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17:2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白诗移人——琵琶声使人心动神移;
李诗泣鬼——箜篌音使鬼神动情流泪;
韩诗惊天——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
乡土中国
李贺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著有《昌谷集》。
作者介绍
作品风格
李贺的诗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意境扑朔迷离,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被称为“长吉体”。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名篇有《雁门太守行》等。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雁门太守行
南园
马诗
本首诗歌是作者当时聆听了一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 泣鬼神著名诗篇。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唐代官名,属太常寺。原名治礼郎,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讳而改称。)
李凭:梨园弟子,也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精品课件
《李凭箜篌引》精品课件
题目解读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hóu

chù
guāng
jiào
chóu
qiū
liú
xiào
huáng



shù
温馨提示:
①此诗为乐府歌行体,音韵流转自然,诵读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
②此诗四次换韵,且句句用韵,可见其韵脚之密,节奏之快。
读准字音
名家诵读
今天,我们跨越千年,走进一千年前的唐朝,走进一位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的梨园子弟。唐宪宗元和年间,大明星李凭的演奏会即将拉开帷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为此次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李凭个人 巡回演奏会 演奏者
乐器
时间
地点
嘉宾/听众
思考:这场唐朝音乐会吸引了哪些粉丝听众(找出意象)。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李凭个人巡回演奏会 演奏者
乐器
时间
地点
嘉宾/听众
李凭
箜篌
高秋
浮云、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
江娥、素女、紫皇、女娲、神妪、
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长安
这场唐朝音乐会吸引了这么多的粉丝听众,他们听曲有何反应?请研读诗句,欣赏“仙乐”。
浮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紫皇、女娲、神妪、老鱼、瘦蛟、吴质、玉兔
嘉宾 身份 反应
江娥
素女 紫皇
女娲
娥皇、女英,她们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挥泪于竹,竹尽生斑。
被音乐打动
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弹瑟歌唱。
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
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被这乐声所感染,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嘉宾 身份 反应
神妪
老鱼 瘦蛟
吴质
寒兔
指女神成夫人,喜好音乐,善弹箜篌。
常年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
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
听后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起舞。
倚着桂树,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侧面描写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4先声夺人,展示画面,交代现场
5-8乐曲发展
9-14乐曲高潮、结束
根据乐曲的弹奏,划分文本层次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侧面烘托
出场情景
正面描写
通感比喻
侧面描写
浪漫神话
分析各层次分别如何描写音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赏析诗句
思考:诗歌前四句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特点:章法奇异
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时间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赏读2
明确:用典,“响遏行云”(《列子·汤问》),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张”字和“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的刹那情态。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赏读1
思考:诗歌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
思考:“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好处?
前一句连用两个意象,写出了乐声的清脆悦耳,是“以声写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后一句以形写声、通感,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 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赏析诗句
译读
赏读
通感
常见有两种类型:
形容通感 如:甜甜的笑声 天气热得发辣
比喻通感 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知识链接
“通感”又叫“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明确:借代, 十二门:借指长安。
夸张,“融”: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使人觉得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清冷的月光变得温煦起来。
双关,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思考:这首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是哪句?
赏析诗句
优美的乐声使人觉得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清冷的月光变得温煦起来,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译读
活动:体会写音乐的手法及其效果
侧面描写音乐的效果,先写近处,采用了借代,用语浪漫夸张,表达了一种真情实感。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侧写音乐
赏读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思考: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以声写声,富于变化,想象大胆新奇,出人意表,又感人肺腑。
明确:“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 “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赏析诗句
译读
赏读
赏读
思考:“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
赏析诗句
明确:典故,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想象大胆:那激越的声响,那撼人心魄的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出人意表,而又感人肺腑
拟人新奇:音乐引逗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
通感精妙: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听觉中有视觉感受,视觉感受中又有动感。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活动:举例说明诗句中炼字的妙处
明确:教,教授。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拟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岀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侧写音乐
赏析诗句
译读
赏读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活动:请你描摹最后两句的意境
明确: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吴刚和月兔都听得入了迷,结句以景结情,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赏析诗句
赏读
小结全诗
李凭 箜篌引 正面描写 玉碎 凤凰叫 清脆凄厉
芙蓉泣 香兰笑 凄淡清丽
侧面描写 娥女悲愁 浮云凝滞 想象奇特
皇帝感动 气象万千 意象丰富
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 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 大胆夸张
吴质不眠 玉兔忘归 活动:回顾全诗,结合描写音乐的手法和特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环境渲染法、听者反应法
以声摹声法、以形摹声法
联想典故法、环境渲染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联想典故法、听者反应法




描写音乐的常见手法
环境渲染法、
动作描绘法、
以声摹声法、
以形喻声法、
联想典故法、
议论抒情法、
听者反应法
知识链接
摹写声音的至文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听琴的感受,是侧面烘托.
①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②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总结主旨
从对意象内涵以及作者身世、性格、写作背景的分析可知,这首诗除赞美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全诗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所以,这首描摹音乐的诗,其实是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蕴涵了诗人坎坷多难的人生感慨。
写作特色
1.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夸张、拟人、比喻、通感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多用典故,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整体特点:想象奇谲,辞采诡丽。
比较阅读

活动:比较总结《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异同。
都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音乐。

②内容不同:《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多用想象;《琵琶行》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
③顺序不同:《琵琶行》就全诗而言,依次写江边闻琵琶、江心听琵琶、听诉身世苦、共鸣感慨多,结构严谨;就音乐描写而言,先写琵琶女调弦动作,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最后写乐曲收束,层次分明。《李凭箜篌引》先渲染乐声产生的艺术效果,再点明李凭在弹奏,然后刻画奇异怪诞的艺术境界。
①手法不同:《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多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重点写音乐旋律本身,多为正面描写的手法。
④风格不同:《李凭箜篌引》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风格平易感伤。
1.《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
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伤是该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读出。
4.《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丝蜀桐张高秋
李凭中国弹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空山凝云颓不流
情景默写
5.凄清美妙的箜篌曲让唐都长安的秋天多了一份寒意,也打动了大唐皇帝有关语句是: , 。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 。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 ___ 。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 《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情景默写
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 ”,甚至让“ ”,可见其感染力。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 。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 。
12.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 ”,水中也出现“ ”的景象。
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江娥啼竹素女愁
老鱼跳波瘦蛟舞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石破天惊逗秋雨
诗文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