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月
日
课题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萧华的有关文学常识和《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2.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用词和运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3.体会歌词中表现出来的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
这两首歌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给人以思想上的熏陶和激励,希望同学们反复朗读,在读、思中体会其深刻内涵。
知识构建
1.掌握预习提示中生字词。2.中心意思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3.写作特点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 ,语言高度概括,巧用“解”“压”“逼”“袭”等动词,富有气势,饱含深情,充分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2.背景资料: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知识预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敌重兵( zhòng ) (2) 压黔境(qián )
(3) 雪皑皑( ái )
(4) 草毯泥毡( zhān )
3.搜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历史资料。
课堂探究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这三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这四句的描写旨在表现什么? 4.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5.品味语言(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6. 请找出这首诗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1.《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2.这三句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为下面写红军的英勇神奇作铺垫。 3. 旨在表现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的艰难处境。4. “天如火来水似银”这一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天气的酷热和河川纵横的景象,从而渲染了红军行军的艰辛。或:“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比喻,赞扬了毛主席用兵的高明。此题只要举例正确,分析有理就行。 5.(1)〖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2)〖参考〗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6.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巩固训练
当堂练习
1.红军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人的支持? 2.“天如火来,水似银”一句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歌词中哪些词用得较精当?试谈谈你喜欢的理由。答案:1.严酷自然环境,路途艰难,敌军重兵围困。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2.运用比喻烘托,渲染了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3.略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2.“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请写出4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反思总结
格言警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