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3-26 00: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七单元 制作标本 ——表内除法 个案内容(使用过程中顿悟、修正以及反思等)
主持人 牛慧迎 时间 2009/11/16
课题组成员 牛慧迎、 盛绍永、徐长春
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内容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三.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五.教材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趣味性和广泛性。2.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整合。3.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4.练习设计增强了多样性和现实性。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0课时。 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动、植物标本)今天呢,有一群小朋友要到野外去捉蝴蝶,采花和树叶来做标本。如果你们能帮助他们的话,就会得到他们赠送的小礼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2. (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这幅情景图,图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板贴信息)你们能试着提几个数学问题吗?(板贴)(1)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2)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3)采了几种花?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先来解决蝴蝶的问题吧!(出示板贴: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用口诀求商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贴:3人共捉了15只蝴蝶)你能试着列出算式来吗?15÷3=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15÷3等于多少。(学生独立操作)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用口诀:三(五)十五 板书)你是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对吗?谁想到的方法和他一样?那么你们认为运用口诀求商这种方法简单不简单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非常简便的方法——用口诀求商(板书课题)三、展示交流,吸收提升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帮助小朋友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找到相关的信息,你找到了吗?谁来说说你找到的信息?(板书:采了8种花,每种2朵)信息找出来了,就请同学们自己在本子上列一列算式吧!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写的(板书:8÷2=4(种))你是怎么算出4来的?(二四得八)就像乘法一样,除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想跟着老师来学习吗?(想)板书:(1)像横式一样,我们也要先写被除数,被除数是谁?(8)(2)然后该写谁了?(除号)这个除号像哪个字?(厂)对,我们可以把除号看作“厂”字的变形,注意:写的时候要用直尺笔着划线,这样写出来的竖式才美观、整洁。(3)下一步该写谁了?(除数)除数是谁?(2)我们将除数2写在除号左边。(4)那么二几得八?(二四得八)板书:商4写的时候要注意对齐,个位对齐个位,相同的数位要对齐。(5)二四得几?(八)我们将2和4相乘的积写在这个8的后面,注意要对齐来写。(6)在除号里面呢,这两个8要用减法来计算,8减8等于多少?(0)我们用直尺来笔着划一条横线,然后对齐数位来写,将0写在8下面。在竖式里,8叫做被除数,2叫除数,4叫商,而下面这个8是2和4的积。你们试着在本子上写一写吧!(三)现在会写竖式了吗?(会)如果现在让你们给第一个题目加一个竖式,你们能不能行?(能行)那就动手试试吧!(生操作)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生说师板书)先写谁?(15)再写谁?(除号)然后呢?(3)写在哪里?(除号的左边)三几十五?(5)5要写在哪里?5是一位数,要对齐个位来写,也就是要对齐15个位上的5来写。3×5的积15写在被除数下面。15减15等于多少?(0)谁是这样列的竖式?写错的同学赶快改过来。(四)还剩最后一个问题了,(板贴: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贴:3人共采了12种叶子)信息找出来了,你能自己在本子上列出横式和竖式吗?(生列式师巡视)找学生到黑板上列式计算。谁和他做的一样?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同学们,你们认为今天学的知识简单不简单?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智力大考验吧!(一)涂一涂:1. 你怎么知道的?能列个算式吗?(15÷3=5)你运用的是哪句口诀?三五十五请同学们自己涂一涂。2. 还是这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也就是说每种颜色要涂几个格?(3个)你怎么知道的?能列个算式吗?(15÷5=3)运用的是哪句口诀?三五十五请同学们自己涂一涂。咦,在计算这道题时,运用的都是哪句口诀阿?(三五十五)也就是说一句乘法口诀能列几个除法算式?(2个)(二)风车:风车停了,如果想要重新让它转动起来,就需要你把风车上的除法算式算出来,还等什么呢?赶快动笔算一算吧!(三)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一写这些竖式吧!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竖式。总结:你们今天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我相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也获得了不少知识吧,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第2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设计:第1题是一道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想想怎样涂,然后再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并进性交流。交流时,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涂的。第4题是巩固表内除法竖式的练习。练习时,要重点看一下被除数是两位数的,商写的位置。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竖式每一部分的名称和所表示的意义。第6题是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第7题是综合运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开放性题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画面中的信息,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 第8题是一个数学故事。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编数学故事,再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信息窗2------观赏蝴蝶标教学内容:信息窗2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材分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参观标本展的情景。图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有:墙上挂着的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可以提出用乘、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相关的除法算式的知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采集了动植物标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赏动植物标本。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师:看完这副图,你有问题要问吗?生提问题。一共用了几只蝴蝶?算式:2×5=10(只)口诀是:二五一十学生说2、5、10分别表示什么?师: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做了几件标本?10÷2=5(件)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10÷5=2(只)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分别求的是什么?说说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三、展示交流,吸收提升最后让学生体会一句乘法口诀是怎样计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得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第2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设计:第2题是选择三个数,列出乘、除法算式的题目。上课前老师可把这些数做成卡片,装在信封里发给每个小组。练习时,可以创设找朋友的情景,现在一组示范,选出三个数,写出三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第3题是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性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能根据一组信息提出三个问题 ,并列出三个算式,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巩固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第4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分物品的活动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时,引导学生在对图中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学会选择其中的信息来解决问题。交流时注重说明是怎样解决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窗3------制作植物标本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内容: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材分析:这幅图呈现的是学生自己制作植物标本的情景。图中注明了采集的各种植物标本的数量:72片柳叶、56片杨树叶、42朵野花。图中隐含的信息是:做一件柳叶标本需要9片柳叶,做一件杨树叶标本需要8片杨树叶,做一件野花标本需要6多野花。借助小女孩提出的“能做几件标本?”,引发对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见过动植物标本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标本的简单知识吗?学生介绍。出示大屏幕: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两个小组的同学在干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师:要求“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必须知道哪些信息?生答(一件标本需要多少朵花?)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有42朵花,每件标本需要6朵花,问能做几件标本?学生回答。板书:42÷6=7(件)师:你是怎样想的?三、展示交流,吸收提升引导学生交流寻找正确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用口诀求商的能力。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间学习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掌握方法。对他们的进步,老师要及时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小结: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第2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设计:第1题是用口诀求商的准备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第2题提供了一种活动的形式。教师先线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小组练习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学生说口诀,其他学生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轮换进行。第6题是现实情景中用除法解决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了解图意,并说一说篮球比赛的相关知识,比如比赛中投中一球得2分等,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注意引导学生找到隐含的“一周七天”的隐含信息。第7题是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厨师包包子的情景,让学生提出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交流想法与算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解决。信息窗4------采集贝壳标本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内容: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教材分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李小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一丁的几倍?”引发有关“倍”的知识的学习。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我们就去大海边游玩一番。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画面。师: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学生观察表格,了解图中学生拾贝壳的数量,提出有关“倍”的数学问题,理解“倍”的意义。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问题:李小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一丁的几倍?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倍”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看看6只里面有几个3只,再互相说一说,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并和学过的“几个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6只里面有2个3只,6就是3的2倍。”然后,利用反复摆学具加以巩固。三、展示交流,吸收提升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问题: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或圈一圈,或分一分,通过操作建立表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形成正确的认识:要知道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4只,8就是4的几倍。当遇到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很清楚时,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结合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知道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可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具体算法,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有关倍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后小记:学生能够理解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并学会了解答问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设计:第1题呈现的是借助直观操作体会“倍”的意义的练习形式。练习时,可让学生先数一数,圈一圈,找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找出倍数关系,然后列出算式;也可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填一填。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学具适当补充此类型的题目,作进一步的练习。第3题是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明确求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就用妈妈的岁数除以我的岁数。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算出今年“妈妈”和“我”的年龄,然后再填算式进行计算。第5题是“倍”的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题中的成绩单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独立解决题中的问题,并交流思路。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时不能整除,可让学生列出算式放入“问题口袋”,待以后解决。信息窗5------制作贝壳标本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2.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内容: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教材分析:该信息窗提供了小朋友正在忙碌地制作贝壳类标本的情景,通过三个小朋友对创作情况的对话,提供了两组信息,引发学生提出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师: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对话,了解对话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对新知识的探索。问题: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问:要知道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到“刘林用了2个贝壳,林杰用的贝壳是刘林的3倍”,求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就是求2的3倍是多少。小组活动。提问:“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生答:“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2是多少?”从而把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求2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三、展示交流,吸收提升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找到响应的数学信息,尝试自主解决。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个画图题。目的是借助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这道题有多种答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让学生说说先涂什么颜色的球。第6题借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个小朋友练习电脑打字的情景,进行倍的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编出数学故事,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教后小记:通过三个小朋友对创作情况的对话,提供了两组信息,引发学生提出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小小宇航员 ——回顾整理1、教学目标:(1)熟练应用乘法口决求商,能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提高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2)乘除两步计算的应用问题。
3、教学难点:(1)对除法意义的理解;(2)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路。4、教材分析: “回顾整理”以太空旅行为线索,通过宇航员乘做飞船到太空,在太空中饮食、收发信息、撒播种子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情景图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出示画面介绍小小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而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展开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24人去太空,每次承载6人,需要几次?”“计划3天访问12个星球,平均每天访问多少个星球?”两个问题引入,说说是怎样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分物品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操作,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列出除法算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三、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用口诀求商和倍的有关知识时,先进行口诀求商知识的回顾整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由解决情景图中的问题引入,选择图中信息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怎样利用口诀求商,进一步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综合练习第2题是一道通过解密码这一形式来练习表内除法的题目。第4题是一道填表题。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看明白表的意思,知道表应当怎样填。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创设了小猴和小猪运西瓜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西瓜总数以及小堠和小猪每次运的个数。练习时,让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问题自己解决。“聪明小屋”是以小朋友们分巧克力为素材,解决有关倍数的问题。“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一幅综合情景图。意图是通过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对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