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复习课)
第1节
基因突变
【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复习“基因突变”这节内容时主要是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从分子水平分析基因突变产生的内因,推导生成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类型对自身性状、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概念生成能力。
2、综合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对性状的控制、癌症病例等知识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原因及意义,发展知识综合能力。
3、精选例题进行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对自身性状、子代、生物进化的影响。
【教学策略】
本课时作为高考第一轮复习课,教学任务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原因、特点及意义,并再深入推导遗传物质的变化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分析发现,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例如基因突变可整合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诱变育种的关系等知识。本次课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上采取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节复习课引进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图片一:白化病图片二:兔子图片三:无籽西瓜引导学生从生物变异实例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回忆生物变异的原因。问:这些变异能否遗传给后代?归纳: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学生思考回答: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变异类型。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基因突变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生成基因突变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正常红细胞和异常红细胞的图片,请问两者的血红蛋白质究竟有何不同?根据中心法则,蛋白质是由谁控制合成的?从分子水平说明镰刀型红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碱基对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还有哪些类型会引起性状的改变呢?尝试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学生回答: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学生思考回答: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基因其中有一个碱基对A//T被T//A替换。学生尝试总结: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考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概念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1、基因结构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吗 2、相比较而言,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哪种类型的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比较小?3、突变基因都会遗传给后代吗?
学生思考讨论答:1、不一定,举例说明。2、不一定,分情况讨论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突变基因。3、替换。
解决学生知识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总结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1、未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2、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学生思考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类型和能够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类型。
学生学会从已有知识网络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突变基因是否一定会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1、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一定不能遗传吗?2、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一定能遗传吗?
学生回答:不一定,针对两个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实例进行分析。
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类比。
引导学生阐述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1、有丝分裂间期(体细胞)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生殖细胞)
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但主要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巩固和提高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癌症病例探讨基因突变的原因。
癌症就是一系列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引发癌症,从而发生基因突变呢?归纳总结外因和内因。
学生思考、讨论、举例说明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的能力
引导学生阐述基因突变的特点
教师提问: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普遍性: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随机性:任何时期,任何部位不定向性:
低频性:自然界突变率很低利害性:多数有害,少数有利,部分无利无害重点讲解低频性和多数有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巩固和提高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阐述基因突变的意义
教师提问:有人认为,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大多数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因此,基因突变对进化没有积极意义。你认为这观点对吗?
学生思考回答:由于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从未有的,因此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理解进入一个新的平台是本次教学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立足课本,实现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本节课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复习基因突变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结合基因结构和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相关知识,对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引起性状的改变,以及突变基因是否一定会遗传给子代这两个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使学生在学习中转被动为主动,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地解决问题,达到师生共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