,中国从此更深地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拨动学生思想的琴弦,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再回头看鸦片战争,首先应该肯定这是一次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欧美列强就是侵略了我们,这是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怎么谴责都不为过的,但回顾鸦战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清政府表现出来的愚昧自大腐朽落后,也是推动战争爆发的重要诱因,当今天鸦片战争的痕迹已经或即将消除时,我们的反思却显得更有价值,当两种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落后的一方是固步自封还是与时俱进?毕竟有句话,时光虽然不能倒流,历史却可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