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变色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了解文中鲜明生动的对话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了解契诃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学情分析
《变色龙》这篇小说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对初二的同学来说,读懂课文、总结人物形象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挖掘主题、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值得花较长时间仔细研读。我计划用两节课的时间,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第一节课主要是梳理情节,了解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初步感受小说主题,第二节课集中解决“这群人是怎样的”和“这个社会是怎样的”,来进一步挖掘小说主题。
3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特点、反映小说主题所起的作用。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通过对从前学过的契诃夫的作品的回忆,如《万卡》,认识到契诃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深厚功力,引入《变色龙》。
活动2【讲授】课程
1.“变色龙”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参考答案:在自然界中,变色龙会根据周边的环境而变换自己皮肤的颜色,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2.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问题: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谁做了什么事?)
【学生通读整篇课文】
参考答案: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尽量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确认: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
问题:文章当中哪里能体现“狗咬人”这件事是真的发生了?
参考答案:狗、受伤的手指、人证
3.问题:对这样一件简单、明确的案件,警官是如何处理的?细读狗咬人后警官的处理过程,圈画出奥楚蔑洛夫对狗和人的态度的词语。
4. 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什么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不变的是“狗咬人”这一事实;
变化的是对狗和人的态度,究其根本原因是狗的主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附加在狗身上的权力发生了变化。
问题: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参考答案:他害怕被狗的主人责备,害怕被更高的权力所惩罚。
问题:由此你能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5. 问题:是什么让一个代表公正、正义、平等、严格依照法律办事的警官,变成了一个“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徇私枉法”的人,成为一只可笑、可恨的“变色龙”?
参考答案:当时的社会制度
问题:社会制度当中重要的一条是法律,在奥楚蔑洛夫这个时代,法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第二学时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受到社会的浸淫。在这篇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对一篇小说而言,主人公的塑造非常重要。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参考答案: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学生交流、朗读。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细节描写:指文艺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的描写。
开头奥楚蔑洛夫穿着新军大衣出场,这件大衣是沙皇警犬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作以吓人的工具; “裹紧大衣”离场,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显得难堪,与开头照应。
中间的两次(第10段和第20段),他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问题:那么群众呢?在文中,这是怎样的一群人?(麻木不仁 懦弱无知 毫无良知 缺乏正义 无聊至极)
参考答案: “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热闹为乐;
第11自然段——无风不起浪,随意编排,不负责任
“那群人哈哈大笑”——(他们为什么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哈哈大笑?当他们目睹了奥楚蔑洛夫几次出尔反尔的时候,毫无正义感,只是顺从地接受。他们不嘲笑无耻,也不嘲笑丑恶,他们嘲笑的是倒霉的人,因为这既使他们开心,又没有丝毫的危险性,所以他们也是一帮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人)
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问题:尝试分析赫留金这个人物。
参考答案:
“手指头”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对话描写:学生交流、讨论 对话
总结:我们会发现,作者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却塑造了一群形象生动的人,抨击了一个社会,他们或许职业不同,或许经历不同,或许地位不同,可他们相同的都是看见高官巨贾会点头哈腰、驯良无比,看见穷人或倒霉的人会任意欺凌嘲笑。我们可以说,一个乌烟瘴气的社会塑造了一群三观不正的无赖。在今天,这篇小说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社会,不可否认有着一些类似的情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坚守自己内心的良知,坚守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因为正是这一抹微弱的光,照亮了人类不断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