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标要求】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
(2)体会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艺术鉴赏:通过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2)爱国主义民族情感: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7课我们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了解了秦汉时期在造纸术、地震学、数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实昌盛的秦汉文化远不止这些,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同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例如清代小说《红楼梦》,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一起去红楼梦中寻找秦汉文化的踪迹。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两本经典古典文学作品:
孔孟不如曹子妙
莲花有舌泪凝珠——《红楼梦》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
第一部分:孔孟不如曹子妙
莲花有舌泪凝珠——《红楼梦》
过渡:《红楼梦》的第一回“原来女娲氏补天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一日一僧一道远远而来......便袖了这石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文中的一僧一道,是两位奇特而又神秘的人物。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僧一道”是有原型的。其中一僧与“佛教”结缘。那么佛教是一种什么宗教?(PPT
佛教)
佛教的传入
【问题探究】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你知道佛教是怎样从千里之外的古印度来到中国的?(播放丝绸之路视频)
过渡:佛教乘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来到了中国,初入中国,并不盛行,只流行于上层社会。(PPT
佛教传播材料)
东汉明帝时派遣使者到西域求佛法,并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PPT
白马寺)
【问题探究】你知道这幅对联什么意思吗?除此之外,佛教还宣扬什么样的思想?(PPT
白马寺对联)
过渡:随着白马寺的修建统治阶级逐渐认同这种舶来的宗教并开始扶持。佛教开始广泛传播开来。
【问题探究】
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小组讨论)
二、道教的兴起
过渡:正是因为如此,佛教开始广泛传播。但它毕竟是外来宗教,那我们国家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红楼梦》中的“一道”便是源于道教的原型。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历史微课堂。(播放历史微课堂视频)
【问题探究】
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与道家思想有没有联系?
教师总结: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
(PPT
道教教义)
【问题探究】
张陵创立的道教经历了和佛教相似的历程,同样被统治阶级利用,那么道教宣扬的什么思想迎合了他们?
过渡:随着统治阶级的扶持和利用,佛教和道教的广泛的传播,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筑、文学、艺术,甚至是生活的习俗和语言词汇。
建筑中的宗教
(PPT
图片展示)
文学中的宗教
(PPT
图片展示)
艺术中的宗教
(PPT
图片展示)
生活中的宗教
(PPT
图片展示)
自然风光中的宗教(PPT
图片展示)
【思维拓展】
其实这些美丽的风光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在咫尺!哪位同学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的家乡,咱们海阳市有哪些佛教圣地?(PPT
图片展示)
原来,佛教圣地就在我们身边,而道教离我们也并不遥远。(PPT
图片展示)
过渡:在秦汉时期,连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幻想长生不老,求仙问药,董仲舒为神化皇帝也宣扬迷信思想。再加上科技的落后,许多自然现象不能合理的解释,所以,这一时期,迷信思想盛行,但是,在当时我们也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充。
【问题探究】
请同学生速读《王充和论衡》,找找王充的观点是什么呢?那么王冲在《论衡》中是怎样表达他的这种观点的呢?
过渡:很显然,王充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其实,早在王充之前,已经有一位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伟大人格力量的史学家,他认识到人类本身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个人就是——司马迁。
(PPT司马迁)
第二部分: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史记》
司马迁和《史记》
过渡:司马迁名留青史是因为他的这部呕心沥血之作——《史记》,
通过阅读材料,你能说说《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吗?(PPT
《史记》材料)
过渡:从完整意义来说,《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你了解通史吗?所谓通史是指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问题探究】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称《史记》为通史了吧?(PPT《史记》)
【思维拓展】
完成如此鸿篇巨制绝非易事。为成此书,司马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司马迁为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遍访古迹,这体现了司马迁编写史书的什么态度?
(2)司马迁为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忍辱负重,这体现了司马迁编写史书的什么态度?
(3)区区史官竟敢对堂堂天子评头论足,这体现了司马迁编写史书的什么态度?
教师总结:因为司马迁的求真求实,我们看到了一部真实的历史,“其文直,其事核”,将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
过渡:《史记》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PPT
荆轲刺秦王)
教师总结: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史记》被鲁迅先生赞为“无韵之《离骚》”
。而司马迁笔下的战争场面更是波澜壮阔。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较为详尽地介绍秦一统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的历史过程。而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PPT
兵马俑)
则是对《史记 秦始皇本纪》所描述的这一历史过程的最好印证,真实地再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样一个气壮山河的阵容。
【思维拓展】
学生畅所欲言介绍印象中的秦兵马俑。
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教师总结:兵马俑的艺术价值(PPT
兵马俑)
【问题探究】
这些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却有着相同的地方,他们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PPT
动脑筋)
教师总结:秦始皇兵马俑形象的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过渡:通过《红楼梦》和《史记》两部文学巨著我们探寻到了秦汉文化,你寻访到了那些秦汉文化的踪迹?
三、总结收获,整合提升
慰藉心灵的宗教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兴起
领先
昌盛
求真求实的史学文化
司马迁和《史记》
栩栩如生的雕塑艺术
秦兵马俑
【问题探究】
秦汉文化涉及了宗教、文学、艺术等多个领略,百花齐放,真可谓是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秦汉文化成就斐然,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学生合作探究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小组讨论)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兵马俑的磅礴气势,翻阅了《史记》的千秋功过,了解了佛教与道家的传播与发展,它们的出现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再一次向后人证实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历史,人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老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向我们的先人学习,能勇攀的高峰,再创灿烂辉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