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宇收集的部分资料,请你帮他完善。
1.【讨论“交友感悟”】下面是小宇拟写的与主题有关的一段文字,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凄冷的冬日,收到朋友的问候,顿觉春光烂漫;炎热的夏夜,翻来fù去睡不着时,朋友的一条信息,会让你喜出wàng外。但是交友也需慎重,首先要选择志同道合的良友,朋友在一起难免会有分歧,但是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得一致;其次是相互帮助,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为其遮蔽风雨;还要互相鼓励,对朋友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qǐ lìn B.qí lìn C.qǐ lìng D.qí lì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翻来fù(覆)去 喜出wàng(望)外
2.【述说“交友之道”】下面是小文搜集的关于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其中的交友之道。(至少写出两点)(4分)
①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警世通言》
②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 ——贾谊《治安策》
③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洪应明《菜根谭》
示例:①交友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②交正直的(具有正义感的)朋友;③要多交益友,要严于律己,要宽以待人。
3.【品味“交友图片”】小宇想了解你有关朋友的想法。请你将关于择友的想法概括为一个关键词,在下面的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配图,并围绕关键词和图片,写一段文字把交友的所求所思写清楚。(4分)
伯牙子期 管鲍之交
我的关键词: 信任(或真诚) ,我选择图“ 管鲍之交 ”作为配图。
我的所求所思: 我希望朋友之间能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彼此信任,不计前嫌,互相成全对方。
4.【抒发“交友体会”】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者,准备在教室张贴优美的语句来表现友谊的重要性,请仿照前后句,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结构一致。(3分)
友谊是雨夜的花伞,使漂泊的人得到荫庇;友谊是矗立的灯塔,使迷途的人找到方向; 示例:友谊是动听的歌谣 , 使孤独的人得到慰藉 。
5.【穿越“交友时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与哪些古人交友呢?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的曹操交朋友,“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他笔下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何等壮美;我想与思念家乡的王湾做朋友,“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他羁旅漂泊,托大雁捎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我想与孤单寂寞的马致远做朋友,“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他行走他乡,借夕阳抒发了游子之悲;我想与渴望和平的岑参做朋友,“⑥ 遥怜故园菊 ,⑦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他用菊花表达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我还想与“诗圣”杜甫做朋友,“正是江南好风景,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他写下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温馨画面,让我回味无穷。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选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① 感动
清明雨后初夏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② 欢喜
③ 橘子成熟时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④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心怦怦乱跳(紧张)
7.阅读下面句子,任选一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4分)
①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选(①/②),赏析: 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挤挤挨挨”“肆意”等词赋予了橘子花以人的情态。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橘子花蕊比作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②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环顾”“使了个眼色”“迅速摘下”“飞也似的逃离”等动作和“心怦怦乱跳”的心理,使“我”和同伴偷橘子时动作的迅速,以及怕被人发现的紧张之态跃然于纸上。
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对“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做人要堂堂正正”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同时,这句话也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9.有人认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偷摘了两个橘子,父亲小题大做了。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一个孩子随父母到亲戚家做客,往亲戚家女儿的钢琴上倒水被发现之后,孩子父母以“小孩子不懂事”“他只是个孩子”“帮忙洗钢琴”等理由推脱责任。女孩的妈妈也劝女儿“都是亲戚,也不好撕破脸”。最后女孩忍了,对“熊孩子”说:“做得好,谢谢你帮我洗钢琴。”没过几个月,这孩子随父母逛街时,把水倒在了60多万的钢琴上,老板报警处理了。
示例:文中的父亲并没有小题大做。偷摘橘子是小事,但其中隐含的品质问题却是大事。父亲由小事来教育子女堂堂正正做人,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链接材料中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仅不及时纠正,还纵容包庇,让孩子在溺爱中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父母正确严格地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疼爱和负责。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文本二 《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选自李玉玲《孝之论述——孝字的理解与认知》)
文本三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105岁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37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李巧莲《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10.结合以上三个文本,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3分)
①爱护、照顾、赡养父母,使父母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②发自内心深处地敬爱父母;③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关爱父母,多陪伴父母。(意对即可)
11.文本三中“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这句话的内在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调换。理由:“常怀敬老之心”是认识,“倾注爱老之情”是情感付出,“笃行扶老之事”是行动。三个小分句语意层层递进,逐层加深。(意对即可)
12.为宣传孝道文化,班级准备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并设计三个相关的活动环节。(4分)
(示例)标语: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环节①:办一期关于“孝亲敬老”的黑板报;环节②:布置“孝亲敬老”家庭作业;环节③:举行“孝亲敬老”图片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卓茂尝①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②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③,嘿④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⑤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⑥府送马,叩头谢之。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注释】①尝:曾。②几何:多少。③谬:差错。④嘿:同“默”,沉默不语。⑤公:对人的敬称。⑥诣:前往。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与“不期而遇”的“期”意思相同。
B.“太丘舍去”的“舍”是“丢下”的意思,与“魂不守舍”的意思不同。
C.“顾”有“回头看”“探访”“顾虑”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挽车而去,顾曰”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D.“幸”有“侥幸”“幸福”“希望”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侥幸”的意思。
【解析】D.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希望”的意思。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5.《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论语》也有许多能体现方正的语句。面对“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友人”应该用《论语》中哪句话进行反思?为什么?(提示:方正,指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可选择课文中的语句,也可选择《论语》中的其他语句)(4分)
示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理由:友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不守信的行为。
16.两文中的元方、友人、卓茂和马主,你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成为朋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示例:我愿意和卓茂成为朋友,因为他为人宽厚,品德高尚。
【乙文参考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出门,有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卓茂问(他)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回答说:“大约有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地解开缰绳(将马)给对方,驾车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隔了几天,那个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他)便前往丞相府归还(卓茂的)马,叩头道歉。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蕴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写时令,同时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也是借景抒情,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四、名著阅读(5分)
18.鲁迅在《朝花夕拾》里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请任选一位人物,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他(她)对鲁迅成长的影响。(5分)
示例一: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唠叨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
示例二:范爱农。在《范爱农》中,作者追叙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两人从互相厌恶到惺惺相惜。他的死,成为鲁迅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影响着鲁迅的思想发展以及文学创作。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从小学升到初中,有许多美好的相遇。也许是一个老师,一个同学;也许是一个微笑,一声感谢,一个善意的举动……美好的相遇会点亮黑暗中的火焰,让平淡无奇的生活焕发光彩。
(1)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宇收集的部分资料,请你帮他完善。
1.【讨论“交友感悟”】下面是小宇拟写的与主题有关的一段文字,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凄冷的冬日,收到朋友的问候,顿觉春光烂漫;炎热的夏夜,翻来fù去睡不着时,朋友的一条信息,会让你喜出wàng外。但是交友也需慎重,首先要选择志同道合的良友,朋友在一起难免会有分歧,但是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得一致;其次是相互帮助,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为其遮蔽风雨;还要互相鼓励,对朋友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qǐ lìn B.qí lìn C.qǐ lìng D.qí lì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翻来fù(覆)去 喜出wàng(望)外
2.【述说“交友之道”】下面是小文搜集的关于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其中的交友之道。(至少写出两点)(4分)
①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警世通言》
②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 ——贾谊《治安策》
③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洪应明《菜根谭》
示例:①交友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②交正直的(具有正义感的)朋友;③要多交益友,要严于律己,要宽以待人。
3.【品味“交友图片”】小宇想了解你有关朋友的想法。请你将关于择友的想法概括为一个关键词,在下面的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配图,并围绕关键词和图片,写一段文字把交友的所求所思写清楚。(4分)
伯牙子期 管鲍之交
我的关键词: 信任(或真诚) ,我选择图“ 管鲍之交 ”作为配图。
我的所求所思: 我希望朋友之间能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彼此信任,不计前嫌,互相成全对方。
4.【抒发“交友体会”】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者,准备在教室张贴优美的语句来表现友谊的重要性,请仿照前后句,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结构一致。(3分)
友谊是雨夜的花伞,使漂泊的人得到荫庇;友谊是矗立的灯塔,使迷途的人找到方向; 示例:友谊是动听的歌谣 , 使孤独的人得到慰藉 。
5.【穿越“交友时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与哪些古人交友呢?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的曹操交朋友,“① 水何澹澹 ,② 山岛竦峙 ”(《观沧海》),他笔下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何等壮美;我想与思念家乡的王湾做朋友,“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他羁旅漂泊,托大雁捎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我想与孤单寂寞的马致远做朋友,“⑤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他行走他乡,借夕阳抒发了游子之悲;我想与渴望和平的岑参做朋友,“⑥ 遥怜故园菊 ,⑦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他用菊花表达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我还想与“诗圣”杜甫做朋友,“正是江南好风景,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他写下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温馨画面,让我回味无穷。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选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① 感动
清明雨后初夏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② 欢喜
③ 橘子成熟时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④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心怦怦乱跳(紧张)
7.阅读下面句子,任选一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4分)
①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选(①/②),赏析: 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挤挤挨挨”“肆意”等词赋予了橘子花以人的情态。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橘子花蕊比作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②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环顾”“使了个眼色”“迅速摘下”“飞也似的逃离”等动作和“心怦怦乱跳”的心理,使“我”和同伴偷橘子时动作的迅速,以及怕被人发现的紧张之态跃然于纸上。
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对“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做人要堂堂正正”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同时,这句话也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9.有人认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偷摘了两个橘子,父亲小题大做了。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一个孩子随父母到亲戚家做客,往亲戚家女儿的钢琴上倒水被发现之后,孩子父母以“小孩子不懂事”“他只是个孩子”“帮忙洗钢琴”等理由推脱责任。女孩的妈妈也劝女儿“都是亲戚,也不好撕破脸”。最后女孩忍了,对“熊孩子”说:“做得好,谢谢你帮我洗钢琴。”没过几个月,这孩子随父母逛街时,把水倒在了60多万的钢琴上,老板报警处理了。
示例:文中的父亲并没有小题大做。偷摘橘子是小事,但其中隐含的品质问题却是大事。父亲由小事来教育子女堂堂正正做人,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链接材料中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仅不及时纠正,还纵容包庇,让孩子在溺爱中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父母正确严格地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疼爱和负责。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文本二 《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选自李玉玲《孝之论述——孝字的理解与认知》)
文本三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105岁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37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李巧莲《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10.结合以上三个文本,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3分)
①爱护、照顾、赡养父母,使父母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②发自内心深处地敬爱父母;③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关爱父母,多陪伴父母。(意对即可)
11.文本三中“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这句话的内在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调换。理由:“常怀敬老之心”是认识,“倾注爱老之情”是情感付出,“笃行扶老之事”是行动。三个小分句语意层层递进,逐层加深。(意对即可)
12.为宣传孝道文化,班级准备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并设计三个相关的活动环节。(4分)
(示例)标语: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环节①:办一期关于“孝亲敬老”的黑板报;环节②:布置“孝亲敬老”家庭作业;环节③:举行“孝亲敬老”图片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卓茂尝①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②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③,嘿④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⑤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⑥府送马,叩头谢之。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注释】①尝:曾。②几何:多少。③谬:差错。④嘿:同“默”,沉默不语。⑤公:对人的敬称。⑥诣:前往。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与“不期而遇”的“期”意思相同。
B.“太丘舍去”的“舍”是“丢下”的意思,与“魂不守舍”的意思不同。
C.“顾”有“回头看”“探访”“顾虑”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挽车而去,顾曰”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D.“幸”有“侥幸”“幸福”“希望”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侥幸”的意思。
【解析】D.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希望”的意思。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5.《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论语》也有许多能体现方正的语句。面对“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友人”应该用《论语》中哪句话进行反思?为什么?(提示:方正,指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可选择课文中的语句,也可选择《论语》中的其他语句)(4分)
示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理由:友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不守信的行为。
16.两文中的元方、友人、卓茂和马主,你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成为朋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示例:我愿意和卓茂成为朋友,因为他为人宽厚,品德高尚。
【乙文参考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出门,有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卓茂问(他)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回答说:“大约有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地解开缰绳(将马)给对方,驾车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隔了几天,那个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他)便前往丞相府归还(卓茂的)马,叩头道歉。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蕴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写时令,同时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也是借景抒情,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四、名著阅读(5分)
18.鲁迅在《朝花夕拾》里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请任选一位人物,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他(她)对鲁迅成长的影响。(5分)
示例一: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唠叨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
示例二:范爱农。在《范爱农》中,作者追叙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两人从互相厌恶到惺惺相惜。他的死,成为鲁迅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影响着鲁迅的思想发展以及文学创作。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从小学升到初中,有许多美好的相遇。也许是一个老师,一个同学;也许是一个微笑,一声感谢,一个善意的举动……美好的相遇会点亮黑暗中的火焰,让平淡无奇的生活焕发光彩。
(1)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第2单元质量评价04
范围:第2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河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拟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宇收集的部分资料,请你帮他完善。
1.【讨论“交友感悟”】下面是小宇拟写的与主题有关的一段文字,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凄冷的冬日,收到朋友的问候,顿觉春光烂漫;炎热的夏夜,翻来fù去睡不着时,朋友的一条信息,会让你喜出wànɡ外。但是交友也需慎重,首先要选择志同道合的良友,朋友在一起难免会有分歧,但是在大的方向上要求得一致;其次是相互帮助,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能为其遮蔽风雨;还要互相鼓励,对朋友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ǐ lìn B.qí lìn
C.qǐ lìnɡ D.qí lìnɡ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翻来fù( )去 喜出wànɡ( )外
B
覆
望
2.【述说“交友之道”】下面是小文搜集的关于交友方面的名人名言,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其中的交友之道。(至少写出两点)(4分)
①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警世通言》
②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 ——贾谊《治安策》
③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洪应明《菜根谭》
示例:①交友要交志同道合的朋友;②交正直的(具有正义感的)朋友;③要多交益友,要严于律己,要宽以待人。
3.【品味“交友图片”】小宇想了解
你有关朋友的想法。请你将关于择友
的想法概括为一个关键词,在下面的
图片中选择一幅作为配图,并围绕关
键词和图片,写一段文字把交友的所
求所思写清楚。(4分)
我的关键词:____________,我选择图“___________”作为配图。
我的所求所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子期
管鲍之交
信任(或真诚)
管鲍之交
我希望朋友之间能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彼此信任,不计前嫌,互相成全对方。
4.【抒发“交友体会”】假如你是活动的策划者,准备在教室张贴优美的语句来表现友谊的重要性,请仿照前后句,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结构一致。(3分)
友谊是雨夜的花伞,使漂泊的人得到荫庇;友谊是矗立的灯塔,使迷途的人找到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是动听的歌谣
使孤独的人得到慰藉
5.【穿越“交友时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与哪些古人交友呢?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想与胸怀天下的曹操交朋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观沧海》),他笔下水波荡漾、海岛耸立的景象,何等壮美;我想与思念家乡的王湾做朋友,“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他羁旅漂泊,托大雁捎信,寄托对家人的思念;我想与孤单寂寞的马致远做朋友,“⑤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他行走他乡,借夕阳抒发了游子之悲;我想与渴望和平的岑参做朋友,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⑥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他用菊花表达思乡之情,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我还想与“诗圣”杜甫做朋友,“正是江南好风景,⑧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他写下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温馨画面,让我回味无穷。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选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前往郊外南山,发现橘林,嗅到淡淡余香 ①_______
清明雨后初夏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②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帮父母采摘橘子,分享收获的喜悦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怦怦乱跳(紧张)
感动
欢喜
橘子成熟时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7.阅读下面句子,任选一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4分)
①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我选(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挤挤挨挨”“肆意”等词赋予了橘子花以人的情态。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橘子花蕊比作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环顾”“使了个眼色”“迅速摘下”“飞也似的逃离”等动作和“心怦怦乱跳”的心理,使“我”和同伴偷橘子时动作的迅速,以及怕被人发现的紧张之态跃然于纸上。
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对“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做人要堂堂正正”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同时,这句话也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9.有人认为,当时的作者还是个孩子,只不过偷摘了两个橘子,父亲小题大做了。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4分)
链接材料 一个孩子随父母到亲戚家做客,往亲戚家女儿的钢琴上倒水被发现之后,孩子父母以“小孩子不懂事”“他只是个孩子”“帮忙洗钢琴”等理由推脱责任。女孩的妈妈也劝女儿“都是亲戚,也不好撕破脸”。最后女孩忍了,对“熊孩子”说:“做得好,谢谢你帮我洗钢琴。”没过几个月,这孩子随父母逛街时,把水倒在了60多万的钢琴上,老板报警处理了。
示例:文中的父亲并没有小题大做。偷摘橘子是小事,但其中隐含的品质问题却是大事。父亲由小事来教育子女堂堂正正做人,给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链接材料中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时,不仅不及时纠正,还纵容包庇,让孩子在溺爱中丧失了正确的是非观,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父母正确严格地教育好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疼爱和负责。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文本二 《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事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选自李玉玲《孝之论述——孝字的理解与认知》)
文本三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105岁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37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李巧莲《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10.结合以上三个文本,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3分)
①爱护、照顾、赡养父母,使父母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②发自内心深处地敬爱父母;③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关爱父母,多陪伴父母。(意对
即可)
11.文本三中“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这句话的内在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不能调换。理由:“常怀敬老之心”是认识,“倾注爱老之情”是情感付出,“笃行扶老之事”是行动。三个小分句语意层层递进,逐层加深。(意对即可)
12.为宣传孝道文化,班级准备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并设计三个相关的活动环节。(4分)
(示例)标语: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环节①:办一期关于“孝亲敬老”的黑板报;环节②:布置“孝亲敬老”家庭作业;环节③:举行“孝亲敬老”图片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卓茂尝①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②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③,嘿④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⑤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⑥府送马,叩头谢之。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注释】①尝:曾。②几何:多少。③谬:差错。④嘿:同“默”,沉默不语。⑤公:对人的敬称。⑥诣:前往。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与“不期而遇”的“期”意思相同。
B.“太丘舍去”的“舍”是“丢下”的意思,与“魂不守舍”的意思不同。
C.“顾”有“回头看”“探访”“顾虑”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挽车而去,顾曰”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D.“幸”有“侥幸”“幸福”“希望”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侥幸”的意思。
【解析】D.根据语境推测,“幸至丞相府归我”中的“幸”是“希望”的意思。
D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15.《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论语》也有许多能体现方正的语句。面对“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友人”应该用《论语》中哪句话进行反思?为什么?(提示:方正,指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可选择课文中的语句,也可选择《论语》中的其他语句)(4分)
示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理由:友人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不守信的行为。
16.两文中的元方、友人、卓茂和马主,你愿意和他们中的哪一位成为朋友?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示例:我愿意和卓茂成为朋友,因为他为人宽厚,品德高尚。
【乙文参考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出门,有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卓茂问(他)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回答说:“大约有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地解开缰绳(将马)给对方,驾车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隔了几天,那个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他)便前往丞相府归还(卓茂的)马,叩头道歉。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蕴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写时令,同时杨花飘落、子规啼叫也是借景抒情,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四、名著阅读(5分)
18.鲁迅在《朝花夕拾》里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如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请任选一位人物,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他(她)对鲁迅成长的影响。(5分)
示例一:长妈妈。她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唠叨的性格,这使他看见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又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了《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在文学上影响了他的一生。
示例二:范爱农。在《范爱农》中,作者追叙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两人从互相厌恶到惺惺相惜。他的死,成为鲁迅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影响着鲁迅的思想发展以及文学创作。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从小学升到初中,有许多美好的相遇。也许是一个老师,一个同学;也许是一个微笑,一声感谢,一个善意的举动……美好的相遇会点亮黑暗中的火焰,让平淡无奇的生活焕发光彩。
(1)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