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PPT)-- 七上生物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PPT)-- 七上生物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17 08:0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专题01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期中复习
思维导图
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观察过程
知识讲解
确定观察目的 以下观察目的供你参考: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明确观察对象 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1)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注意不要破坏植物。
举例:①仔细观察杨树和柳树这两种植物,从树干、枝条、叶等的形状和颜色方面进行比较。观察时如果杨树和柳树正好开花或结果了,可以比较它们的花或果实有何不同。还可以观察杨树和柳树的生活环境。②如果周围有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可以仔细观察它的叶和
花的形状、颜色。
(2)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举例:观察鸟时,你可以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分组进行。鸟类视觉敏锐,容易被惊扰,要注意着装颜色,避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要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在拍摄时,尽量不要使用闪光灯,以免惊扰它们
做好观察记录 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
交流观察结果 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
2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观察注意事项
(1)要有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所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
(2)如实记录:不随意篡改、删除记录,不凭个人好恶取舍。
(3)爱护生物资源: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4)注意安全:要集体行动,不得独自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不要品尝野果;防止被动物咬伤等。
知识讲解
3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讨论、教材第4页
1.(1)共同点:它们都是高大的乔木树种,通常呈直立的生长姿态。(2)不同点:①树皮方面,杨树的树皮较为光滑,柳树的树皮可能较为粗糙。②叶子形状方面,杨树叶子通常呈心形或卵形,而柳树叶子则多为细长的披针形。③枝条方面,柳树的枝条通常比较柔软,下垂感较强;杨树的枝条相对较直。④叶子颜色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叶子的颜色可能有所不同。⑤树冠形态方面,杨树的树冠通常较为规整,呈圆锥形或塔形,相对较为紧凑。柳树的树冠形态较为开阔,枝条下垂,形成一种柔软、优雅的外观。⑥生长环境方面,柳树常生长在河边等湿润地区,杨树在较为干燥的地方也能生长。
2.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光线、湿度等,内部因素包括观察者的认知、经验等。例如: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观察生物,可能会错过一些微小的细节.
3.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察。例如,观察仓鼠的生活习性,可以选择在清晨、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进行,充分了解其生活习性。也可以选择在生物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观察。例如,观察青蛙的发育史可以分别观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不同阶段的特征。
巧学妙记
安全观察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四不要,爱护资源要记牢;
认真观察是前提,
如实记录勿以已好。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科学方法:观察
1
观察的概述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所需资料的方法。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科学方法:观察
2
观察的类型
知识讲解
类型 方式 举例
直接观察 直接用肉眼观察 观察玫瑰花的形态和颜色
间接观察 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等,有时还需要测量 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的花粉和子房里的胚珠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科学方法:观察
3
科学观察的要求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2 科学方法:观察
4
可观察的生物种类繁多
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除此之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细菌、病毒和许多真菌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但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知识链接
常见的观察所用的仪器
知识链接
观察的顺序
1.空间顺序: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等顺序。
2.时间顺序:遵循生命现象发生和发展的顺序,由开始到结束、由早到晚等顺序。
知识链接
科学探究的其他方法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观察法之外,还包括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文献法、比较法等。
知识讲解
知识剖析
知识点3 思维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探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
通过观察免和猫的头部,我们可以发现“免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不一样”这个问题。
提出问题:
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如:(1)为何猫的双眼生在头部前方,而兔的双眼却位于头部两侧 (2)猫和免的双眼生长位置不同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讨论问题: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免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不一样,原因可能是免以草等植物为食,食物易获取,但是免容易受到敌害的攻击,所以它的双眼长在头部两侧,便于观察周围敌情;而猫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老鼠为食,双眼长在前方,便于发现老鼠,同时猫的瞳孔比较大,利于夜间活动。问题(1)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问题(2)从较深的层次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有较高的探究价值。
知识讲解
2
3
综合训练
考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1.(2024秋 遵化市期中)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  )
A.观察活动前明确观察目的,制定合理的方案
B.观察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喜好调整观察路线
C.观察过程中发现不认识的花草可采集后进行研究
D.观察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没有观察到的动物,可不记录
A、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观察方案,以便观察能有序地进行,正确;
B、观察时要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观察,最好选择一条生物种类多的路线,不可以随时根据喜好调整观察路线,错误;
C、观察是本着对生物及其环境的保护,观察时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错误;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注意将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一一记录事先设计好的观察表中。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常有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另外,也要注意观察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类,错误。
故选:A。
A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2.(2024秋 墨玉县期中)在观察周边环境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的名称
B.观察到的有害生物统统杀死
C.将奇特的植物带回家研究
D.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
A.观察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错误。
B.将观察到的有害生物统统杀死不符合观察的要求,B错误。
C.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C错误。
D.观察时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D正确。
故选:D。
D
典例分析
综合训练
考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3.(2024秋 赣榆区期中)七年级一班调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生物时,不正确的是(  )
A.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不认识的生物不用记录
D.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ABD、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正确。
C、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不认识的生物也要记录。错误。
故选:C。
C
典例分析
知识剖析
考点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种类
4.(2024秋 西峡县期中)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
B.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
C.观察对象相同则结果一定相同
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内容
A.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不能用眼睛随便看看,A错误。
B.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正确。
C.观察对象相同,由于观察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人不同,则结果不一定相同,C错误。
D.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5.(2024秋 潍城区期中)英国晶体学家富兰克林拍摄了一张DNA晶体衍射图片,但是没有对其进行正确解读,错失了发现DNA结构的机会。沃森与克里克以这张图片为基础,并综合其他信息,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之前不需要制订计划
B.观察结果可能与观察者本身的知识储备有关
C.观察到的现象并不重要,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才是关键
D.观察之后要马上凭回忆记录观察内容
A.科学的观察通常需要制订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步骤等。有计划的观察可以使观察更加系统、全面、有针对性,提高观察的效率和质量,A错误。
B.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的知识储备会影响其对观察对象的理解和判断。例如,富兰克林虽然拍摄了DNA晶体衍射图片,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没有对其进行正确解读,而沃森与克里克以这张图片为基础,并综合其他信息,凭借他们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观察到的现象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对现象的观察,就无法获取相关信息,也就谈不上对其作出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和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都非常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C错误。
D.观察之后应及时记录观察内容,而不是马上回忆记录。及时记录可以保证观察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因时间过长而遗忘或出现偏差,D错误。
故选:B。
B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6.(2024秋 东莞市校级期中)蝴蝶和蜻蜓是两种不同的昆虫,要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有哪些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同时积极思考
B.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借助任何观察工具
C.要实事求是,全面、仔细观察,无需与他人交流
D.观察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记录
A.要了解蝴蝶和蜻蜓之间的差异,需要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A正确。
B.在进行科学观察时,仅仅依靠肉眼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观察时可以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来帮助观察,以便更清晰地看到昆虫的细节,B错误。
C.观察时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看法,通过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纠正可能存在的误解,C错误。
D.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记录所见所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进行选择性记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能避免对后续分析造成误导,D错误。
故选:A。
A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7.(2024秋 沙坪坝区校级期中)短鼻家族象群一路北上又南下牵动着大家的心,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劝返大象,使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观察法
A.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使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过程中并没有运用调查法,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使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实验,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使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过程中并没有运用比较法,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短鼻象的回家之路,使用无人机监测象群行踪。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D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8.(2024秋 信都区期中)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适合采用观察法的是(  )
A.探究响尾蛇是如何放走猎物的
B.森林资源清查
C.人口普查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
A、探究响尾蛇是如何放走猎物的主要运用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森林资源清查需要运用调查法,B不符合题意;
C、人口普查需要运用调查法,C不符合题意;
D、观看蚂蚁的行走路线需要运用观察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D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9.(2024秋 新邵县期中)在生活中,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肯定给你带来了很多的童趣,那么什么是生物呢?怎样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呢?这一定离不开观察,下列对科学方法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观察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放大镜等仪器
C.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D.为目的而进行的观察不需要追问和交流
科学探究表现出几方面的飞跃:①从感官观察扩展到仪器观察。科学仪器作为人的感官的延长和补充,日益克服感官的生理局限性,不断开拓认识的视野,并使观察走向精确化和定量化;②从自然状态的观察扩展到实验中的观察);③从人脑指导下的观察扩展到电脑参与下的观察;④从地面观察扩展到太空观察。从而,使人们开始摆脱只在地球表面上观察的局限性。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正因为如此,科学观察才能达到客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才可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科学发现往往源于用心的观察与研究。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头脑,科学发现才有可能降临。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更需要对问题的追问和交流。可见D错误。
故选:D。
D
典例剖析
知识剖析
考点2 科学方法:观察
10.(2024秋 邓州市期中)白头鹎又名白头翁,常成群出现在平原区灌木丛、丘陵树林地带、以及校园、公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高高的电线与树上。下列观察白头鹎时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拍摄时,尽量不使用闪光灯
B.只用肉眼观察,不能借助任何观察工具
C.注意着装颜色,避免衣物的颜色过于鲜亮
D.分组进行观察,注意保持安静,不要喧哗
A.观察白头鹎时,尽量不使用闪光灯,灯光会对白头鹎造成惊吓,A正确。
B.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B错误。
C.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明亮的闪光,这种反光效果会惊吓到白头鹎,C正确。
D.分组观察时,保持安静,不喧哗,避免白头鹎受到惊吓,D正确。
故选:B。
B
典例剖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