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18.3 蒸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下册《18.3 蒸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05 10: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蒸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构为:
教材是按照观察和实验、分析与结论、应用与练习来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探究蒸发的相关知识的。在探究过程中,既体现出了物理是一门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又体现出物理教学中对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学习。
从内容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首先研究了蒸发的两个特征,又引导学生探究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随后又研究了蒸发时液体的温度变化,了解了改变蒸发快慢和蒸发具有降温致冷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教材的设计,体现出了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物理现象所具有的科学意义。
学习蒸发,学生需要准备的知识、技能有: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2、气、液、固三态的分子结构情况;3、温度计的使用。4、热传递的条件和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蒸发现象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把这些感性认识与理论结合起来,探究蒸发的特征、影响快慢的因素及蒸发的作用,进一步认知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学习较为轻松。但在学习中,如何科学地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并进行实验,是一个关键;同时,让学生尝试应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未知事物,也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的重点难点是:1、蒸发的特征;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蒸发具有降温致冷作用;4、蒸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知道蒸发现象及其特征。
2、知道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表面积和液面上方通风情况的关系,并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认识这一现象。
3、知道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吸收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4、了解蒸发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感知,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2、进行实验,参与探究过程。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态度:
1、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自然科学规律。
2、进一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课程资源
1、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1)晾晒衣服、粮食等;
(2)给发烧的病人敷上湿毛巾;
(3)电冰箱、冷风机、干手器、吹风机等用电器;
(4)疏菜、水果使用保鲜袋等
(5)坎儿井;
2、多媒体课件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液体蒸发现象;
(2)人从游泳池中出来时的情景;
3、做中学:
(1)用酒精写字。
(2)用酒精、花生油演示蒸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用酒瓶盖、胶头滴管、酒精、热水等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在两只瓶盖中各滴一滴酒精,尽量使它们的大小相同,依次改变三个因素,做三次实验:
A:将一个瓶盖放入热水中;
B:在一个瓶盖上方用纸片轻轻扇动:
C:将一个瓶盖旋转几下使酒精表面积增大:
观察哪一滴酒精先干,然后填表。
液体温度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
液体表面积
结论
1
不同
相同
相同
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
相同
不同
相同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
相同
相同
不同
液体表面各越大,蒸发越快
(4)用酒精擦在皮肤上,体验蒸发时温度降低。
(5)用两只温度计、酒精演示蒸发时温度降低。
4、形成性评价题:
1.夏天打开电风扇,身上就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量
(B)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D)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
2.
关于蒸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
水在0℃时不能蒸发;
(C)
冰的温度虽然低于0℃,但也能蒸发;
(D)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
3.
对于发高烧的病人,医生用酒精给病人涂抹身体这是利用______的原理给病人降低体温.
4.
手指头蘸些酒精,竖立在空气中,
凭手的灵敏感觉可以制定风向,这是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5.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水烫嘴时,我们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为什么?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而设计。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蒸发现象;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习控制变量法);三是蒸发具有降温致冷作用;四是蒸发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蒸发现象及其特征;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体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尝试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说明生活中对蒸发降温致冷作用的感知的合理性;通过实例分析,认识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意义。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1课时。
五、教学流程
蒸发的特点
1、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创设情景,运用做中学(1)和设问:“字到哪里去了?”引出蒸发现象。
2、解决问题
(1)通过做中学(1)对比归纳得出特征1: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2)通过做中学(2)分析得出特征2:蒸发表面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
(1)通过现场环境提出问题:蒸发进行的快慢是否受到影响?(2)通过列举的实例(1)谈谈如何让衣服干得更快?(3)通过生活感知提出问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解决问题
(1)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通过部分学生的实验方案,讲解设计时运用的物理方法和注意问题。(3)学生进行做中学(3),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拓展问题
(1)观看多媒体(1),加深对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理解。(2)讨论如何改变学生列举的蒸发现象的快慢。(3)出示坎儿井课件。
(三)蒸发的作用
1、提出问题
(1)通过多媒体课件(2)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是否有相同的感受?(2)通过做中学(4)再次体验蒸发时温度降低。(3)提出问题:怎样通过物理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
2、解决问题
(1)通过多媒体课件(3)启发学生。(2)教师进行做中学(5)(3)分析多媒体课件(2),得出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从周围吸收热量,具有降温致冷作用。
3、拓展问题
学生列举这一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梳理反思
学生依据教师板书内容,自学教材,整理笔记。
五、评价反馈
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价题。(2)反馈矫正。(3)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