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正在开展“童年·悦读·成长”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活动一 诗意河南】
1.下面是小宇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而我的老家河南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贮蓄了亿万年的营养,① 孕 (蕴 孕)育了中华诗词。大河奔流,嵩岳巍峨。蜿蜒千里的黄河,是古代诗歌的常客;名山大川,给予了古代诗人无限② 遐 (瑕 遐)想。剪不断诗歌情愫,道不尽中原风骨。不知多少诗词歌赋,镌刻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烙印,让诗意悄然融入河南的人文血脉之中。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让诗意充盈我们的心灵世界!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贮蓄(zhù) 悄然(qiǎo)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活动二 悦享读书】
2.读书活动的开幕式,需要挂一副对联来烘托气氛,现面向所有班级征集优秀原创对联。七年级(1)班同学的对联还没有完成,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们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4分)
藏身翰墨 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寄意书山
上联: 寄意书山,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下联: 藏身翰墨,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3.读书活动征集原创明信片,来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明信片的正面要有诗人的简介、代表诗作、推荐理由,可以有相应的插图,也可以插入二维码链接相应的诗歌朗诵音视频。小文打算制作一张明信片,介绍“诗圣”杜甫以及他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但是在为明信片配插图的时候,拿不准用哪个图片,请帮她选一选,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图一 图二
示例一:我选图一。图一中杜甫略显憔悴、忧郁,满脸皱纹,具有沧桑感,与诗歌所表达的国事凋零、颠沛流离之悲,诗人年老病衰、感时伤世之形象契合。
示例二:我选图二。图二中两人并肩而立,符合“相逢”的主题,同时背景中的柳树与花,也契合“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描写。(言之有理即可)
4.请根据下面小宇同学分享的读书心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3分)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 如盛夏里饮甘泉香茗让人酣畅淋漓 ;读书, 如深秋里观红叶霜菊让人赏心悦目 ; 读书, 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使人怡然自得 。
【活动三 感悟美好】
5.小宇认为古诗词是他最美的遇见,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些诗句更合适,请你帮他填一填。(8分)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遇见美好:李白重情,夜间乘船从清溪向三峡出发,不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王湾励志,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哲理之句“③ 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岑参达观,虽遭遇战乱,但联想到都城的菊花一定在断壁残垣中竞相绽放:“⑤ 遥怜故园菊 ,⑥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笛声,不禁吟诵出了“⑦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⑧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征人的心声。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是否有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会挎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⑤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⑥[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⑦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哄弄不下,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意林》,有删改)
6.【任务一:朗读全文,梳理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时间 起因 结果
燕子飞来时 绿枣初成,“我”很眼馋 打枣
八岁那年 ① “我”哭闹着要爸爸,母亲安慰“我”
十三岁那年 ② “我”受了委屈,母亲让“我”打枣出气
③ 十七岁那年 “我”高考落榜
阅读小技巧:在梳理叙事类文章时,我们可以④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同时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7.【任务二:设计朗读,体会情感】联系知识卡片,选择任意一句摘录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说明。(4分)
知识卡片: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重要动词之处,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等。
语句摘录 重音位置 朗读设计说明
[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强调意味】 我的朗读设计:此句的重音可以落在①“ 终于 ”一词上,突出强调了② “我”想吃枣的急切心情 。
[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重要动词】 我的朗读选择:通过反复揣摩,我选动词③ B (填选项)做重音朗读,因为④ “涌”字更能体现“我”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
8.【任务三:朗读感悟,探究内蕴】作者在第 段说“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又说“从没离开过”,两者矛盾吗?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导语”部分,说说你的理解。(4分)
导语:每个季节都有阳光和花。即使光阴凋零,心怀阳光与花朵,对生命向往的美好,就不会遗失。
不矛盾。前一句是指母亲去世,“我”长大了远离家乡;而在老枣树下发生的无论是甜蜜还是伤感的往事,都伴“我”长大、助“我”成长,都已融入生命、印在心里,“我”始终心怀阳光与花朵,向往生命的美好。所以“从没离开过”。
9.【任务四:朗读比较,内容写法】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与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上:都写了母亲在“我”遇到困难时想尽办法来劝慰。写法上:都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花开背后的气象秘密
①不同的花由于其所属的植被科属不同,开花时间有先后。一般来说春季顺序为木棉花、梅花、玉兰花、桃花、海棠花、连翘、牡丹、紫藤花、月季花等。
②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研究情况看,开花物候期受环境气候与栽培条件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温度”。通常,气温越高,花开时间会越提前。以樱花为例,从花芽复苏到开花日,累积的气温越高,就越有利于樱花的开放。
③樱花在开放后,花期的长短主要受花开期间气温、开花后期的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对于樱花花期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如果开花期间气温持续较高,会加速樱花开放和凋谢的过程,花期较短;如果开花期间遇上较低气温,反倒会成为樱花的“保鲜剂”,有利于延长花期。
④在开花早期,如果出现明显降水和大风天气,对花期影响较小。但如果是在盛花期后期或落花期,出现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可能会出现花朵一夜落光的情况。
(选自2024年4月2日《中国气象报》,有删改)
文本二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赏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
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远扬,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底蕴与悠久历史;婺源的油菜花田掩映之间,白墙灰顶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赏花同质化、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也可能成为制约“花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规避市场疲乏与花期单一,需做好花卉品种挑选、花期合理规划、创新花卉品种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花期”。同时,不少花田在乡间田野,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也能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使“花经济”常开不败、年年常新。
(摘编自2024年4月4日“光明网·时评频道”)
文本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为什么洛阳能够“以花为媒”,打造出一张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文旅新名片?
“洛阳能办好牡丹文化节,是因为洛阳不仅有牡丹,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表示,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才能支撑起洛阳的频频“出圈”。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原副局长认为,牡丹文化节能有今天的火爆,离不开“坚持”二字。“从1983年第1届举办到2024年第41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全国连续举办时间极长的城市文化节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今年起,一部“牡丹条例”(《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洛阳实行,为牡丹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提供制度保障。在法规“护航”下,牡丹从品种保护、研发、旅游观赏到花卉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态不断跨越,香飘万里。
近年来,洛阳不断创新、推出以牡丹为名称的新型特色产品,如牡丹酒、牡丹饼、牡丹果脯等。每到牡丹开花时期,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会友,同步举行牡丹灯会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长开不谢的“花经济”,打出品牌的“花产业”,牡丹“入馔”“入饮”“入妆”,闯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摘编自2024年4月2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10.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概括。(3分)
文本一以樱花的花期为例,说明气温、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对花开有具体影响。
11.洛阳是如何以花为媒,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请结合文本三简要概括,完成填空。(4分)
12.文本二和文本三都写到了“花经济”,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文本二侧重介绍如何长期发展“花经济”,从挖掘赏花经济的产值、挖掘其文化附加值、拓展“花期”、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文本三则侧重介绍洛阳以牡丹花为媒打造城市名片的措施和发展牡丹花经济的具体做法。(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后文中的“赐”是子贡的自称,相当于“我”。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为什么,怎么。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是“每天”的意思,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中的“日”意思不同。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与“公大笑乐”(《咏雪》)中的“乐”意思不同。
C.“对”有“对着,向着”“回答”“敌对”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子贡对曰”中的“对”是“回答”的意思。
D.“善”有“善于,擅长”“好”“亲善,友好”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善哉,子贡之言”中的“善”是“亲善,友好”的意思。
【解析】D.“善”是“好”的意思。
1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甲】文段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示例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启示:这句话是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并且坚守自己的志气不改变。 示例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启示:这句话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幸福生活。 示例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朋友之间交往要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用心复习。
16.【甲】【乙】两文都以水为喻,孔子说的“川(河流)”和子贡说的“江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孔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子贡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学识渊博、思想的深邃,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您,您(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二)阅读下面一首曲,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作者在这首曲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四、名著阅读(5分)
18.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
示例一: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示例二: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示例三: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在史铁生的生活中,母亲是一束光,让他重拾“好好活儿”的勇气;在海伦·凯勒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是一束光,在她心上种下善和美;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里,百草园是一束光,伴他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某个(些)人、某处景、某个物等,照亮了你的世界,温暖了你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
(1)请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正在开展“童年·悦读·成长”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活动一 诗意河南】
1.下面是小宇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而我的老家河南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贮蓄了亿万年的营养,① 孕 (蕴 孕)育了中华诗词。大河奔流,嵩岳巍峨。蜿蜒千里的黄河,是古代诗歌的常客;名山大川,给予了古代诗人无限② 遐 (瑕 遐)想。剪不断诗歌情愫,道不尽中原风骨。不知多少诗词歌赋,镌刻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烙印,让诗意悄然融入河南的人文血脉之中。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让诗意充盈我们的心灵世界!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贮蓄(zhù) 悄然(qiǎo)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活动二 悦享读书】
2.读书活动的开幕式,需要挂一副对联来烘托气氛,现面向所有班级征集优秀原创对联。七年级(1)班同学的对联还没有完成,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们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4分)
藏身翰墨 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寄意书山
上联: 寄意书山,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下联: 藏身翰墨,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3.读书活动征集原创明信片,来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明信片的正面要有诗人的简介、代表诗作、推荐理由,可以有相应的插图,也可以插入二维码链接相应的诗歌朗诵音视频。小文打算制作一张明信片,介绍“诗圣”杜甫以及他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但是在为明信片配插图的时候,拿不准用哪个图片,请帮她选一选,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图一 图二
示例一:我选图一。图一中杜甫略显憔悴、忧郁,满脸皱纹,具有沧桑感,与诗歌所表达的国事凋零、颠沛流离之悲,诗人年老病衰、感时伤世之形象契合。
示例二:我选图二。图二中两人并肩而立,符合“相逢”的主题,同时背景中的柳树与花,也契合“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描写。(言之有理即可)
4.请根据下面小宇同学分享的读书心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3分)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 如盛夏里饮甘泉香茗让人酣畅淋漓 ;读书, 如深秋里观红叶霜菊让人赏心悦目 ; 读书, 如严冬里沐暖阳晴空使人怡然自得 。
【活动三 感悟美好】
5.小宇认为古诗词是他最美的遇见,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些诗句更合适,请你帮他填一填。(8分)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遇见美好:李白重情,夜间乘船从清溪向三峡出发,不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①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王湾励志,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哲理之句“③ 海日生残夜 ,④ 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岑参达观,虽遭遇战乱,但联想到都城的菊花一定在断壁残垣中竞相绽放:“⑤ 遥怜故园菊 ,⑥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笛声,不禁吟诵出了“⑦ 不知何处吹芦管 ,⑧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征人的心声。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是否有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会挎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⑤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⑥[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⑦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哄弄不下,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意林》,有删改)
6.【任务一:朗读全文,梳理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时间 起因 结果
燕子飞来时 绿枣初成,“我”很眼馋 打枣
八岁那年 ① “我”哭闹着要爸爸,母亲安慰“我”
十三岁那年 ② “我”受了委屈,母亲让“我”打枣出气
③ 十七岁那年 “我”高考落榜
阅读小技巧:在梳理叙事类文章时,我们可以④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同时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7.【任务二:设计朗读,体会情感】联系知识卡片,选择任意一句摘录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说明。(4分)
知识卡片: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重要动词之处,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等。
语句摘录 重音位置 朗读设计说明
[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强调意味】 我的朗读设计:此句的重音可以落在①“ 终于 ”一词上,突出强调了② “我”想吃枣的急切心情 。
[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重要动词】 我的朗读选择:通过反复揣摩,我选动词③ B (填选项)做重音朗读,因为④ “涌”字更能体现“我”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
8.【任务三:朗读感悟,探究内蕴】作者在第 段说“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又说“从没离开过”,两者矛盾吗?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导语”部分,说说你的理解。(4分)
导语:每个季节都有阳光和花。即使光阴凋零,心怀阳光与花朵,对生命向往的美好,就不会遗失。
不矛盾。前一句是指母亲去世,“我”长大了远离家乡;而在老枣树下发生的无论是甜蜜还是伤感的往事,都伴“我”长大、助“我”成长,都已融入生命、印在心里,“我”始终心怀阳光与花朵,向往生命的美好。所以“从没离开过”。
9.【任务四:朗读比较,内容写法】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与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上:都写了母亲在“我”遇到困难时想尽办法来劝慰。写法上:都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花开背后的气象秘密
①不同的花由于其所属的植被科属不同,开花时间有先后。一般来说春季顺序为木棉花、梅花、玉兰花、桃花、海棠花、连翘、牡丹、紫藤花、月季花等。
②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研究情况看,开花物候期受环境气候与栽培条件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温度”。通常,气温越高,花开时间会越提前。以樱花为例,从花芽复苏到开花日,累积的气温越高,就越有利于樱花的开放。
③樱花在开放后,花期的长短主要受花开期间气温、开花后期的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对于樱花花期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如果开花期间气温持续较高,会加速樱花开放和凋谢的过程,花期较短;如果开花期间遇上较低气温,反倒会成为樱花的“保鲜剂”,有利于延长花期。
④在开花早期,如果出现明显降水和大风天气,对花期影响较小。但如果是在盛花期后期或落花期,出现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可能会出现花朵一夜落光的情况。
(选自2024年4月2日《中国气象报》,有删改)
文本二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赏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
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远扬,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底蕴与悠久历史;婺源的油菜花田掩映之间,白墙灰顶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赏花同质化、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也可能成为制约“花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规避市场疲乏与花期单一,需做好花卉品种挑选、花期合理规划、创新花卉品种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花期”。同时,不少花田在乡间田野,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也能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使“花经济”常开不败、年年常新。
(摘编自2024年4月4日“光明网·时评频道”)
文本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为什么洛阳能够“以花为媒”,打造出一张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文旅新名片?
“洛阳能办好牡丹文化节,是因为洛阳不仅有牡丹,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表示,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才能支撑起洛阳的频频“出圈”。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原副局长认为,牡丹文化节能有今天的火爆,离不开“坚持”二字。“从1983年第1届举办到2024年第41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全国连续举办时间极长的城市文化节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今年起,一部“牡丹条例”(《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洛阳实行,为牡丹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提供制度保障。在法规“护航”下,牡丹从品种保护、研发、旅游观赏到花卉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态不断跨越,香飘万里。
近年来,洛阳不断创新、推出以牡丹为名称的新型特色产品,如牡丹酒、牡丹饼、牡丹果脯等。每到牡丹开花时期,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会友,同步举行牡丹灯会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长开不谢的“花经济”,打出品牌的“花产业”,牡丹“入馔”“入饮”“入妆”,闯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摘编自2024年4月2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10.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概括。(3分)
文本一以樱花的花期为例,说明气温、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对花开有具体影响。
11.洛阳是如何以花为媒,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请结合文本三简要概括,完成填空。(4分)
12.文本二和文本三都写到了“花经济”,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文本二侧重介绍如何长期发展“花经济”,从挖掘赏花经济的产值、挖掘其文化附加值、拓展“花期”、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文本三则侧重介绍洛阳以牡丹花为媒打造城市名片的措施和发展牡丹花经济的具体做法。(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后文中的“赐”是子贡的自称,相当于“我”。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为什么,怎么。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是“每天”的意思,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中的“日”意思不同。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与“公大笑乐”(《咏雪》)中的“乐”意思不同。
C.“对”有“对着,向着”“回答”“敌对”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子贡对曰”中的“对”是“回答”的意思。
D.“善”有“善于,擅长”“好”“亲善,友好”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善哉,子贡之言”中的“善”是“亲善,友好”的意思。
【解析】D.“善”是“好”的意思。
1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甲】文段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示例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启示:这句话是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并且坚守自己的志气不改变。 示例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启示:这句话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幸福生活。 示例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朋友之间交往要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用心复习。
16.【甲】【乙】两文都以水为喻,孔子说的“川(河流)”和子贡说的“江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孔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子贡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学识渊博、思想的深邃,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您,您(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二)阅读下面一首曲,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作者在这首曲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四、名著阅读(5分)
18.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
示例一: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示例二: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示例三: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在史铁生的生活中,母亲是一束光,让他重拾“好好活儿”的勇气;在海伦·凯勒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是一束光,在她心上种下善和美;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里,百草园是一束光,伴他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某个(些)人、某处景、某个物等,照亮了你的世界,温暖了你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
(1)请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期中质量评价04
范围:第1-3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河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正在开展“童年·悦读·成长”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活动一 诗意河南】
1.下面是小宇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而我的老家河南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贮蓄了亿万年的营养,①_____(蕴 孕)育了中华诗词。大河奔流,嵩岳巍峨。蜿蜒千里的黄河,是古代诗歌的常客;名山大川,给予了古代诗人无限②____(瑕 遐)想。剪不断诗歌情愫,道不尽中原风骨。不知多少诗词歌赋,镌刻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烙印,让诗意悄然融入河南的人文血脉之中。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让诗意充盈我们的心灵世界!
孕
遐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贮蓄( ) 悄然(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zhù
qiǎo
【活动二 悦享读书】
2.读书活动的开幕式,需要挂一副对联来烘托气氛,现面向所有班级征集优秀原创对联。七年级(1)班同学的对联还没有完成,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们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4分)
藏身翰墨 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寄意书山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意书山,登岳览古显子美风采
藏身翰墨,踏浪阅今抒河洛诗情
3.读书活动征集原创明信片,来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明信片的正面要有诗人的简介、代表诗作、推荐理由,可以有相应的插图,也可以插入二维码链接相应的诗歌朗诵音视频。小文打算制作一张明信片,介绍“诗圣”杜甫以及他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但是在为明信片配插图的时候,拿不准用哪个图片,请帮她选一选,并说说你的理由。(4分)
图一
图二
示例一:我选图一。图一中杜甫略显憔悴、忧郁,满脸皱纹,具有沧桑感,与诗歌所表达的国事凋零、颠沛流离之悲,诗人年老病衰、感时伤世之形象契合。
示例二:我选图二。图二中两人并肩而立,符合“相逢”的主题,同时背景中的柳树与花,也契合“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描写。(言之有理即可)
图一
图二
4.请根据下面小宇同学分享的读书心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3分)
读书,如初春里赏杏花细柳让人心旷神怡;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盛夏里饮甘泉香茗
让人酣畅淋漓
如深秋里观红叶霜菊让人赏心悦目
如严冬
里沐暖阳晴空使人怡然自得
【活动三 感悟美好】
5.小宇认为古诗词是他最美的遇见,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些诗句更合适,请你帮他填一填。(8分)
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遇见美好:李白重情,夜间乘船从清溪向三峡出发,不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①___________
______”(《峨眉山月歌》);杜甫惜谊,乱世江南逢故交,不禁感慨“②___
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思君不见下
渝州
正
是江南好风景
王湾励志,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哲理之句“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岑参达观,虽遭遇战乱,但联想到都城的菊花一定在断壁残垣中竞相绽放:“⑤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笛声,不禁吟诵出了“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征人的心声。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
征人尽望乡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是否有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会挎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⑤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⑥[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⑦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哄弄不下,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
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
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意林》,有删改)
6.【任务一:朗读全文,梳理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
时间 起因 结果
燕子飞来时 绿枣初成,“我”很眼馋 打枣
八岁那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岁那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我”高考落榜 阅读小技巧:在梳理叙事类文章时,我们可以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哭闹着要爸爸,母亲安慰“我”
“我”受了委屈,母亲让“我”打枣出气
十七岁那年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同时关注文中的重点词句,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7.【任务二:设计朗读,体会情感】联系知识卡片,选择任意一句摘录的语句进行朗读设计说明。(4分)
知识卡片: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重要动词之处,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等。
语句摘录 重音位置 朗读设计说明
[A]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强调 意味】 我的朗读设计:此句的重音可以落在
①“______”一词上,突出强调了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于
“我”想吃枣的急切心情
语句摘录 重音位置 朗读设计说明
[B]顿时,我的眼泪(A.掉 B.涌)了出来。 【重要 动词】 我的朗读选择:通过反复揣摩,我选动词③___ (填选项)做重音朗读,因为④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涌”字更能体现“我”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8.【任务三:朗读感悟,探究内蕴】作者在第 段说“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又说“从没离开过”,两者矛盾吗?结合文本内容,联系“导语”部分,说说你的理解。(4分)
导语:每个季节都有阳光和花。即使光阴凋零,心怀阳光与花朵,对生命向往的美好,就不会遗失。
不矛盾。前一句是指母亲去世,“我”长大了远离家乡;而在老枣树下发生的无论是甜蜜还是伤感的往事,都伴“我”长大、助“我”成长,都已融入生命、印在心里,“我”始终心怀阳光与花朵,向往生命的美好。所以“从没离开过”。
9.【任务四:朗读比较,内容写法】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与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4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内容上:都写了母亲在“我”遇到困难时想尽办法来劝慰。写法上:都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花开背后的气象秘密
①不同的花由于其所属的植被科属不同,开花时间有先后。一般来说春季顺序为木棉花、梅花、玉兰花、桃花、海棠花、连翘、牡丹、紫藤花、月季花等。
②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研究情况看,开花物候期受环境气候与栽培条件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温度”。通常,气温越高,花开时间会越提前。以樱花为例,从花芽复苏到开花日,累积的气温越高,就越有利于樱花的开放。
③樱花在开放后,花期的长短主要受花开期间气温、开花后期的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影响。其中气温对于樱花花期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如果开花期间气温持续较高,会加速樱花开放和凋谢的过程,花期较短;如果开花期间遇上较低气温,反倒会成为樱花的“保鲜剂”,有利于延长花期。
④在开花早期,如果出现明显降水和大风天气,对花期影响较小。但如果是在盛花期后期或落花期,出现较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可能会出现花朵一夜落光的情况。
(选自2024年4月2日《中国气象报》,有删改)
文本二 如何让“花经济”从“一时春”成为“四时春”?从产业发展而言,不仅要展示其“颜值”,更要挖掘其“产值”——将赏花经济开发为整合区域资源的有力抓手,助力上下游及周边产业乘势发展。
除此之外,“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亦值得挖掘——武汉大学的樱花名声远扬,离不开学校的学术底蕴与悠久历史;婺源的油菜花田掩映之间,白墙灰顶的徽派建筑别具一格……以花为媒,以文化内涵为内核,“花经济”便有了深耕厚植的基础与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赏花同质化、单一性、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也可能成为制约“花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规避市场疲乏与花期单一,需做好花卉品种挑选、花期合理规划、创新花卉品种等,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拓展“花期”。同时,不少花田在乡间田野,做好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也能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使“花经济”常开不败、年年常新。
(摘编自2024年4月4日“光明网·时评频道”)
文本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为什么洛阳能够“以花为媒”,打造出一张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文旅新名片?
“洛阳能办好牡丹文化节,是因为洛阳不仅有牡丹,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表示,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才能支撑起洛阳的频频“出圈”。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原副局长认为,牡丹文化节能有今天的火爆,离不开“坚持”二字。“从1983年第1届举办到2024年第41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是全国连续举办时间极长的城市文化节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
名片’。”
今年起,一部“牡丹条例”(《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在洛阳实行,为牡丹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提供制度保障。在法规“护航”下,牡丹从品种保护、研发、旅游观赏到花卉及产品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态不断跨越,香飘万里。
近年来,洛阳不断创新、推出以牡丹为名称的新型特色产品,如牡丹酒、牡丹饼、牡丹果脯等。每到牡丹开花时期,洛阳牡丹花会以花会友,同步举行牡丹灯会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长开不谢的“花经济”,打出品牌的“花产业”,牡丹“入馔”“入饮”“入妆”,闯出了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
(摘编自2024年4月2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10.花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要概括。(3分)
文本一以樱花的花期为例,说明气温、降水和大风等气象因素对花开有具体影响。
11.洛阳是如何以花为媒,打造城市文旅名片的?请结合文本三简要概括,完成填空。(4分)
依托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坚持举办牡丹文化节
制定并实施“牡丹条例”,为
牡丹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2.文本二和文本三都写到了“花经济”,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文本二侧重介绍如何长期发展“花经济”,从挖掘赏花经济的产值、挖掘其文化附加值、拓展“花期”、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文本三则侧重介绍洛阳以牡丹花为媒打造城市名片的措施和发展牡丹花经济的具体做法。(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后文中的“赐”是子贡的自称,相当于“我”。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为什么,怎么。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是“每天”的意思,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中的“日”意思不同。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与“公大笑乐”(《咏雪》)中的“乐”意思不同。
C.“对”有“对着,向着”“回答”“敌对”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子贡对曰”中的“对”是“回答”的意思。
D.“善”有“善于,擅长”“好”“亲善,友好”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善哉,子贡之言”中的“善”是“亲善,友好”的意思。
【解析】D.“善”是“好”的意思。
D
1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5.【甲】文段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示例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启示:这句话是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并且坚守自己的志气不改变。 示例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启示:这句话是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幸福生活。 示例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启示:这句话告诉我们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朋友之间交往要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用心复习。
16.【甲】【乙】两文都以水为喻,孔子说的“川(河流)”和子贡说的“江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孔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子贡把孔子比成江海,突出孔子学识渊博、思想的深邃,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地说:“先生您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我问您,您(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赵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二)阅读下面一首曲,回答问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作者在这首曲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四、名著阅读(5分)
18.读《朝花夕拾》,我们看到了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饱含深情的鲁迅,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5分)
示例一: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如《〈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示例二:饱含深情的鲁迅。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深情回忆了保姆阿长,表达了对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敬意和怀念。 示例三: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雪地捕鸟……生活充满了乐趣。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在史铁生的生活中,母亲是一束光,让他重拾“好好活儿”的勇气;在海伦·凯勒的世界里,莎莉文老师是一束光,在她心上种下善和美;在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里,百草园是一束光,伴他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某个(些)人、某处景、某个物等,照亮了你的世界,温暖了你的时光,见证了你的成长。
(1)请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