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中国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孙中山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并且学生通过影视等途径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缺乏评价历史事件及透过表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本课着力培养此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表象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孙中山的早年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处理好个人和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出示孙中山画像,播放电影视频片段《辛亥风云》师问:同学们知道孙中山的哪些故事?为什么他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让我们进行一次故事擂台赛,来认识孙中山。
学生进行观看和聆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擂台—走进孙中山
孙中山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学生讲述孙中山弃医从政和上书李鸿章遭拒的故事,理解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立场的转变
以孙中山的故事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升华
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的准备展示以下问题:1、兴中会建立的时间?地点?2、中国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纲领?3、《民报》及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
学生依据问题,自学课本36-37页,可进行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从教材文字中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交流展示师生释疑
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
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交流展示加深理解三民主义并识记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能当堂巩固基础知识
1、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展示以下问题:1、武昌起义的时间?经过?结果?2、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生依据问题自学课本37页内容,可进行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从教材文字中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交流展示师生释疑
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中华民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高潮
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交流展示并识记基础知识加深理解中华民国的性质
通过对武昌起义经过的生动讲述,体会到革命志士的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合作探究思维拓展
三、中山伟业传千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展示探究的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它是失败的革命?”你怎么看?为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组长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即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学会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2.交流展示师生释疑
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但它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并指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进行交流展示,对教师的释疑进行理解,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质疑释疑思维升华
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分析教材39页的内容,师生共同进行归纳:1、 列强的破坏2、 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就原因方面的问题进行方法的指导
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能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
4、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本节课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又有怎样的体会和认识?
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
是学生对本课内容更进一步理解,并能构建知识网络,
5、巩固反馈体验成功
展示本节课的巩固检测题
进行巩固,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
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检测反馈,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体验反省

【板书设计】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的准备
1、组织准备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2、思想准备—三民主义
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
1、开始:武昌起义
2、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中山伟业传千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