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6 20: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妖娆(ráo) 娉婷(pīng) 鲜妍(yán) 丰润(rùn)
B. 摇曳(yè) 嘶哑(sī) 汹涌(xiōng) 勃发(bé)
C. 腐烂(fǔ) 海峡(xiá) 凝望(níng) 枉然(wāng)
D. 冠冕(guān) 黎明(lí) 呢喃(ní lán) 沉醉(zuì)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雪后的北国,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宛如一幅精美的冰雪画卷。
B. 诗人艾青对土地的热爱刻骨铭心,笔下的诗句满含深情,感人至深。
C. 他在台上夸夸其谈,讲述着 “温暖” 的故事,可台下观众却觉得内容空洞,毫无感染力。
D. 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天骄 沉醉 红装素裹 原弛蜡象
B. 悲愤 邮票 断壁残垣 波光粼粼
C. 轻灵 柔嫩 不知所错 娓娓道来
D. 漫游 勃发 悄无声息 眼花撩乱
古诗文默写(6 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雪》)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3)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乡愁》)
(4)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沁园春 雪》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
语言运用(5 分)
(1)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通过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C.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D.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本单元诗歌主题,补全下面的句子:诗歌是心灵的歌声,它能传递对土地的眷恋, ;它能承载对亲人的思念, 。(3 分)
6.文学常识填空(5 分)
(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词气势磅礴,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2)《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其诗歌常以 “土地”“太阳” 为核心意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
(3)《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诗以简洁的意象,抒发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________为纪念儿子的出生而作,语言灵动,充满温情。
(5)《我看》的作者是________,诗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古诗文阅读(15 分)
阅读《沁园春 雪》,完成 1-3 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北国雪景,营造出壮阔、雄浑的意境。
B.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中的 “望” 字统领下文,描绘了长城、黄河在雪景中的壮阔景象。
C.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山比作银蛇,将高原比作蜡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的动态美。
D.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写的是当前雪景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下列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英雄的赞美。
B.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中的 “惜” 字,既肯定了古代帝王的功绩,又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在文学才华上的不足。
C.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蔑视,以及对当代革命英雄的自信。
D. 全词语言豪放,气势恢宏,体现了毛泽东诗词 “豪放派” 的风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的含义及作用。(6 分)
(二)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我爱这土地》,完成 1-3 题。(15 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中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 分别象征什么?(6 分)
如何理解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一句的含义?(5 分)
诗的最后两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什么作用?(4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题。(15 分)
乡愁的味道
①乡愁是一种奇妙的情绪,它总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而味道,往往是乡愁最鲜明的注脚。
②小时候,乡愁是外婆泡的梅子酒。每到初夏,外婆就会把新鲜的青梅洗净、晾干,放进玻璃罐里,再倒入白酒,密封起来。等待的日子里,我总忍不住去闻罐子周围的空气,仿佛能提前嗅到那酸甜交织的香气。等到梅子酒酿成,外婆会倒出一小杯,看着我小心翼翼地尝一口 —— 酸中带甜,甜里藏着微涩,就像童年的时光,既有欢乐,也有小小的烦恼。后来我离开家乡,再也没喝过那样地道的梅子酒,超市里的瓶装酒,总少了一份外婆的温度。
③长大后,乡愁是妈妈做的手擀面。每次放假回家,妈妈总会提前和好面,等我进门,就擀起面条。面团在妈妈的手中翻飞,很快就变成了一张张薄而匀的面皮,再切成细细的面条。水烧开,面条下锅,翻滚几下就熟了。捞起来,浇上妈妈特制的西红柿鸡蛋卤,撒上一把葱花,香气扑鼻。我总是狼吞虎咽地吃着,妈妈在一旁笑着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如今,我在城市里也尝试做手擀面,可无论怎么调味,都做不出妈妈的味道 —— 那味道里,藏着妈妈的牵挂和家的温暖。
④后来啊,乡愁是故乡的桂花雨。每年秋天,故乡的桂树就会开满金黄的小花,微风一吹,桂花就像雨一样飘落下来,落在院子里、小路上,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我和小伙伴们会拿着小篮子,在树下捡桂花,然后带回家,让妈妈做成桂花糕、桂花糖。那香甜的味道,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现在,我在城市里也能看到桂花树,可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盛大的桂花雨,也再也没有尝过那样纯粹的香甜 —— 那味道里,藏着故乡的记忆和童年的欢乐。
⑤乡愁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味道,而是藏在味道里的情感 —— 是外婆的疼爱,是妈妈的牵挂,是故乡的烟火气。无论我们走多远,只要想起这些味道,就会想起家,想起故乡,心中就会充满温暖。
文章围绕 “乡愁的味道” 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面团在妈妈的手中翻飞,很快就变成了一张张薄而匀的面皮,再切成细细的面条。”(4 分)
文中多次提到 “再也没喝过”“再也没尝过”“再也没有见过”,有什么作用?(3 分)
结合本文和余光中的《乡愁》,说说你对 “乡愁” 的理解。(4 分)
三、写作(50 分)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以 “那首打动我的诗”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本单元所学诗歌或自己喜欢的其他诗歌;②写出诗歌打动你的原因,以及诗歌带给你的影响;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二:以 “温暖的印记”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结合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A(解析:B 项 “勃发” 的 “勃” 应读 “bó”;C 项 “枉然” 的 “枉” 应读 “wǎng”;D 项 “呢喃” 的 “喃” 应读 “nán”)
C(解析:“夸夸其谈” 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与 “讲述‘温暖’的故事” 语境不符,可改为 “娓娓道来”)
B(解析:A 项 “原弛蜡象” 应为 “原驰蜡象”;C 项 “不知所错” 应为 “不知所措”;D 项 “眼花撩乱” 应为 “眼花缭乱”)
(1)江山如此多娇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4)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解析:注意 “娇”“深沉” 等字词的书写,第(5)题需抓住 “总写北国雪景” 的要求)
(1)D(解析:“发扬和继承” 应改为 “继承和发扬”,逻辑顺序为 “先继承后发扬”) (2)示例:它能传递对理想的追求;它能诉说对时代的思考(解析:需结合本单元诗歌 “情感表达” 的主题,句式与前句一致)
(1)毛泽东 (2)艾青 (3)余光中 (4)林徽因 (5)穆旦(解析:需准确记忆本单元作者及作品相关常识)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文阅读
D(解析:“须晴日” 指 “等到晴天的时候”,写的是想象中晴天雪景的美丽,并非 “当前雪景”)
C(解析:“惜” 字体现对古代英雄的惋惜,而非 “蔑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表现的是对当代革命英雄的赞美和自信,而非对古代英雄的否定)
含义:“风流人物” 指能建功立业、推动时代发展的杰出人物,“还看今朝” 指真正的杰出人物要在当下的时代中寻找,体现了作者对当代革命英雄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4 分)作用:总结全词,升华主旨,点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主宰历史的观点,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我爱这土地》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象征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祖国大地;(2 分)“悲愤的河流” 象征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情绪;(1 分)“激怒的风” 象征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愤怒力量;(1 分)“温柔的黎明” 象征人民对和平、光明的向往和希望。(2 分)
“嘶哑的喉咙” 写出了鸟歌唱的艰难,暗示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之深;(2 分)“应该歌唱” 体现了鸟(即诗人)对祖国的执着热爱,即使历经苦难,也绝不放弃对祖国的歌颂,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3 分)
结构上,呼应开头的 “歌唱”,使诗歌结构完整;(2 分)内容上,直抒胸臆,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诗人对土地的 “爱得深沉”,将情感推向高潮,极具感染力。(2 分)
《乡愁的味道》
①小时候,想念外婆泡的梅子酒;(1 分)②长大后,想念妈妈做的手擀面;(1 分)③后来,想念故乡的桂花雨及用桂花做的食物;(1 分)④如今,在城市里追寻 “乡愁的味道”,却总觉得少了一份情感。(1 分)
运用动作描写,“翻飞”“变成”“切成” 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擀面条的熟练过程,(2 分)表现了妈妈的勤劳和对 “我” 的爱,也为下文 “我” 怀念妈妈做的手擀面做铺垫。(2 分)
反复强调 “再也没有”,突出了城市里的事物与故乡事物的差异,(1 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味道的深切怀念,(1 分)以及对故乡和家的思念之情,强化了 “乡愁” 的主题。(1 分)
本文中的 “乡愁” 是藏在味道里的情感,是对家的温暖、亲人的牵挂、故乡记忆的怀念;(2 分)余光中的《乡愁》则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抒发了对亲人、故乡、祖国的思念。两者都表明,“乡愁” 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眷恋,是一种融入血脉的情感,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2 分)
三、写作(50 分)
评分标准
内容(20 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感真实。
表达(25 分):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描写生动(记叙文)/ 论证充分(议论文)。
书写(5 分):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无错别字,标点正确。
扣分项
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5 分。
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每处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错别字每 3 个扣 1 分,最多扣 3 分(重复错别字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