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检测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检测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5 19:5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检测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5自贡)以下诗句描绘的情境不涉及分子热运动的是(  )
A. 菡萏香清画舸浮
B. 满架蔷薇一院香
C. 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醒茶摇香叶初醒
2. (2024徐州)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阿秒激光的研究.1阿秒等于10-18秒,阿秒激光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原子中做超快速运动的(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3. (2023镇江)以下实验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的是(  )
A. 用肉眼观察海绵,发现海绵内部有许多空隙
B. 将等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 用铅笔画出连续直线,用放大镜观察到碳粒间有空隙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涂片,发现细胞间有间隙
4.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下列现象中的“粘”与其蕴含相同道理的是(  )
A.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
B. 两磁铁会“粘”在一起
C. 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D. 冰棒粘在舌头上
5. 如图所示,这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6. (2024西藏)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静止在空中的轻质小球时,小球远离橡胶棒.则橡胶棒和小球(  )
A. 都带正电
B. 都带负电
C. 橡胶棒带负电,小球带正电
D. 橡胶棒带正电,小球带负电
7. 下列关于静电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可以创造电荷
B. 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C.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获得负电荷
D.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获得正电荷
8.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 摩擦起电时创造了电荷
D. 科学家常用模型法研究物质内部结构
9. 如图所示,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恒星是指宇宙中静止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在不断膨胀中
C. 太阳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
D. 银河系是一个仅仅由群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1. (2024菏泽)唐代诗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中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从物理学角度看,“香”满衣是一种________现象.
12. 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________(填“托勒玫”“哥白尼”或“伽利略”).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如图所示,向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同理,我们观察到所有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就会得出宇宙正在________(填“膨胀”或“收缩”)的结论.
13.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________,________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相似,其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织女星与地球的距离为24.5光年,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织女星的星光是织女星在24.5年前发出的光,光年是________单位.
14. (2024淄博)小明模拟静电复印原理.他先用丝绸快速摩擦整块塑料板(图甲),使塑料板________,再用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了一个“中”字(图乙),然后在塑料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细小干木屑,将塑料板缓慢竖起,在重力作用下干木屑下落,“中”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图丙),“中”字能显现出来的原因:一是摩擦过的塑料板能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甲 乙 丙
15. (2024无锡月考)1897年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_和电子组成,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________(填“甲”或“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对于宇宙的认识,哥白尼提出了“________”(填“地心说”或“日心说”),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正在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我们,这为宇宙诞生于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提供了证据.
甲 乙
16. 如图所示,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变得相同后,原来装空气的瓶中气体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你认为图________放置最不合理.
甲 乙 丙
三、 解答题(34分)
17. (14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甲).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乙).最后李老师松开手,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丙).
  
(1) 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________,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________比水小.
(2) “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3) 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丁),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戊),该实验________(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________(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8. (8分)下表是研究摩擦起电时得到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顺序 1 2 3 4 5
研究材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
研究材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
(1) 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________电.
(2) 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________(填“强”或“弱”).
(3) 由该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玻璃和尼龙摩擦后,尼龙将带________电.
19. (12分)通过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气体分子运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气体会产生压力?
甲 乙 丙
(1) 【观察与现象】现象1:打开一瓶香水,你会闻到香味.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________.现象2:玩具气球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充入的气体总是呈现与气球一样的形状.这说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气体__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形状.
【模型的建立】根据上述对气体观察的结果,我们可以为气体建立这样一个模型:可以将气体分子看作一大群向四面八方不停运动的小弹性球:这些弹性球非常小,小弹性球间的空隙比较大.
(2) 【思考与实验】向气球中吹气,并用手感觉它,如图甲所示.随着越来越多的空气被吹入气球,手会感觉到气球越来越“硬”,说明球内气压在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气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模拟以下操作:使一粒滚珠从距秤盘10 cm的高度处落到秤盘上,秤的指针会略微摆动一下.在相同的高度处使100粒(或更多)滚珠持续、均匀地落到秤盘上(图乙),秤的指针会在一个位置附近摆动.如果从更高处释放滚珠,滚珠与秤盘碰撞的速度变大,秤的示数会更大.以上现象说明大量滚珠撞击秤盘,对秤盘产生了持续、均匀的压力.在一定时间内,释放的滚珠越多,滚珠释放的高度越高,对秤盘产生的压力越大.
(3) 【模型的完善】可以类比上述实验来完善气体模型:大量的气体分子不仅会向四面八方不停运动,它们还会撞击容器壁,从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气体压力的大小与一定时间内与容器壁发生碰撞分子的________和速度有关.
(4) 【模型的检验】建立模型之后,还需要收集证据来检验模型.比如,可以尝试用模型解释相关现象.
①现象:用注射器封闭一团空气,缓慢推压注射器活塞,所需用的力越来越大.解释:气体体积变小,而气体分子总数几乎不变,一定时间内和活塞发生碰撞的________变多,气体对活塞的压力变大,故而所需用的力变大.
②现象:如图丙所示,易拉罐经历加热、封闭、冷却过程后被压瘪.解释:被封闭的易拉罐冷却过程中,罐内气体温度降低,________________,气体对罐内壁的压力变小,易拉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瘪.
第十章检测卷
1. C 2. D 3. B 4. A 5. D 6. B 7. C
8. D 9. C 10. B 
11. 扩散 12. 哥白尼 不是 膨胀
13. 大爆炸 原子 原子核 长度
14. 带电 吸引轻小物体 人体是导体
15. 原子核 乙 日心说 远离
16.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大 乙
17. (1) 便于观察 密度 (2) 小于 分子间有间隙 (3) 模拟 类比 不相等
18. (1) 负 (2) 弱 (3) 能 负
19. (1) 无规则运动 没有
(2) 变大
(3) 数目
(4) ①分子数量 ②分子无规则运动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