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卷综合复习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检测卷综合复习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5 20: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检测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025贵州)你的质量(俗称体重)与下列各质量值最接近的是(  )
A. 50 t B. 50 kg C. 50 g D. 50 mg
2. (2025威海)为应对低温环境,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主楼外墙采用了30 c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作为保温材料,如图所示.下列物品应用材料的性质与其不同的是(  )
A. 羽绒服——鹅绒
B. 暖水瓶塞——软木
C. 铁锅——铁
D. 冰箱壁填充物——发泡棉
3.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 重力的方向 B. 重力的大小
C. 重力的作用点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成语“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
B. “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风对草的力改变了草的形状
C.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的作用
D. “卵与石斗,麋碎无疑”是因为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
5.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精彩的赛龙舟比赛在全国各地举行.如图所示,用桨在水中划龙舟时,使龙舟前进的力是(  )
A. 水对桨的推力 B. 桨对水的推力
C. 龙舟受到的惯性力 D. 龙舟受到的重力
6. 小明梦见他和小华被困在一个结冰池塘中的情形,他们坐的小船停在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没有摩擦,他们无法推动小船.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奇妙的方法——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如图所示,小船居然动起来了.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扔行李的力推动了小船向前运动
B. 这一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行李被扔出后将沿竖直方向落下
D. 行李被扔出后,船将不再受到力的作用
7.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  )
A. 逐渐减小 B. 先减小,后增大
C. 逐渐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8. 物理老师上课时演示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将一细棒从苹果中间穿过,初始时细棒竖直、苹果静止,然后用铁锤猛地敲击棒的上端,对敲击过程中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受到向上的摩擦力,相对细棒向上移动
B. 苹果受到向上的摩擦力,相对细棒向下移动
C. 苹果受到向下的摩擦力,相对细棒向上移动
D. 苹果受到向下的摩擦力,相对细棒向下移动
9. 小明计划用天平(含砝码)、烧杯、量筒、水和密度表完成下列实践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③粗略测量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④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
B. 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增大刹车胶皮与钢圈之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C.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11. 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小明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冰的密度为已知)”的原理,采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平整地面上选择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接着他测出了以下物理量,其中不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的一组物理量是(  )
①脚印的深度 ②脚印的面积 ③积雪的厚度 ④冰的厚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2.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液体密度,打开开关,塑料瓶中液体通过导管缓慢流入量筒中,记录电子秤与量筒液面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A. 液体Ⅰ密度为2.5 g/cm3
B. 液体Ⅱ密度为0.8 g/cm3
C. 若部分液体附着在量筒侧壁,测量出的液体密度比实际值偏小
D. 若部分液体附着在塑料瓶侧壁,测量出的液体密度比实际值偏大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 发生火灾逃生时,通常使用湿毛巾捂着口鼻以及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这是因为有毒气体加热后,________不变,________变大,导致密度变小而上升,聚集在房间上方.(均填“质量”或“体积”)
14. 在“用天平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测出100枚回形针的质量为m,则一枚回形针的质量是________.
甲 乙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15. 如图所示,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他向外拉开弹簧拉力器时,发现弹簧伸长了,不受力时,弹簧恢复到原样,弹簧的这种性质叫作________;弹簧伸长,此时弹簧具有________能;随着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小强就感到越费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水平仪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发现气泡偏向左侧,说桌面不水平,且________(填“左”或“右”)侧较高;如图乙所示是小华自制的水平仪,可用来检测窗台是否水平,该水平仪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为了提高仪器的准确度,请你对小华的制作过程提一条注意点:________________.
17. 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货物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货物________(填“受到向左的”“不受”或“受到向右的”)摩擦力;货物被传送到水平桌面上滑动时,货物________(填“受到向左的”“不受”或“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并且货物滑动时,速度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实将一个重为2.7 N的排球竖直向上抛出,若排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都是0.2 N,则排球上升时所受合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为________,下降时所受合力大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升时所受合力.
19. (2023福建)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
甲 乙 丙
(1) 将木块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________运动.
(2) 由图甲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3) 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
(4) 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0. 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ρ水=1.0×103 kg/m3)
三、 解答题(52分)
21. (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 (2023镇江)茶壶静止在水平桌面上,O为其重心,请画出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 画出图中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 将一个重力为G的小球从空中某点静止释放,落在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压缩到最低点后再被弹起.画出小球在最低点时所受重力G和弹力F的示意图(要求表示力的线段长短能反映出二力的大小关系).
        
22. (6分)(2025常州溧阳校级模拟)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球形艺术品,用天平测得此球的质量是540 g,体积为300 cm3(g取10 N/kg).
(1) 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
(2) 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重为6.3 N,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3. (6分)椰子是一种热带水果,小刚的家乡镇江并不出产这种水果.有一次小刚的妈妈在水果市场给小刚买回一个椰子,椰子里面充满了椰子汁,小刚想知道椰子汁的密度.他找来一台电子秤,先测出了椰子的总质量是1.5 kg,把椰子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为1 kg;接着他把椰子打个孔,椰子汁全部倒出,再测出椰子壳的质量为0.78 kg,然后将椰子壳从中间劈成两块后完全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忽略碎渣的体积),椰子壳里面充满水,此时溢出水的质量为0.4 kg.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 椰子汁的质量;
(2) 椰子汁的体积;
(3) 椰子汁的密度.
24. (8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量了相关数据并记录在表中:
序号 1 2 3 4 5 6 …
质量m/g 40 100 160 200 240 300 …
重力G/N 0.4 1.4 ▲ 2.0 2.3 3.0 …
甲 乙
(1) 测量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上.
(2) 第3次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位置如图甲所示,表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N.
(3)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补全如图乙所示的对应点,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图像.
(4) 由图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_.
25. (10分)小红测一块较大矿石的密度.
甲 乙
(1) 用托盘天平测矿石质量,图甲为小红调节天平平衡的操作结果,对照操作评价表,应扣________分,图乙为小红正确操作后的称量结果,可知矿石的质量m0为________g.
实验过程 评价标准
调节平衡 天平没放在水平台上扣5分,游码没归零扣10分,指针不在分度盘中线处或左右摆幅不同扣15分
(2) 测矿石体积:①在烧杯中加水至200 mL刻度处;②用细线系住矿石放入烧杯中,完全浸没后,标记此时水位;③将矿石从水中取出;④在量筒中装入体积为V1的水,将水倒入烧杯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 上述方案中密度ρ的测量值将偏________.经过交流,小组提出了修改意见:利用现有材料,仅修改(2)中步骤③,即可解决上述误差的问题,且矿石密度的表达式不变,步骤③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7分)(2025无锡惠山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甲 乙 丙
(1) 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2)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
(3) 小车在棉布表面运动,如果刚好滑到了木板最右端,接下来改在木板上实验,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A. 增加木板的宽度 B. 增加木板的长度
C. 降低小车释放的高度 D. 减轻小车的质量
(4) 由此实验可联想到汽车由于具有________,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雨天驾驶时应该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5)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7. (9分)(2024南通启东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机器人
2023年5月,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图所示为某款智能机器人,除了常规照相功能外还具有自主测温摄像、移动、避障、5G人机交互等功能.镜头中的菲涅尔透镜可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会聚到探测器上,通过处理系统转变为热图像,实现对人群的体温检测.当发现超温人员时,系统会自动语音报警,并在显示屏上用红色框标注人的脸部,机器人把实时拍摄的画面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发射、接收超声波来侦测障碍物信息巧妙避障.当感知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机器人会依靠减速器自动减速,并重新调整行驶路线.
(1) 智能机器人语音报警说明声音可传递________;为了提高了机器人的防护能力,机器人的外壳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大的________(填写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关于智能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调节机器人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B. 菲涅尔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C. 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机器人发出的红外线来测人体体温的
D. 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3) 机器人在拍照过程中若远离被拍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从相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机器人会自动调________(填“大”或“小”)镜头焦距,使远距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4) 某时刻静止的机器人向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01 s收到障碍物的回波后,向障碍物匀速直线行走了1 s,然后依靠减速器立即减速,又运动了1.2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cm,制动前机器人的速度为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5) 为了减重,机器人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机器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已知甲、乙两种合金的密度之比为2∶1,如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3.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机器人另一合金部件也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若该合金部件比全部使用金属甲制成的部件质量减少40%,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两种金属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期中检测卷
1. B 2. C 3. A 4. D 5. A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质量 体积 14. 零刻度线 左 
15. 弹性 弹性势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越长,弹力越大
16. 左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木条要与木板垂直
17. 不受 受到向左的 变小
18. 2.9 竖直向下 小于
19. (1) 匀速直线 (2) 1.2 (3) 大 (4) 很难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0. 10 30 3
21. (1) (2) (3)
22. (1) 100 cm3 (2) 0.9 g/cm3
23. (1) 0.72 kg (2) 6×10-4 m3 (3) 1.2×103 kg/m3
24. (1) 零刻度线 (2) 1.6 
(3)
(4) 成正比
25. (1) 10 62.4 (2)  (3) 小 用细线将矿石从水中取出并加水至200 mL
26. (1) 速度 控制变量法 (2) 慢 (3) B
(4) 惯性 增大 (5) 不需要
27. (1) 信息 硬度 (2) D (3) 小 大 (4) 170 0.5 (5) 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