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秋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 分)
字音辨析(3 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莅临(wèi) 粗犷(guǎng)
B. 吝啬(sè) 淅沥(xī) 棱镜(léng)
C. 贮蓄(zhù) 酝酿(liàng) 憔悴(qiáo)
D. 澹澹(dàn) 萧瑟(sè) 竦峙(sì)
字形纠错(3 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朗润 瞭亮 呼朋引伴
B. 决别 抖擞 花枝招展
C. 澄清 肌肤 披蓑戴笠
D. 枯滕 屋檐 淅淅沥沥
课文默写(10 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②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可真算个宝地。(老舍《济南的冬天》)
③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热烈而又粗犷。(刘湛秋《雨的四季》)
④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⑤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①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
② 《雨的四季》中描写秋雨带给人精神感受的句子:“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14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阅读《春》,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B. 济南的冬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有温晴的天气造成的。
C. 《雨的四季》描绘了雨在不同季节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D. 能否正确理解诗歌意象,是体会诗歌情感的关键。
(2)班级开展 “四季美景” 主题班会,需设计一段开场白,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开场白。(6 分)
(3)请从 “春风、夏雨、秋叶、冬雪” 中任选一种景物,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不少于 30 字)。(5 分)
二、阅读探究与鉴赏(40 分)
(一)课内精读(22 分)
阅读《春》选段,完成 1-4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选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花?请简要概括。(5 分)
赏析文中划线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的表达效果。(6 分)
选段中 “闹” 字能否换成 “叫” 字?请说明理由。(5 分)
结合选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 “春风” 特点的。(6 分)
(二)课外拓展(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 5-7 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5.文中写了江南冬景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6 分)
6.赏析文中划线句“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的写法。(6 分)
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古代诗歌研读(15 分)
诗句理解(5 分)
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 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景象。
B. “小桥流水人家” 营造出温馨、闲适的氛围,与前文形成对比。
C. “古道西风瘦马” 写出了游子漂泊在外的艰辛与孤独。
D. “断肠人在天涯” 直接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
炼字赏析(5 分)
赏析《观沧海》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 “若” 字。
情感分析(5 分)
结合《次北固山下》中的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析诗人蕴含的情感。
四、写作实践(15 分)
请以 “家乡的______季”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 运用多种写景手法(如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③ 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 分)
B(3 分)(A 项 “莅临” 中 “莅” 读 lì;C 项 “酝酿” 中 “酿” 读 niàng;D 项 “竦峙” 中 “峙” 读 zhì)
C(3 分)(A 项 “瞭亮” 改为 “嘹亮”;B 项 “决别” 改为 “诀别”;D 项 “枯滕” 改为 “枯藤”)
(10 分,每空 1 分,错字、漏字不得分)
(1)① 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③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 ④ 山岛竦峙 ⑤ 归雁洛阳边
(2)①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② 咄咄逼人
(1)C(3 分)(A 项缺主语,删 “通过” 或 “使”;B 项句式杂糅,删 “造成的”;D 项两面对一面,删 “能否”)
(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四季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 —— 春是嫩绿的诗,夏是火红的歌,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美景,感受自然魅力!(6 分,比喻修辞 2 分,主题贴合 2 分,语言流畅 2 分)
(3)示例:春风:像温柔的手拂过脸颊,吹绿了柳梢,吹开了花苞,带着泥土的清香,唤醒沉睡的大地。(5 分,特点明确 3 分,语言流畅 2 分)
(二)阅读探究与鉴赏(40 分)
从颜色(红、粉、白)、气味(甜味儿)、动态(蜜蜂闹、蝴蝶飞)、形态(野花像眼睛、星星)四个角度描写春花(5 分,每点 1 分,概括完整 1 分)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色彩艳丽的特点(2 分),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2 分)
不能换(1 分)。“闹” 字不仅写出蜜蜂的叫声(1 分),还表现出蜜蜂忙碌、热闹的场景,侧面烘托春花的繁盛(2 分);“叫” 字仅体现声音,表现力较弱(1 分)
引用诗句 “吹面不寒杨柳风” 点出春风温暖的特点(2 分);用比喻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写出春风柔和的特点(2 分);从嗅觉(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香)、听觉(鸟儿唱、短笛响)描写,展现春风的美好(2 分)
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桕子)、草(3 分);共同特点:生命力顽强,在冬季仍保持生机(3 分)
运用比喻(1 分),将枝头的桕子比作梅花(1 分),突出桕子的洁白、繁盛(2 分);“乱梅花之真” 强调桕子与梅花相似,表现江南冬景的优美(2 分)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3 分),对江南冬日蕴含生机的赞美(3 分)
(三)古代诗歌研读(15 分)
B(5 分)(“小桥流水人家” 营造的温馨氛围,更反衬出游子的孤独,而非 “对比”)
“若” 是 “好像” 的意思(1 分),写出日月星辰仿佛从大海中升起的景象(2 分),表现出大海的壮阔与曹操的博大胸襟(2 分)
诗句写海上日出、江边春到的景象(2 分),蕴含时序交替的哲理(1 分),表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2 分)
(四)写作实践(15 分)
评分标准:
题目补充完整(2 分)
写景手法运用恰当(多感官、动静结合等,5 分)
情感真实,能体现对家乡季节的喜爱(4 分)
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达标(4 分)
示例:《家乡的秋季》
家乡的秋季是金色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风一吹,翻起金色的波浪,空气里满是稻子的清香。果园里,苹果红得像小灯笼,挂在枝头;梨子黄澄澄的,透着甜意。傍晚,爷爷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给我讲过去的故事,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家乡的秋,藏着丰收的喜悦,也藏着我最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