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二 辛亥革命》教学案例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三《二 辛亥革命》教学案例设计+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58:43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课题
《辛亥革命》(人民版必修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同盟会的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 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一部分人搜集资料,一部分人整理成文,一部人制作课件,一部分人代表小组发言。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要注意理在何处;求同存异,不追求意见的最中统一;注意不要把讨论变成辩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配相当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将禀赋不同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剧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出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
教学资源
学生:导学案、预习教材、课外拓展阅读。
教师:自制课件、利用网络(高考资源http://21世纪教育网/tbbk/Index.asp中国历史图片:http://fshistory.diy.myrice.com/lstp_0.htm、参考阅读:《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教法与学法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引导,三环六步等。(讨论法、图视法、讲述法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百年辛亥,千年颂歌》,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一百年前的星光,还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一百年前的硝烟,还在历史的画卷弥漫;拼争民主的子弹,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游魂毙命,将紧缠了千年的裹脚布射穿,放足追赶黎明曙光;辛亥革命的大刀,将腐败昏庸的大清基业削平。将中看不中用的长辫子斩断,放飞脑际“共和”梦想。列强的嚣张,印证在圆明园的耻辱柱上;落后的挨打,书写在甲午海战的疆场。强奸的条约,瓜分了广袤丰腴的土地;疯狂的掠抢,重创中华大地遍布鳞伤;屈辱酿造了愤怒,软弱催生了反抗,抛弃“和平”变法,高喊“驱逐鞑虏”,革命、革命、革命!武昌首义的炸弹轰然炸响,恢复中华的大纛猎猎飞扬。手足同盟,统一主张,复兴自强,铸就脊梁。中山运筹,奔走呼号,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立宪立邦,黄花岗的烈士鲜血,染红了一丛绽放的花朵,紫金山的元旦晨风,扑打着一个政权的门窗…….
【新课讲授】
(1)背景篇
创设问题:辛亥革命是如何酝酿起来的?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结合课本知识及所学知识总结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此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知识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归纳总结: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日益腐朽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④.革命指导思想的确立:三民主义
⑤、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⑥、四川保路运动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例如对三民主义的复习等,强调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2)过程篇
教师过渡:那么孙中山及革命党人是如何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实现民主共和的?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观看《武昌起义》视频片段。(多媒体播放)
武昌起义的主力军是什么?
起义后,立即成立了什么?
起义后,全国革命的形势如何?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史实。
观看视频后,学生回答:①湖北新军
②湖北军政府
③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过渡:起义成功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请同学们理解相关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总结。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京
国号
中华民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教师过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被称为国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
②其内容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政治思想和主张?
③我们如何认识这部宪法?
学生通过5---8分钟的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补充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一个完整地认识,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从零碎的知识中归纳出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结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②、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③、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防止独裁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选举临时大总统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认识:
进步性: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性:《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教师过渡: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结果:代表封建势力的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随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功绩篇:
教师过渡: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们如何正确的评价辛亥革命?(利用多媒体播放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及不足。)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四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学生归纳及教师补充:
⒈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功绩
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政治)
②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
④推动移风易俗(社会习俗)
3.失败: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给中国民主革命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成果,它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先进的革命理论及政治制度。此外,孙中山先生及革命党人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追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既是为了缅怀伟人,更是为了学习伟人的优秀品质,以更好的激励后人。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们,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呢?
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些优秀品质,更要付之以实践,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发扬孙中山先生的优秀品质,刻苦努力,坚持不解,为中华的振兴、富强而努力奋斗!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日益腐朽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④.革命指导思想的确立:三民主义
⑤、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⑥、四川保路运动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1、武昌起义
2、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评价
1、性质
2、功绩
3、失败
【巩固练习】
【基础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否定了君主专制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4.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5.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6.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表明( )
A.武昌起义爆发日已被政府作为国庆纪念日
B.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
C.辛亥革命在民族、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
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
【提高题】
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袁世凯通电全国:“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咨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材料二 袁世凯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推动了很多新的现代化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这些新鲜事物有深刻的信念。也就是说,他能创办很多具有现代色彩的新生事物,并不是因为他内心产生了与这些新事物匹配的理念,而是这些新生事物可以化解所遇到的危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他始终是现代化的追求者,而不是引领者。
袁世凯最大的政治错误是恢复帝制,这个错误如此巨大,几乎抵消了他所有的功绩和美德。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一是对于现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缺乏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念,二是他自身传统的文化基因顽强地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袁世凯与中国现代化的“假晶”现象》
(1)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结合材料一所述,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袁世凯复辟的“传统的文化基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说明,你如何看待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
教学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图实现三环六部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并帮助学生树立为民族强大,为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地学习态度。
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问题设置不一定恰当,引导方式也有待改进,学生参与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讲的过多。在教学难点问题上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参与,但也难免有重复的现象。
课件22张PPT。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
历史意义。
背景篇一: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1、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日益腐朽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组织基础)(经济,阶级基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同盟会:(政治基础)4.革命指导思想的确立:三民主义
(思想基础)
5、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6、四川保路运动
( 有利时机)
过程篇武装起义的主力军是什么?
起义后 ,立即成立了什么?
起义成功后,全国革命的形势如何?概 况孙中山五色旗南 京中华民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国号:国都:国旗:时间:1912年1月1日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父”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有哪些?
2、其内容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政治思想和主张?
3、我们该如何认识这部宪法?自主合作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③、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防止独裁专制,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否定了君主专制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牛刀小试C结局: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封建势力代表功绩篇  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思考 材料三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四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移风易俗  ⒈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功绩
 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政治)
 ②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
④推动移风易俗(社会习俗)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牛刀小试谢谢指导!走进波峰迈向成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