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2(解析卷+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2(解析卷+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5 13:28:05

文档简介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二)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答案】:D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二是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三是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据此逐一分析四个选项,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有A、B、C三项,故选D.2·1·c·n·j·y
2.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答案】:C
【解析】:铁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对铁锭加热首先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熔点时,再加热温度不变;当铁锭完全熔化后再加热,温度升高,通过观察图像可知,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来源:21cnj*y.co*m】
3.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A错在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B错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C中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正确;D错在读数时视线倾斜了。故选C。
4.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对;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B错;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C错;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错。
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冰挂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草叶上的露珠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选A。
6.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4)冬天,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春天,冰雪融化是冰熔化吸热;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饮料罐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附在空气浮尘上形成的;冬天,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升华现象,吸热。故B选项正确。
7.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当气态氟利昂到达冰箱背后的冷凝器中时,放出热量,人们会感受到冰箱后背发烫,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答案】:B
【解析】:氟利昂易汽化,也易液化,在冰箱的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从而使冰箱后背发烫。21cnjy.com
8.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种现象是因为(  )2-1-c-n-j-y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D.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水又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蒸发,吸热。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21*cnjy*com
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B
【解析】:加油站储存了大量汽油、柴油,这些汽油和柴油在常温下汽化,产生大量燃油蒸汽,这些蒸汽遇火很容易燃烧而发生危险,因此加油站附近禁止吸烟、打手机等.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答案】:B
【解析】:樟脑丸没有熔化却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太阳出来雾散了,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冰变为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1.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时会有一层均匀的水珠,这是因为( )
A.夏天水管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夏天自来水的温度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
C.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成水珠
D.夏天自来水温度高,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水管的微孔中散出来
【答案】:C
【解析】:夏季,有时天气闷热,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水管中的地下水的温度较低,水管的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水管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21*cnjy*com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一块冰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
B.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D.炼钢炉内刚投放的铁块一会就变成了铁水 【答案】:C
【解析】:选C.选项A、B、D都是由于受热使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C选项中“糖块放入水中不见了”是糖块在水中溶解,不是熔化.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的房间里,它将( )
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达到凝固点,放到-2℃的房间,冰水混合物将放热,满足凝固的两个条件,因此它将凝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答案】:B
【解析】:“固体粮虫净”是固态物质,过一段时间变小说明变成了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15.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解析】:有些现象或应用实例我们可能不熟悉,但题目中会给我们提供必要的解题信息,抓住信息所反应的物理本质进行分析和求解.从题目分析可知,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升华,而遇到冷玻璃镜头会迅速凝华,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www-2-1-cnjy-com
【答案】:液化 汽化(或蒸发) 吸
【解析】:冰淇淋的温度低,其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则看起来雾气腾腾;因为油膜阻碍了汤向空气中蒸发,从而阻碍了蒸发时从汤中吸热,造成汤的温度不会降低过快.【出处:21教育名师】
17.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液化;汽化;升华
【解析】:白汽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而形成的,湿手吹干,将水变为水蒸气,是一种液化现象,钨丝变细,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某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撤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吸热而 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熔化
【解析】:干冰进入冷云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空中的水蒸气骤然遇冷变为小冰粒,即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华;当小冰粒遇热变为雨点时,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21·cn·jy·com
19.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热量。
【答案】:内 放出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冬天,室外温度很低,汽车内的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水蒸气液化变成水珠,放出热量。
20.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66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读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66℃。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答案】:“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向下飘,因为它的温度降低,密度变大.
【解析】: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于它的温度降低,密度变大,故向下飘.
22.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答案】:小吴的结论正确。
取一铁块放在冰箱中较长的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铁块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该实验即可验证小张的结论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液化现象的理解。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水珠是从瓶内渗出的,还是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的。因此可用其他不含水物体代替矿泉水瓶,如铁块、木块等进行实验。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如图所示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液体表面的大小;
②液体________的高低;③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①)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③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____相同.
④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法.
【答案】:(2)②温度 ③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③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本题以“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为载体,对探究的各要素进行考查.由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大小、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的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24.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 s、100 s、50 s、80 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1教育网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          的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
【答案】:(1)汽化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
(3)宽阔、向阳、有风
【解析】:本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1)水变少是因为液态的水发生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
(2)分析A、B实验可以看出,酒精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空气流动的情况也相同,只有酒精的表面积不同,A变干所用的时间为200 s,B变干所用的时间为
100 s,因此,可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
(3)读图分析,依据影响汽化(蒸发)快慢的因素,要想使汽化加快,应将海边盐田尽可能建在宽阔(可增大海水表面积)、向阳(可提高海水温度)、有风(可加快海水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的条件下。www.21-cn-jy.com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题(二)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2.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3.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操作,正确的是(  )

4.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5.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6.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4)冬天,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2)
B.(1)(4)
C.(2)(3)
D.(2)(4)
7.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当气态氟利昂到达冰箱背后的冷凝器中时,放出热量,人们会感受到冰箱后背发烫,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熔化
8.刚从开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鸡蛋表面的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种现象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
A.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逐渐散发
B.水的温度低,鸡蛋壳的温度高
C.鸡蛋壳未干时,热水蒸发很快,吸收热量,使蛋壳温度不太高
D.鸡蛋壳不善于传热,使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9.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11.夏天,自来水管上有时会有一层均匀的水珠,这是因为( )
A.夏天水管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B.夏天自来水的温度高,蒸发较快,从而在管壁形成水珠
C.夏天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成水珠
D.夏天自来水温度高,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水管的微孔中散出来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一块冰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
B.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D.炼钢炉内刚投放的铁块一会就变成了铁水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到一个-2℃的房间里,它将( )
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
14.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汽化
15.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据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洋人请他吃冰淇淋,他看到冰淇淋上方雾气腾腾,以为很烫,就用嘴吹,洋人以此取笑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林则徐回请洋人喝汤,由于滚烫的汤上覆盖了一层油膜,油膜的上方什么也看不到,洋人抬起就喝……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林则徐看到的“雾气”是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现象;因为油膜的隔绝,阻碍了汤的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
夏天吃棒冰时,揭开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汽”__________;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_______。21cnjy.com
18.某市今年春季出现严重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撤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吸热而 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1·cn·jy·com
19.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 侧,使玻璃变模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    热量。www.21-cn-jy.com
20.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22.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2·1·c·n·j·y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3.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如图所示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液体表面的大小;
②液体________的高低;③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①)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③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____________相同.
④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法.
24.小明暑假去旅游,曾看到海边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小明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研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 s、100 s、50 s、80 s。

(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1教育网
(2)分析A、B实验,能得出?          的结论。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       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