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本分析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植物用什么方法来传播种子。全诗共5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2~4节分别讲蒲公英靠微风吹拂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石榴靠小鸟粪便携带传播种子、豌豆靠阳光照射后种子从豆荚中蹦跳出来传播种子;第5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有趣,生发了解更多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诗歌内容,课文中配有相应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妈妈——孩子”这样的关联,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易激发想象、引发思考,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植、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如、已、经”等10个生字,会写“如果、已经”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四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板贴(板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介绍,整体感知
单元感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学习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和《我是什么》,学习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会聚焦“有趣的动物”这个话题。在快乐读书吧里,我们还将搭上童话王国的列车,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熟悉的环境中到处都有植物,在我们眼里植物朋友们每天不声不响的,但却能实现世界各地去旅行呢!那小小的种子还可以怎样去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培养孩子读的习惯
任务一:初读感知,梳理课文
(一)初读感知
1.自读提示: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标出小节号。文中有哪几位植物妈妈,请用“ ”圈出来。
2.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有哪些植物?介绍了几种植物?他们分别是?同意的请举手!咱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板书)有四位植物妈妈: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
任务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二)集中识字,方法习得
过渡语:认识了四位植物妈妈,生字宝宝们也来找我们了,快来和它们认识一下吧。(整体出示词语)
①整体感知,反复记忆
学习本课生字
借助拼音生自读。
去掉拼音读。闭上眼睛,老师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咦?小帽子没了。
巩固和检测。(排火车读,随机指读,课堂猜读法,后进生多指读)
②多音字学习
“得”的多音字。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2)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3)我不仅跳得高,还跑得远呢。
③生字小游戏:切水果,调动学生积极性
走进课文,看植物妈妈大显身手
(一)
植物旅行→传播种子
过渡语:生字我们已经都掌握了,一起走进课文去见识植物妈妈大显神通吧!同学们,牛马有脚,鸟有翅膀。那植物到底是怎样履行的呀?
这里的旅行指的是:传播种子,又有什么好办法呢?(“办法”二字放大)
学习第二小节——蒲公英
这些植物妈妈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你瞧第一位植物妈妈登场了,谁来喊一喊它的名字。
2.初步感知蒲公英的特点
那同学们平时仔细观察过蒲公英吗?老师带来了蒲公英的图片,看完以后,蒲公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毛茸茸、轻轻、小毛球)
那你再看看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3.学习“降落伞”
我们来读准这个词“降落伞”,你瞧,这就是降落伞,而这是蒲公英的种子,哪里像呢?
4.学习“乘着风”
咦,有了降落伞怎么飞不起来呢?蒲公英的种子旅行需要借助谁的力量呢?不着急,先读一读第二小节,一会交流。书上是怎么说的?
原来蒲公英的种子是乘着风出发的。(板书“乘着风”)
5.指导朗读好“轻轻”。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反馈:是呀,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只要有风轻轻吹过,轻轻吹过。
需要很大的风吗?
谁再来读一读。
反馈:瞧瞧,多么轻柔的风呀。
是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轻盈的风的感觉。
6.学习“纷纷”
瞧,多么轻盈的风呀,那蒲公英又是怎样乘着风纷纷出发的呢?
那纷纷是什么意思呢?看课文插图,你能知道纷纷的意思吗?
谁能看图,用“纷纷”来说句话呢?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纷纷”呢?谁能再说说。【树叶纷纷落下、雪花纷纷飘落】
那现在你知道“纷纷出发”的意思了吗?
7.理解“四海为家”
瞧,风来啦!小蒲公英们一个接着一个出发,让我们展开想象,小蒲公英你飞到了哪里?(播放视频)
我们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飞到( ),( )就是他的家。(学生自由回答)
蒲公英落在哪里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这就是四海为家。
让我们在一起再读一读第二小节。
任务四:认真书写展风采
四、指导写字
过渡句:植物妈妈真是太厉害了!今天我们不仅一起探索了植物旅行的秘密,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生字不仅会多而且还要会写。
指导书写“如、已、经、别、轻”五个生字。
1.讲解书写要点。
(1)指导书写 “如”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如” 共 6 画,笔顺是撇点、撇、横、竖、横折、横。左边是 “女” 字旁,右边是 “口” 字,就像 “女” 字轻轻牵着 “口” 字的手。
书写细节:左边 “女” 字旁要写得窄一点,第一笔 “撇点” 的 “撇” 要短,“点” 落在横中线上方;第二笔 “撇” 从撇点末端起笔,别太长;第三笔 “横” 要平,托住上面的笔画。右边 “口” 字要方方正正,放在竖中线右侧,底部和 “女” 字旁的底部对齐,别让 “口” 字太大,不然会把右边空间 “占满”,显得字不匀称。
易错提醒:别把 “女” 字旁的 “撇点” 写成 “撇折”(像 “女” 字的 “撇点” 是 “先撇后点”,不是 “撇完直接折”),也别让 “口” 字往上 “飘”,要和左边 “女” 字旁对齐。
(2)指导书写 “已” 字(独体字,重心居中)
笔顺与笔画:“已” 共 3 画,笔顺是横折、横、竖弯钩。它像个 “小逗号” 变胖了,笔画不多,但要写得紧凑又舒展。
书写细节:第一笔 “横折” 的 “横” 要短,起笔在左上格,“折” 要垂直向下,落在竖中线左侧;第二笔 “横” 要平,刚好穿过横中线,别太长;第三笔 “竖弯钩” 是关键 ——“竖” 要对准竖中线,“弯” 要圆润,像小溪流转弯一样,“钩” 要轻轻向上,别太大。整个字要 “贴紧” 田字格中心,别往左或往右 “歪”。
易错提醒:区分 “已”“己”“巳”(记个小口诀:“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写 “已” 时别把中间的 “横” 和 “竖弯钩” 连太紧,要留一点小空隙,不然就成 “巳” 字啦。
(3)指导书写 “经”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经” 共 8 画,笔顺是撇折、撇折、提、横撇 / 横钩、点、横、竖、横。左边是 “纟”(绞丝旁),右边是 “巠” 的简化部分,像 “纟” 在给右边 “小伙伴” 递东西。
书写细节:左边 “纟” 要窄长,两个 “撇折” 大小差不多,“提” 画要短,指向右边部件的起笔处,别让 “纟” 太宽。右边部分:“横撇” 的 “横” 要短,“撇” 要轻;“点” 落在横中线上;下面 “横、竖、横” 要对齐,“竖” 要穿过竖中线,底部和 “纟” 的底部对齐,做到 “左窄右宽”,左右别脱节。
易错提醒:别把 “纟” 的两个 “撇折” 写得 “一胖一瘦”,也别让右边的 “竖” 画偏离竖中线,不然字会像 “站不稳”。
(4)指导书写 “别”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别” 共 7 画,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钩、撇、竖、竖钩。左边是 “另”,右边是 “刂”(立刀旁),像 “另” 字旁边站着一把 “小刀”。
书写细节:左边 “另” 要窄一点,“口” 字部分要小,“横折钩” 的 “钩” 要短小;右边 “刂” 要竖长,两竖平行,距离别太近或太远,“竖钩” 要垂直向下,底部比左边 “另” 稍长一点(像 “小刀” 的刀柄往下伸一点)。整体做到 “左窄右宽”,左边 “另” 的顶部和右边 “刂” 的顶部对齐。
易错提醒:别把 “另” 的 “横折钩” 写成 “横折”(少了 “钩”),也别让 “刂” 的两竖 “歪歪扭扭”,要像两根 “小柱子” 一样直。
(5)指导书写 “轻”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轻” 共 9 画,笔顺是横、横、竖、提、横撇 / 横钩、点、横、竖、横。左边是 “车” 字旁,右边和 “经” 字的右边一样,像 “车” 在拉着右边 “小伙伴” 走。
书写细节:左边 “车” 字旁要窄,“横” 画要短,“竖” 要直,“提” 画指向右边;右边部分和 “经” 的右边写法一样 ——“横撇、点” 要紧凑,“横、竖、横” 要对齐竖中线,别让右边太宽。左边 “车” 的顶部和右边部件的顶部对齐,底部也对齐,做到 “左窄右宽”,整体协调。
易错提醒:别把 “车” 字旁的 “竖” 画写歪,也别让右边的 “竖” 画偏离竖中线,不然字会像 “两边不一样重”。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3.展评,互评。
五、小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方法,其他植物也有好方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其他植物旅行的秘密!
六、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任务一:游戏导入,植物去旅行
一、复习生字导入
放飞蒲公英,识字游戏,巩固上节课字词。
任务二:看植物妈妈们大显神通
二、走进课文,看植物妈妈大显身手
学习第三小节——苍耳
过渡句:现在,你知道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巧妙在哪里了吗?那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苍耳妈妈是怎么让孩子去旅行的。
2.理解“带刺的铠甲”
苍耳妈妈给孩子们准备了什么?
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后出示带刺的铠甲)同学们见过苍耳吗?【出示苍耳图片】(讲解铠甲)
原来,我们借助资料就可以知道,古代的铠甲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战场上的士兵呢。
3.理解苍耳“挂在动物皮毛”
表面有刺就可以挂到动物皮毛上,谁来说说苍耳妈妈的办法妙在哪里了吗?(板书“挂在动物皮毛”)
4.朗读第三小节,有梯度地指导背诵。(借鉴吴超老师)
多么巧妙的办法呀。苍耳妈妈可真了不起。
A.小兔子跑来了,小苍耳悄悄地挂在他的身上。小兔子说,请你读。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B.小狐狸跑来了,小苍耳悄悄地挂在他的身上,小狐狸说,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他给孩子穿上( ),
只要( ),
孩子们就能( )。
C.小熊跑来了,小苍耳悄悄地挂在他的身上,小熊说,下面的内容你能背出来吗?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 ),
( ),
( )。
小苍耳跟着小动物来到田野、山洼,小动物走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安家,这就是,一起说——四海为家
学习第四小节——石榴
1.石榴妈妈胆子很大,运用了拟人。为什么说石榴妈妈胆子大呢?
2.石榴妈妈用什么办法?小鸟飞到哪里,石榴娃娃就能到哪里。
3.钻,代表石榴的传播方式,鸟类传播种子,粪便落地来落户安家。像石榴这样传播种子的还有哪一些呢?(樱桃)
4.为什么用“钻”而不用“拉”呢?钻代表着石榴宝宝的主动性,想要出来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从而落户安家,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朗读指导时可活泼一些】
学习第五小节——豌豆
1.最后我们来到小豆荚的家族了,请生读本小节。
谁来说一说豌豆妈妈的办法吧!(指名说)
2.情境代入体验豆荚炸开过程,读好第五小节。
(1)现在请你双手合拢,我们都来当一当小豆荚,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生长吧。太阳晒晒呀,小豆荚胀红了脸,太阳晒呀晒呀,小豆荚的小豆,啪的一声,豆荚炸开,豌豆们多开心呀。
(2)“啪”和“炸”要读得快而且响亮。“豆荚炸开”换成“豆荚裂开”行吗?
(3)“蹦蹦跳跳”写出了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和心情。
任务二:看植物妈妈们大显神通
三、总结植物妈妈的办法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那里就有很多很多知识哦!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不光是看,还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这都叫观察。
知识拓展
荷花、椰子,它们的种子借助水传播。
走在我们的校园里,随风摇曳的柳枝,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你能用上动词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吗?
是的,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起读:
柳树妈妈也有好办法,
它让孩子们穿上雪白的衣裳,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任务三:认真书写展风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发、胆、肚、更、识”。
(1)指导书写 “发” 字(独体字,笔画舒展)
笔顺与笔画:“发” 共 5 画,笔顺是撇折、撇、横撇 / 横钩、捺、点。它像一把展开的小扇子,笔画不多但要写得舒展,不能挤在一起。
书写细节:第一笔 “撇折” 要短小,起笔在田字格左上格,“折” 的角度要适中;第二笔 “撇” 从撇折末端起笔,向左下方轻轻展开,别太长;第三笔 “横撇” 是关键 ——“横” 要短,“撇” 要有力,刚好落在横中线上;第四笔 “捺” 要写得 “放开”,从横撇末端向右下方延伸,捺脚要明显(像小扇子的边);最后一笔 “点” 落在捺画上方,和撇折、撇形成呼应,让整个字重心稳稳的。
易错提醒:别把 “发” 的笔顺写错(比如先写 “捺” 再写 “横撇”),也别让 “捺” 画太短,不然字会像 “没打开的扇子”,显得局促。
(2)指导书写 “胆”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胆” 共 9 画,笔顺是撇、横折钩、横、横、点、横、竖、横折、横。左边是 “月” 字旁(肉月旁),右边是 “旦” 字,像 “月” 字在左边给 “旦” 字当小助手。
书写细节:左边 “月” 字旁要窄长,第一笔 “撇” 要直,“横折钩” 的折角要圆润(别太尖),里面两 “横” 平行,都写在横中线下方,别超出右边;右边 “旦” 字要宽一点 ——“日” 字方方正正,放在竖中线右侧,“日” 的横画和 “月” 字旁的横画对齐,上面的 “横” 要平,落在横中线上方。整体做到 “左窄右宽”,左右底部对齐,别让左边 “月” 字太高。
易错提醒:别把 “月” 字旁的 “横折钩” 写成 “横折”(少了 “钩”),也别让右边 “旦” 字的 “日” 太大,不然会挤压左边空间,字就不匀称了。
(3)指导书写 “肚”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肚” 共 7 画,笔顺是撇、横折钩、横、横、横、竖、横。左边是 “月” 字旁,右边是 “土” 字,和 “胆” 字的左边写法很像,咱们可以对比着学。
书写细节:左边 “月” 字旁和 “胆” 字的 “月” 一样 —— 窄长挺拔,内部两横紧凑,别太宽;右边 “土” 字要宽扁,第一笔 “横” 落在横中线上,第二笔 “横” 稍长(像给 “土” 字搭了个小房顶),“竖” 画垂直向下,穿过两横中间,刚好对准 “月” 字旁的竖中线。做到 “左窄右宽”,左右顶部对齐,别让右边 “土” 字往下 “掉”。
易错提醒:别让 “月” 字旁的宽度超过右边 “土” 字,也别把 “土” 字的 “竖” 画写歪,不然字会像 “站不稳”。
(4)指导书写 “更” 字(独体字,重心居中)
笔顺与笔画:“更” 共 7 画,笔顺是横、竖、横折、横、横、撇、捺。它像一座小房子,笔画较多,要注意笔画间距均匀,别挤成一团。
书写细节:第一笔 “横” 要短,起笔在左上格;第二笔 “竖” 垂直向下,落在竖中线上(像房子的柱子);第三笔 “横折” 的 “横” 要平,“折” 要垂直,刚好框住中间两 “横”;中间两 “横” 平行,间距一样,都写在横中线上下;第六笔 “撇” 从横折下方起笔,向左下方轻展;第七笔 “捺” 从撇画末端向右下方延伸,和撇画对称(像房子的两边),让整个字左右平衡。
易错提醒:别把 “更” 中间的两 “横” 写得太挤或太松,也别让 “撇” 和 “捺” 长短差太多,不然字会显得杂乱。
(5)指导书写 “识” 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笔顺与笔画:“识” 共 7 画,笔顺是点、横折提、竖、横折、横、撇、点。左边是 “讠”(言字旁),右边是 “只” 字,像 “讠” 在左边 “说话”,“只” 在右边 “听”。
书写细节:左边 “讠” 要窄,第一笔 “点” 落在左上格,“横折提” 的 “横” 要短,“折” 要斜向下方,“提” 画指向右边 “只” 字的起笔处;右边 “只” 字要宽一点 ——“口” 字小而方,放在竖中线右侧,“口” 的底部和 “讠” 的底部对齐,下面的 “撇” 和 “点” 对称,落在 “口” 字下方,别挤在一起。整体做到 “左窄右宽”,左右紧凑不脱节。
易错提醒:别把 “讠” 的 “横折提” 写成 “横折钩”(形状不一样),也别让右边 “只” 字的 “口” 太大,不然左边 “讠” 会显得太单薄。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3.展评,互评。
六、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第二课时。
1/2“哈喽,小小探险家们!我是探险家奇奇!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神奇的地方,它不是外太空,也不是深海,而是我们身边会呼吸的大自然!快!戴上你们的‘观察眼镜’,竖起‘好奇耳朵’,我们一起去解开:为什么蒲公英会乘着风去旅行?为什么小瓢虫的外套上有星星?为什么雨后森林里会长出小伞兵?记住哦,每一个小小的‘为什么’,都是打开大自然宝箱的金钥匙!准备好和我一起变身自然小侦探了吗?3、2、1出发!”
/(共59张PPT)
大自然的秘密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此次探索共有五次打卡任务,请你作为小小探索家,跟着地图的指引,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去完成探索打卡。
《小蝌蚪找妈妈》
《我是什么》
《口语交际》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语文园地一》
植物妈妈
有办法
第一课时
任务一
初读感知
梳理课文
自读提示:
1.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标出小节号。文中有哪几位植物妈妈, 请用“ ”圈出来。
妈妈的胆子挺大,
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孩子们在小鸟肚子里睡上一觉,
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
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①
②
④
⑤
⑥
植物妈妈有办法
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③
蒲公英
苍耳
石榴
豌豆
蒲公英
苍耳
石榴
豌豆
任务二
集中识字
方法习得
植物 如果 脚步 旅行 准 备 送给 纷纷 挂住 挺大 钻出 底下 炸开 离开 粗心 得不到
cū
zhí
zhǔn
lǚ
bèi
fēn
sòng
zhà
lí
guà
dǐ
dé
rú
tǐng
zuān
jiǎo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我不仅跳得高,还跑得远呢。
知识 植物
旅行 观察
炸开 纷纷
四海为家
粗心 挂住
任务三
看植物妈妈
大显身手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传播种子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wɑ
看植物妈妈大显神通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wɑ
蒲公英娃娃飞呀飞呀,
飞到( ),
( )就是他的家。
四海为家
哪里
哪里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任务四
认真书写
展风采
更
发
已
经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如
别
轻
胆
肚
识
独体结构
认真书写展风采
r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女
左右
如果 如鱼得水
姑
如果我会游泳该多好啊!
翘舌音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yǐ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已
独体
已经 木已成舟
巳(sì)
后院里的花已经开了。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jīng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纟
左右
已经 天经地义
泾
爷爷经常去公园里晨练。
后鼻音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bié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刂
左右
告别 别具一格
刊
我们向别人借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qīng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左右
轻轻 举足轻重
径
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去登山。
后鼻音
正确
规范
整洁
植物妈妈
有办法
第二课时
任务一
回顾生字
植物继续旅行
准
底
粗
炸
离
纷
如
植
得
备
挺
送
旅
脚
挂
钻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铠甲
苍耳
带刺的铠甲
铠甲,古代的战役,上面缀有金属薄片,可以保护身体。
就这样,苍耳宝宝只
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就能去
田野、山洼。
看植物妈妈大显神通
田野
山洼
森林
小动物们走到( ),
苍耳们就在( )安家。
哪里
哪里
四海为家
石榴妈妈的胆子挺大,
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孩子们在小鸟肚子里睡上一觉,
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
石榴妈妈的胆子挺大,
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孩子们在小鸟肚子里睡上一觉,
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
豌豆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豆荚炸开时的声音。读得快而且响亮。
写出了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和心情。
任务二
看植物妈妈们
大显神通
看植物妈妈大显神通
蒲公英
苍耳
石榴
风吹
挂皮毛
吃进肚子
植物
办法多
风传播
动物传播
豌豆
豆荚炸开
自身传播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粗心
观察不光是看,还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这都叫观察。
细心
看植物妈妈大显神通
荷花、椰子,它们的种子借助水传播。
水传播:
柳树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
只要 ,
孩子们 。
穿上雪白的衣裳
有风轻轻一吹
乘着风纷纷出发
仿写练习
任务三
看认真书写
展风采
更
发
已
经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如
别
轻
胆
肚
识
独体结构
认真书写展风采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fā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又
半包围
出发 发扬光大
泼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dǎn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月
左右
胆子 胆小如鼠
担
我们在课堂上要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dù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月
左右
肚子 小肚鸡肠
吐
我感觉肚子有点儿疼。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gèng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一
独体
更加 更好
吏
在短跑比赛中,状状比才才跑得更快。
后鼻音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shí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造句:
讠
左右
知识 老马识途
帜
小明在小亮的生日会上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翘舌音
如
经
已
别
轻
发
胆
肚
更
识
正确
规范
整洁
一起乘着风儿,
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