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上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05 08: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材安排了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加重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上承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是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并且迈出了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具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并有了粗浅的了解,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对原因、影响等缺少深层次的了解。因此我注重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的梯度,帮助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等史实,提升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一生的活动;通过识图、分析史料等探究活动,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学习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及革命纲领(确立依据: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突破方法:创设情境,搭建阶梯,学生探究)
【教学难点】
评价辛亥革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确立依据:抽象的概念及全面的评价学生不易把握;突破方法:从多维角度提供史料,角色转换,合作探究)
【教学策略】
搜集多种影音、图片、文字资料,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进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新课学习一、孙中山的中国梦 二、孙中山如何实现梦想 三、孙中山的梦想实现了吗 知识梳理 当堂练习 拓展延伸 结束语
多媒体:播放“中国梦视频剪辑”师讲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孙中山心中的中国梦是什么呢? 一、孙中山的中国梦多媒体:出示中国局势漫画;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历程及三民主义的史料师设问: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分析孙中山梦想转变的历程?并用自己的话详细阐释他的中国梦?师小结:三民主义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二、孙中山如何实现梦想多媒体:出示孙中山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师设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从事了哪些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活动?你认为哪一项最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试说明你的理由? (一)风雨欲来风满楼1、兴中会成立2、中国同盟会成立多媒体:出示革命团体发展图师设问:你认为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有何必要性与紧迫性?师归纳: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 (二)惊天动地写春秋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视频剪辑师设问:请你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报道武昌起义的概况?并附新闻评论,说明革命地点为什么会选择在武昌?师归纳: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土崩瓦解并简介部分官僚投机革命的现象。 (三)敢叫日月换新天多媒体:展示图片“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誓词节选”师讲述: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做的努力并通过游戏的方式渗透民国纪年法。 三、孙中山的梦想实现了吗多媒体出示:①图片资料“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②文字资料“孙中山对列强的声明”③文字资料“阿Q正传”节选师设问:结合材料换位思考: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的成果让给袁世凯吗?试说明你的理由?辛亥革命这一悲情的结局给了你哪些启示?师总结: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1)辛亥革命之显微镜:社会细节变化的史料(2)辛亥革命之放大镜:政治思想变化的史料(3)辛亥革命之望远镜: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料师总结: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20世纪的一次巨变。 多媒体播放:孙中山30年革命生涯;林觉民《与妻书》齐豫《觉》师设问:谈谈你此刻的心情?师总结:我们要学习革命党人舍别人之不能舍,做天下之不敢做,救国救民,愈挫愈勇的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 多媒体:出示自编歌谣中山创建革命党,兴中同盟新主张;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大旗扬;武昌起义惊天地,中华民国新建立;辛亥革命意义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统治被推翻,封建帝制不复返;窃国大盗袁世凯,军阀统治上了台。 出示当堂达标试题,检测课堂效果 多媒体:出示“好书推荐”《辛亥:摇晃的中国》《走向共和: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师布置任务:根据本课所学和老师推荐的书目,请你课后为辛亥革命设计一枚纪念章。 多媒体:孙中山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相关视频剪辑师总结:让我们再次聆听孙中山的政治梦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今天,历史的重任已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不懈奋斗!
观看视频,感受国人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学生分析材料,感悟孙中山救国救民,实现三民主义的伟大理想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列表归纳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并予以分析说明 学生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并展示成果 学生聆听思考,参与计算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认识到辛亥革命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没有发动群众,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学生分析史料,体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想和心情 学生轻读歌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课所学 学生聆听,感悟升华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认识到革命斗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历史归纳和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认识到在当时形势下,建立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培养识图能力,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通过角色翻转、换位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中神入历史,激发参与课堂的热情,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历史,形成一分为二、全面评价事件的唯物史观 通过对文学和音乐的解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情感目标 顺口溜的方式小结本课重点内容,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理解和记忆,放手让学生自主梳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历史课堂萦绕书香的气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尾呼应,情感再次升华,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板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的中国梦(三民主义)
二、孙中山如何实现梦想(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
2、同盟会的成立
3、武昌起义爆发
4、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孙中山的梦想实现了吗(评价辛亥革命)
【教后反思】
本课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孙中山的革命梦想,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效地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合作探究和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同时注重对历史的多角度审视,让学生对基本史实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从而树立为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理想。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一节课内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又要实现教学目标显得有点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