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迷娘(之一)》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迷娘(之一)》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17: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作者介绍
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
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
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
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普罗米修斯》(未完成的)和《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
身份
生平
作品
歌德
(1749—1832)
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
影响
艺术特点
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晚年之后歌德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 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作者介绍
歌德
(1749—1832)
知识链接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
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背景介绍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创作的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而《迷娘(之一)》被称为“德国抒情诗中的明珠”,是歌德迷娘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曾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
歌德写作《威廉·麦斯特》前后历时约50年。
在小说中,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吉卜赛人强迫她在旅馆给人们跳舞,迷娘不肯,头人挥起棍棒来打她,大学生威廉拦住了头人。迷娘向威廉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威廉深为感动,出钱为迷娘赎身。让她过上了美好幸福的日子。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作品介绍
迷娘其人
迷娘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小说中,迷娘的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说“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大家都以“迷娘”一词称呼她。她是意大利边境总督的侄女,父母是一对相爱的贵族兄妹。迷娘的母亲目不识丁,但性格却如百合般纯洁无瑕,她与同父同母的兄弟相爱,生下了迷娘,被神父和周围亲友视为罪孽。
迷娘自小不善言谈,但动作灵敏、歌声动人,她喜欢蹦蹦跳跳,模仿钢索艺人的表演,喜欢坐在邻居家的门柱下,跑进厅堂去看大理石像。后来她被拐走,离开故土,在马戏团里备受折磨和虐待,经常被无情地用鞭子抽打。直到后来威廉把她赎买出来才结束了被虐待的日子。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 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当时威廉已经决定要离开那个令他迷惘的戏班团体,决定以父亲之责带她上路。在确定能否继续跟随威廉同行的前后,“迷娘”表现出了极大的反差,先是痛楚难忍、四肢痉挛、全身瘫痪,可想而知威廉的离去对她来说是巨大打击;后是满脸欣喜,心神安定。在此之前她对自己心事绝口不提,这是“迷娘”第一次对威廉吐露心声,在歌中她描绘了记忆中曾经生活的故乡意大利。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
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
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
随你前往!
诗歌三节形式对称,都以“你知道吗”的深情回忆开始,以“随你前往”的热烈召唤结束。
迷娘的故乡,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第一节描写的是南国的自然风光,第二节描写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传统的意大利建筑艺术,以及故园对苦命少女的慰籍。第三节描写回意大利的必经之路——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脉,描写中充满了神秘色彩。
美好、明媚,令人心旷神怡
豪华、壮观,有点忧伤
诡谲险峻,迷茫未知
迷娘(之一)
歌 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读诗歌
副歌
正歌
《迷娘》第1节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美好、明媚、宁静
四世纪殉教的罗马圣女圣维维亚纳之花
爱情的象征(美神维纳斯的神树)
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一 节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象征爱情的阴性名词)、月桂(象征光明的阳性名词)
以色彩、明暗、动静构成充满生机的画卷,宁静、美好
对故国浓郁的思念之情
《迷娘》第2节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哀婉 温暖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二 节
成行的圆柱(古罗马建筑标志)、辉煌的厅堂(曾经生活的贵族家园)、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雄伟、壮美
对故园无限的眷念之情
明亮、温暖
《迷娘》第3节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神秘 险峻 曲折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 一 节
云径、山岗、驴儿、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
被诱拐时也是归国时路途的艰辛、险峻
坚定的返乡之情
柠檬花
茂密的绿叶中
橙子金黄
桃金娘:爱情的象征(美神维纳斯的神树)
月桂:罗马人视之为智能、护卫和平的象征(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树)
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
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像
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
岩洞
危崖瀑布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前往意大利——对故乡思念之情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层层递进——对威廉·迈斯特的爱
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
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进行的。倾诉人是迷娘,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深深地爱着他,可迷娘认为这种爱情无法实现,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
②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形成递进关系,男女爱情被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后面又和乡思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思考:
《迷娘》 章节 意象 意境 情感 情感变化
第一节 柠檬花、橙子、桃金娘、月桂、蓝天、和风 宁静美好 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第二节 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温暖哀婉 流离异国的委屈,对故园生活的眷恋之情 第三节 云径、山冈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 神秘险峻 返乡路途的艰险,急于返乡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让感情如此强烈?
核心探究
诗的三节,最后三行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两个字。(结构美)
加强了询问的力量(语势),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浓烈,增加了思念的程度。(情感美)
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音乐美)
艺术手法1——重章叠唱和反复
反复的作用
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3.使诗文整齐有序,回环往复,语言优美。
4.延宕效果,迟迟不说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表达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
1.主歌部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含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通过一组组的景物抒发出来。
艺术手法2——抒情特点
《迷娘》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跟着配乐朗读
迷娘曲之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
形只影单;失去了
一切欢乐,
我仰望苍穹,
向远方送去思念。
哎,那知我爱我者,
他远在天边。
我五内俱焚,
头晕目眩。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才了解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