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5 17:11:44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章 机械运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导入新课
观察下图,判断左图中,AB与CD的长短;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在课本上量一量、比一比,有发现吗?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研究中,经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人们常常用自己的眼镜、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情况.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为了正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这些仪器和工具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尺、钟表、温度计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
一.长度的单位
1. 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2. 常见的长度单位:
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 常见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km=1000m=103m
1 dm=0.1m=10-3m
1 cm=0.01m=10-2m
1 mm=0.001m=10-3m
1 μm=0.000001m=10-6m
1 nm=0.000000001m=10-9m
练一练
1. 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庹,约8m(庹: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5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心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6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A
2. 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 一张试卷的厚度为70
D. 小明身高约为1.68
B
3.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的是【 】
A. 指甲的宽度
B. 圆珠笔芯的长度
C. 橡皮的宽度
D. 课桌的高度
B
二.长度的测量
1. 长度测量的工具:
(1)常用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学生用尺).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
2.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会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恰当的刻度尺.
(2)“会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
量程(10cm)
零刻度线
数字单位(厘米)
分度值(1mm)
(3)“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若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面的数字.


(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歪斜;要注意区分大格及小格的数目.
(5)“会读”: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计值).
如:① 13.45cm,其中13.4cm是准确值,0.05cm是估计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② 21.376m,其中21.37m是准确值,0.006m是估计值,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4)“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想想议议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人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用来估测长度?
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最多. 用这些“尺”来估测某个物体的长度.
人体上带有几把“尺”,如“一拃”(约15cm)、“一步”(约60cm)、“一庹”(约1.60m),可以利用这些“尺”估测长度.
练一练
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___cm.
1mm
1.40
2. 如右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cm.
2.70
3.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7cm,12.41cm,则这本书宽度的值是【 】
A. 12.41cm B. 12.38cm
C. 12.37cm D. 12.36cm
C
4. 如右图所示,一枚纽扣的直径为_______cm.
1.25
三.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μs).
2. 进率关系:
1 h=60min=3600s
1 s=1000ms
1 ms=1000 μs
3. 时间的测量工具:
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电子手表、石英钟等.
4. 用停表测量时间:
① 停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仪器.
② 停表的使用方法:
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分三个步骤: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表针停止转动,第三次按下,表针弹回零点.
③ 停表的读数:
机械停表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的时间通常有30s和60s两种. 常用的停表最小分度值也有两种,一种是0.2s,另一种是0.1s. 停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旋转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
④ 使用停表的注意事项:
a. 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
b. 按表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坏停表;通常按钮先向下按到秒表即将产生动作的位置,当需要产生动作时立即下按,以提高计时的准确性.
c. 回表后,如秒针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
d. 要注意防止摔碰停表,不使用时应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练一练
如图所示,该机械停表的大盘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为________,其分度值为__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_________其分度值为___________. 此时该表的读数为______min______s.
60s
0.2s
20.2
0
1min
30min
四.误 差
1. 概念:
测量时受所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
一般来说,是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 如:
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估读时不可能非常准确、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的影响.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注 意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误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使用不正确的测量方法而产生的. 所以只要严格按实验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练一练
1.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A
2.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只要我们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 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 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但不可能避免
D
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①;用软线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软线的长度,即测得硬币的周长;可先测出100张纸的总厚度,计算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测量铜丝的直径如图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


2. 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为多少.
用直尺测出一只脚的长度,再根据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可得出身高.
3. 一天等于多少秒?
解:t=3600s×24=86400s.
4. 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着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要测出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s的摆吗?
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与其他因素均无关,可调整绳的长度,做出周期为1s的摆.
小 结
一.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二.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五“会”:“会选”、 “会观”、 “会放”、 “会看”、 “会读”.
三、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秒(s)、 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 μs)
2. 时间的测量工具:
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电子手表、石英钟等.
4. 停表的使用方法:
① 一按表针开始转动、② 二按表针停止转动、③ 三按表针弹回零点.
四、误 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能尽量减小误差. 通常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谢谢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21教育网
1.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nm=96×10-3=9.6×10-2μm B. 9.6cm=9.6×10mm=96mm
C. 9.6cm=9.6cm×10=96mm D. 9.6cm=9.6÷10m=0.096m
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测得的结果是8.35cm,则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 m B.1 cm C.1 dm D.1 mm
3. 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一钢笔的长度,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14.1 cm B.14.41 cm C.14.41 mm D.144 mm
4. 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庹,约8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5. 运动会上为了测量投掷铅球的距离,应选用( )
A.三角板 B.1.5m的皮尺 C.200cm的钢卷尺 D.15m的皮尺
6. 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7.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8. 对于1.5×103mm左右的尺寸,下列哪一物体比较符合( )
A.鸡蛋的直径 B. 三层楼房的高度
C.某学生的身高 D.一支铅笔的长度
二.填空题:(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9.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不正确. A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按正确的方法读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_cm.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9题图 第10题图21·cn·jy·com
10.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1. 2014年底到2015年初,北京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 PM2.5是指大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其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即不大于_________________m,它很难被过滤而极易被吸入人的肺部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www.21-cn-jy.com
12. 一根钢管,已测得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 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_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_________m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 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三.实验题:
14. 小敏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助小敏完成实验测量:
⑴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纸张厚度的表达式.
⑵ 在实际的测量中应注意些什么?请列举两点.
15. 如图所示是一颗百年银杏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 A 处有多粗,可是他身边只有直尺没有软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 A 处直径大小的方案.
要求:说明所需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2·1·c·n·j·y
1.B
【解析】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关键是把“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位”用“目标单位”进行等量代换. 一选项A为例:nm换为μm,应用原数乘以它们之间进率的倒数,“原单位”换为“目标单位”,故96nm=96×10-3μm=9.6×10-2μm,故选项A换算中的第二步漏掉了“目标单位”;对于选项C,第二步多“原单位”,漏掉“目标单位”;对于选项D没有把“原单位”用“目标单位”进行等量代换,正确的换算过程为:9.6cm=9.6×10-2m=0.096m.故正确答案为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D
【解析】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8.35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选D.www.21-cn-jy.com
3.B
【解析】A选项中数值4的单位为厘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一个1的单位为毫米,此数据无估计值,故A选项错误;C选项中第一个4的单位是毫米,后面41都是估计值,估计值只能有一个,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最后的4的单位也是毫米,没有估计值,故D选项错误.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4.A
【解析】本题可采用“估算法”解决. 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人们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了较清晰的印象:1庹≈身高=160cm;1步幅≈0.5m;1拃≈20cm,1指宽≈1cm.通常人们用自己身体上的“尺”去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非常便捷. 在题目中,教室宽5庹约8m,A选项正确;教室长10步幅约5m,B选项错误;课桌长4拃约0.8m,C选项错误;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cm,D选项错误.故选A.
5.D
【解析】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测量工具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 投掷铅球的距离一般在10左右,三角板、1.5m的皮尺、200cm的钢卷尺量程都小于10m,所以应选用15m的皮尺.故选D.21·cn·jy·com
6.D
【解析】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由于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之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从题干中提供的数据可知,12.75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C.21cnjy.com
8.C
【解析】1.5×103mm=1.5×133×10-3m=1.5m.故选C.
二.填空题:(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9. A B 1mm 2.20
【解析】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 ( http: / / www.21cnjy.com )1cm=1mm;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 A刻度尺的精确程度高;B刻度尺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读数为2.2cm,最后一位估读,所以正确读数是2.20cm.www-2-1-cnjy-com
10. B 2.45(2.44~2.46均可)
【解析】B的视线正对刻度线,所以B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作2.45cm,小数点后第二位是估读的,允许不同同学有不同的估读,如2.44cm、2.46cm都算读数正确.2-1-c-n-j-y
11. 2.5×10-6
12. 1.30 2.9
【解析】左侧三角板直角对应的刻度尺上的刻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6.50cm,右侧三角板直角对应的刻度为7.80cm,所以钢管外径为:7.80cm-6.50cm=1.30cm=13.0mm;所以钢管的厚度为:(13.0mm-7.2mm)÷2=2.9mm.21教育网
13. 便于刻度尺贴近(或“紧靠”)被测物体 2.80 1
【解析】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向边缘变薄,这样放置刻度尺时,有刻度的一边能紧靠被测物体,便于测量;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80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物体的长度L=3.80cm-1.00cm=2.80cm;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其分度值为1m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实验题:
14. (1) 实验步骤:① 除去封面,将物理课本用力压紧;
② 用刻度尺测量出总厚度 d总;
③ 数出所测纸张的张数 n ;
④ 算出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d =.
(2) 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测量的纸张应该除去封面;测量时用力压紧纸张.
15. 器材:细线;
步骤:将细线围绕树干A点绕一圈;用尺测出绕树干一圈的细线长即为树干A处的周长,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记为L,则树干A处直径为:d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3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