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你没看到那朵花,你的心和那朵花,都是沉寂的状态。而一旦你用一双慧眼,看到了那朵花,那朵花才真正的绽放。
你敞开自身后,营造了一种氛围,你周围的事物会一下子展现出它们以前没有的状态。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
导入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鉴赏诗歌选取的独特意象,以及诗歌的朦胧意境。
3.思考诗歌所探索的自然、人、生命等主题。
教学目标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了解作者
观看视频
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
(1931-2015)
出生身份
主要经历
代表作品
创作特色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2011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0年患脑溢血致半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纯诗。
诗作结集为《17首诗》《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等十部诗集。
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象征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作者简介
相关背景——瑞典自然环境特点介绍视频
自然观念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用平凡的意象展示神秘性与生命力,描绘了一幅至幻至美的宇宙世界图景。瑞典自然环境对其诗歌意象的塑造影响很大,他强调“自然即存在”的哲学观。
《树和天空》出自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发表于1962年。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
示范朗诵视频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诗歌朗读
请用“/”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韵。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匆匆走过”“它有急事”语速要稍快紧张
“停下脚步”“在等待”
语速要稍慢舒缓
“雪花在空中绽开”
放缓语速,拉长语调
“一棵树”“生命”“黑鹂”“雪花”
几个意象要重读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内容解读
树?
雨?
天空?
第一节:树在雨中之动
第二节:树在晴朗的夜晚之静
说说对诗的大致感觉
黑鹂?
我们?
我在剥螃蟹的壳,我在写笔记。
漫天枫叶和雪花落在我身上。
我在想你。
翻转
正常化 庸俗化
陌生化
诗意化
我和树
一个平庸的诗人
/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 的身边
有急事。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 /停下脚步
/在晴朗的夜晚/
和 一样/ /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去除陌生化之后
第一节:人为生活而忙碌
第二节:人停下来感受生命之美
置换
人生的思考
我
树
我努力的活着
我
我
静静的站立
树
我
我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我和树
一个平庸的诗人
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树的身边
我有急事。我努力的活着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我/停下脚步
我/在晴朗的夜晚/静静的站立
和树一样/我/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人们忙碌于生活的奔波,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天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忘记了驻足静观与默想,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叹!
置换的内涵:树能做到,而我不能
第一层解读
我和树
一个平庸的诗人
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树的身边
我有急事。我努力的活着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我/停下脚步
我/在晴朗的夜晚/静静的站立
和树一样/我/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倾洒的灰色的雨指的是什么?
晴朗的夜晚指的是人生中的什么时刻?
在空中绽放的雪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为什么只有瞬息?
和果园的黑鹂相似点在哪?
灰暗生活 压力 生活的苦难 变故
休息 内心宁静
纯洁 美好
短暂,最终要回归忙碌的生活
努力的生活,快乐的吟唱
树和人
树中的诗人
/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 的身边
有急事。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 /停下脚步
/在晴朗的夜晚/
和 一样/ /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转换人称视角
站在人类的角度,我们是人类;站在树的角度,我们是树。我们可以是树,树也可以是我们。
“我们”既是“树”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中的存在者与生命过程的参与者。
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一个人
树(我们)
他努力的活着
他
他
静静的站立
树(我们)
他
他
第二层解读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描写主体
对美的期待
树作为生命主体,有行动,有计划,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和主动。
有思想,有情感,有着自由的意志,在雨中汲取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积极面对人生苦难
转换主体之后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对树来说,“雪花”有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
①“雪花在空中绽开”意境优美,它可以指美好未来、美好瞬间、愿望实现的时候等。“树”因为经历了很多,它静静地、欣然接受美好时刻的到来。
②树在冬日会凋零、枯落,所以“雪在空中绽开”又有生命终结的意味。“树”因为经历了很多,已经没有了顾虑。“当雪花在空中绽开,它在等待那瞬息”,树体现出的精神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对生命过程的彻底省悟。
生命的感悟
树的意象不只是匆忙的人生和对美的期待,还传达了诗人的感悟:宇宙间事物是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树在“灰色”的雨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鹂也在园子里乐观、欢愉地生活。在这里,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事物之间没有冲突,因为默认了这是一种宇宙规律。甚至,对此还应持有迎取的态度,迎取象征严冬的雨雪、迎取纯美。面对苦难,积极乐观;面对生老病死,淡然处之。
第三层解读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主题探讨:
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
朦胧、优美的意境
诗和远方
感悟生命 万物和谐无间
象征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呢?
品读探究
诗的题目“树和天空”有怎样的隐藏的含义?
“树”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对生命的深度和高度都是一种展示和诠释。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有诗歌和远方。它积极面对苦难,迎取生命的终结,无论晴天雨雪,淡然处之。它代表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人,诗意地栖居 ——海德格尔
“天空”代表着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好奇与欣赏、在路途中的驻足、静观与默想、对宇宙纯粹而又唯美的惊叹等等。仰望天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有一些人还在仰望星空。 —— 王尔德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 康德
天空
一个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见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观察星星。他一边仰头看着天空,一边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个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待他明白过来,身子已泡在水里了,水虽淹及胸部,离路面却有二三米,出不来,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救出了水坑,他抚摸着摔痛了的身体,对那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路人笑着摇摇头走了,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泰勒斯十分钦佩。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泰勒斯的这个故事,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象征手法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象征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象征使诗歌避免了平淡和单调,以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使诗歌更美更吸引人。
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瑞典文学院评)
意象 象征意义
树
天空
我们
雨
雪花
象征着生命的坚实与稳定,它在雨中“走动”,体现出生命的动态和对成长的渴望
是广阔、无限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树与天空的“彼此仰望着”,象征着生命与永恒、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相互关联。
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象征着生命的滋养和洗礼
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象征,那它象征了什么呢
面包
物质的、功利的世界
水仙花
对美的感悟、精神境界
1.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有什么特点?“我们”起什么作用?
(1)抒情主人公是树。
(2)诗中的树有超越了人的自觉和主动性。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树“停下脚步”和“等待”,它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
(3)“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
诗歌鉴赏
第一节写“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的树,“倾洒的灰色”,充满生命的搏击、忙碌、成长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动感十足的意境。
第二节写雨停树静,营造出一种朦胧、静谧的意境
诗歌鉴赏
2.这首诗的前后两节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3.它们在内容上有怎样的关系?
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代表着自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停歇”,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谧。
那曾因为“有急事”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经历过生命的奔波与成长,心中对未来又充满一种美好的期待。
诗歌鉴赏
视角突破
以“树”为核心视角,颠覆人类中心主义,启发学生思考“自然主体性”与“宇宙永恒性”(例:“树在等待雪花绽开”的等待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对至美境界的向往。)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较阅读
《树和天空》中的意象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比较
动态生命感
精神象征
情感载体
纯净至美意境
永恒与哲思
生命短暂,宇宙中心观
情感载体
纯净至美意境
比较阅读
文化差异与独特表达
1. “生命观”:中国诗词强调“天人合一”,树常作为隐逸符号(如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而特朗斯特罗姆的树更强调“自然主体性”,体现北欧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
2. “审美倾向”: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的意境(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而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更注重超现实的想象张力。
《巨谜》特朗斯特罗姆
雕之峭壁
养殖场玻璃后面
爬行动物
惊奇地
一动不动。
一个女人横挂在
寂静之中。
死者无声。
大地深处
我的灵魂滑动
无声无息像一颗彗星。
《风暴》特朗斯特罗姆
行路者突然走到那棵古橡树:
一头石化的巨鹿,它那宽如地平线的鹿角
守卫着秋天大海暗绿色的围墙。
一场来自北方的风暴。
现在是花楸浆果的时节。
夜里醒来他听见──在那棵巨橡高处
群星在马厩里踢蹄。
世间万物平等我们并不比一棵树更高贵。
在树的眼里,
我们也许才是一棵“树”。
像一棵树那样忙碌地拼搏奋斗是一种美,
而在人生旅途中暂时停下来,
驻足静观与默想
等待“雪花”绽开的美妙,
也是人生的一种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