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19:1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罗摩yǎn(   )那   qī(   )斜   nì(   )笑
莲penɡ(   )   yīn(   )蔽 fù(   )盖
3.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
4.填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________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________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________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________的心绪散尽了!
A.连忙 突然 缓缓 不宁
B.连忙 忽然 慢慢 不宁
C.急忙 忽然 缓缓 不安
D.急忙 突然 慢慢 不安
5.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                   
(2)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修改意见: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B.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C.有幸聆听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讲座,终生受用。
D.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③①⑤②
C. ④①③⑤② D. ①③②④⑤
8.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9.整体感知。
(1)《金色花》中的“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请概括说明。     
(2)《荷叶·母亲》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形象特点。
10.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
①母:该睡觉了!    子:        
②母:         子:           
阅读理解
阅读《荷叶.母亲》,回答问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本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1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 。 
14、本文题目《荷叶 母亲》,作者写了荷叶对雨中红莲的呵护。这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文中哪个句子体现了荷叶与母亲的这种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九州共贯”,出自《汉书·王吉传》。西汉王吉向汉宣帝提出,《春秋》推崇周朝的大一统,是因为周朝在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全国推行统一教化,使政令贯通划一,人民拥有共同价值观,各族人民和谐如一家。
“多元一体”,源于中国考古实践理论,强调文化的包容与整合。“多元”指各民族起源、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补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在交往交流中,情感联系得以深化,思想上产生碰撞与共鸣。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秦汉时期,“大一统”成为政治思想领域的主流。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家思想以其兼容并蓄的特点不断吐故纳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后世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思想上的融合与统一。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以统一天下为已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这一思想不但维护了政局稳定,为创造盛世景象奠定坚实基础,更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系。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尽管其中出现时间长短不同的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星罗棋布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发展、诸子并存的局面。秦汉以降,伴随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各地区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大一统思想夯实了各民族心理认同的稳固基础,其中蕴含的政治、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等多层内涵得到各民族的认可与支持。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得到各民族一致推崇,衍生出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沉淀,融合儒、释、道智慧,发展形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各民族不断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传统中国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在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形成海纳百川的格局与气度,在诸多方面都体现着“和而不同”的包容情怀,要求人们要妥善处理共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念为“大一统”提供哲学依据。大一统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流,追求和谐,重视“和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儒家文化本身兼容并包的特性,使其能在辩证统一中妥善处理一体与多元的关系。
(摘编自程丽君《赓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材料二:
现代汉语方言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类型,是古代汉族人移民方式不同造成的。历史上不同的移民方式,造成不同的现代方言地理类型。
蔓延式移民和渐变型方言。方言相同的居民本来聚居在一个地区,后来逐渐从中心地带向四周偏远地方蔓延渗透,离中心地带越远的地方,方言的变异越大。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移民越走越远,与中心地带方言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少;二是移民方言和土著方言的接触和交融;三是方言区的两头受邻区方言影响。就整个方言区来看,方言在地理上是渐变的。例如:今天的吴语区最初从苏州和绍兴一带,向整个苏南和浙北蔓延,进而传布至浙南,最后扩展到浙西南。吴语也因此渐变,并融合当地语言,以至今天南北吴语不能通话。
板块转移式移民和相似型方言。移民离开家园,迁移到与原居地不相连属的大片土地,但方言仍与原居地的方言相似。例如闽南人向外移居,使闽语传播到台湾、海南岛和东南亚等地,形成闽语的新板块。除海南省的琼文话外,各板块的闽语皆与今天的闽南话相似。
汉语方言地理格局是宋代奠定的,宋代的行政区划和现代方言区划,不少重合之处。
(摘编自游汝杰《从方言地理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材料三:
闽方言区主要包括闽东、闽南、闽北、闽中方言。
其中,闽南方言和上古、中古汉语的渊源甚深,还带有土著语言的印迹。秦汉以来的中原人在不同时期陆续迁徙到闽南,带来他们的中原汉语,并逐渐与当地土著语言相融合,在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出了闽南方言。
厦漳泉三地的闽南方言虽然在语音、词汇上略有差异,但基本相同,彼此可以通话。流传到台湾岛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闽南方言,也大多是这三地的移民带去的,只是经过不同程度的融合而有所不同。
(摘编自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方言》)
16.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于中国考古实践理论的多元一体概念,既有各民族自身特点,也有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补充的内涵。
B.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这对统一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
C.对政治、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等多层内涵的认可与支持,提升了各民族人民对大一统思想的心理认同感。
D.在大一统背景下,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追求和谐、重视“和合”等精神特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7.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者要实现大一统王朝,就得在各地实现移风易俗,统一教化,让政令贯通划一,使百姓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
B.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得到各民族一致推崇,是中华民族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的前提。
C.赓续秦汉以来作为主流的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民族的复兴伟业。
D.由于儒家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融合儒、释、道智慧,发展形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并不会影响其主流地位。
18.下列选项的内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逐渐发展成为了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B.在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经,这一行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
C.泉州素来就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当地的伊斯兰教寺,留存着海上贸易发展的印记。
D.满清人关后本来想要同化汉人,但由于汉文化博大精深,传承良好,最终反被汉文化所同化。
19.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福建方言分布图
A.位于漳州与龙岩两地西部的先民存在向彼此地区进行过蔓延式移民的可能。
B.莆田南部的人学讲闽南话要比莆田北部的人更有地理优势,可能学得更快。
C.位于南平与三明两地西部的先民存在着向彼此地区板块转移式移民的可能。
D.厦泉莆这三地都存在着同一方言遍及全域的情况,这一点与福州一地相同。
20.假如宋代有分别来自厦、漳、泉三地的商人到讲潮州话(闽南话的一种)的潮汕中心区域经商,他们在与当地人交流时的难度差别大吗?之后,他们当中又有人再次移居到靠近讲客家话区域的潮汕周边拓展生意。多年后,这些再次移居的商人年老还乡时能否“乡音无改”?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商人
泰戈尔
妈妈,让我们想象,你待在家里,我到异邦去旅行。
再想象,我的船已经装得满满地在码头上等候启程了。
现在,妈妈,好生想一想再告诉我,回来的时候我要带些什么给你。
妈妈,你要一堆一堆的黄金么?
在金河的两岸,田野里全是金色的稻实。
在林荫的路上,金色花也一朵一朵地落在地上。
我要为你把它们全都收拾起来,放在好几百个篮子里。
妈妈,你要秋天的雨点一般大的珍珠么?
我要渡海到珍珠岛的岸上去。
那个地方,在清晨的曙光里,珠子在草地的野花上颤动,珠子落在绿草上,珠子被汹狂的海浪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在沙滩上。
我的哥哥呢,我要送他一对有翼的马,会在云端飞翔的。
爸爸呢,我要带一支有魔力的笔给他,他还没有觉得,笔就写出字来了。
你呢,妈妈,我一定要把那个值七个王国的首饰箱和珠宝送给你。
21.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描写了     、    、      的美丽风光,诗中的“黄金”指      和     ,“珍珠”指   。
2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并说明理由。
(1)我要为你把它们都全都收拾起来,放在好几百个篮子里。
(2)珠子被汹狂的海浪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在沙滩上。
想一想:在第三节诗中,诗人先写了给哥哥和爸爸送礼物,然后才写给妈妈送礼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请仿照例句,再续写一个句子。
妈妈,你要一堆一堆的黄金么?
妈妈,你要秋天的雨点一般大的珍珠么?
25.比较阅读,课文《金色花》和泰戈尔的《商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1.(1).印度  泰戈尔 (2).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2.衍 攲 匿 蓬 荫 覆 3.(1)臭——嗅 (2)荫——阴 (3)篷——蓬 4.B 5.(1)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2)“突然”与“渐渐”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6.B 7.C 8.(1)表现了孩子希望看着母亲工作,给母亲带来惊喜,回报母爱。(2)表现母亲的坚强与伟大。9.(1)因为“孩子”想回报母亲无私炽热的爱,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2)主要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勇敢慈怜”是母亲形象的概括。10.①再玩会儿。 ②该起床了! 再睡会儿。
11.莲花(红莲)
12、这句环境描写为写大雨埋下伏笔, 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13. 此处的含义是含苞欲放。
14.母亲因为怕我被雨淋湿被雷吓着,唤我回屋,给予我荷叶般的呵护和荫蔽。
母亲给予我的爱与荷叶给予红莲的爱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浓浓的母爱。
1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6.C 17.A 18.D 19.C
20、①因为汉语方言地理格局大体沿袭宋制,而宋代厦漳泉三地与现今一样口音略微差异,但同属于闽南方言,多元一体,因而三地的商人如到同属闽南方言区的潮汕地区发展,交流的难度没有太大的差别;
②多年后,再次移居的商人年老还乡时,由于到潮汕后经历蔓延式移民,乡音可能多少会有所变化。
21.金河两岸 林荫路上 珍珠岛的岸上 金色的稻实 金色花 水珠
22.(1)不能。“好几百个”表明篮子之多,为妈妈装的礼物多,表现出对妈妈的爱的程度之深。去掉后不能表现出对妈妈的爱的程度有多深。
(2)不能。“一大把一大把”表明水珠之多,生动地表现出海浪冲击沙滩水珠飞溅的美景。去掉后则显得平淡。
23.用“我”对哥哥、爸爸的爱衬托出“我”对妈妈的爱,同时表明“我”是一个对亲人充满爱心的孩子。
24.示例:妈妈,你要星星般闪烁的钻石么?
25.同:①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金色花》想象“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商人》想象“我”成了一个商人在旅行途中给母亲带礼物的情景。②都表达了孩子想要回报母亲的情感。(或:都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异:《金色花》除了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外,还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而《商人》除了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外,还表现了孩子对哥哥和爸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