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05 21: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复习课)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材分析:
第五章主要介绍有关能量如何输入细胞,能量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细胞如何利用这些能量。本节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只有在能量的供应下,细胞膜才能行使主动运输的功能、细胞内的有机物才能合成、神经冲动才能传导。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及解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正确书写ATP的分子简式,举例说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正确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换。
2.能力目标
(1)尝试构建ATP生成途径及利用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2)学会应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尝试探究葡萄糖对荧光素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纠错、善于互助。
(2)认同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重、难点
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难点:
(1)ATP的生成和利用知识网络结构图的构建。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虽然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但是又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从感性材料入手,层层设问,逐渐深化知识;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构建开放的知识网络结构能力等;通过实际背景问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拓展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上采取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
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
课件展示材料:纯净的ATP药品的颜色、使用方法及药效。提出问题:1.ATP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请举例说明。3.除了ATP外,生物体内还有哪些能源物质?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尝试构建ATP利用的知识网络结构图。最终归纳出ATP的能量可以转换成:机械能、渗透能、化学能、电能和光能等。学生回答已知的能源物质。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考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构建好ATP利用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作必要的总结。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其它的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也能直接供生命活动利用吗?教师展示材料:萤火虫的发光的原理,葡萄糖能否使萤火虫发光的实验探究及材料用具。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对实验进行探究,并完成相应的问题。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小结。提出问题:哪一种结论最可能?
学生阅读背景材料,认真思考、讨论,根据实验素材对实验探究作出科学合理的假设,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尝试对实验进行预测,并归纳出最可能的实验结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ATP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特点
教师接着提问:1.ATP具备怎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2.ATP的A与核酸中的A一样吗?结合ATP的结构图进行比较。
学生写出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并说明其含义。学生阐述ATP容易水解的原因: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ATP生成途径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教师组织学生对ATP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接着教师进行设问:细胞的生命活动时刻在进行,ATP一直在被消耗,那么人体中的ATP含量很多吗?教师展示材料:人体每天ATP的消耗量和人体ATP的含量。提出问题:1.ATP怎么及时补充?2.ATP的生成途径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1.人和动物等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及时形成ATP。2.植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及时形成ATP。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尝试构建ATP生成途径的知识网络结构图,标明人和植物的不同途径,以及标明ATP的合成场所。与ATP利用构成同一个知识网络结构图。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形成的ATP的用途。学生得出光合作用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会从知识网络结构图中获取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ATP的水解与合成途径
学生构建好ATP生成途径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后,教师引导学生将ATP的生成途径和ATP利用的知识网络结构图进行整合,并尝试获取信息,教师作必要的小结。教师接着提问:1.你能说出ATP水解与合成途径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吗?请从知识网络结构图中进行归纳。2.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可逆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并尝试从自己所作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中获取信息,比较ATP水解与合成途径的主要区别,得出:反应的场所、所需的酶、能量来源、能量去处等不同。讨论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得出: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学会从知识网络结构图中进一步理解ATP作为细胞能量“通货”的含义。
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类比。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ATP水解与生成的比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小结。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对题目进行解释。
检验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
1.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及含义:A—P~P~P
2.ATP的生成途径和利用
(1)ATP的形成途径
①绿色植物: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②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
(2)ATP的利用
①主动运输(渗透能);
②肌肉收缩(机械能);
③合成有机物(化学能);
④生物电、神经传导(电能);
⑤萤火虫发光(光能)。
3.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比较:反应式、所需酶、能量来源、能量去路、反应场所。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以学生思考问题的形式,不断推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不断克服和解决一个个的问题,从而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得对问题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ATP的利用方面,学生经常将化学反应的需能、放能与ATP转化过程中本身的需能、放能相互弄混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举一些实例,以增加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