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变色龙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把握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情节设置为展现人物性格服务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体验文学名著的语言魅力。
教读文本,应抓住小说中奥楚蔑洛夫因一条狗而反复改变的态度这一情节发展的脉络和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读社会环境的相关描写,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教师在教读文本时之所以讲授情节、人物和社会环境,是因为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初二学生学习小说还要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通过梳理小说情节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分析小说情节为展现人物形象服务的作用。(说明:初二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驾轻就熟,但对情节为人物形象服务的作用不一定能把握。)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探究小说的深刻社会意义。
(说明:社会环境在小说三要素中最难把握,但小说创作的社会意义又必须在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得以体现;如仅仅停留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过于表面化,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学生没有预习,也没有收集相关资料。故预设以讲授方式为主对文中重点的段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探究本文的深层主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设疑:警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
导入:为何在这篇小说里,警察被称为“变色龙”?
活动2【讲授】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边读边标明自然段序号;
(2)抓住小说概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圈划出相关的内容。
活动3【活动】三、研读文本,理清情节脉络。
学生活动
以4人为单位组成小组,完成对情节的概括,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
(说明:学生找关键词、句,初步概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适时进行指导。)
学生交流各组概括情节的方式,教师综合、比较
(说明:学生可以小标题、图表、表格、箭头等形式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在比较和概括的过程中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自选一个情节朗读,揣摩人物形象
(说明:对人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通过朗读能够有效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读,不要反复地要求学生得出一个个词语来为人物做鉴定。你可以反复提示,是否读出了此时人物的内心?)
教师小结:
(1)奥楚蔑洛夫形象: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注意:学生答出的词语只要差不多就可以肯定,不要以这几个词为唯一答案)
(2)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说明:以学生活动为主,完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教学】
活动4【讲授】四、深读文本,探究小说的社会意义
教师提问:小说作者为什么把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警察?这个典型人物滋生在什么样的社会土壤上?
(说明:回扣导入,从主人公的身份入手探究典型人物塑造的意义,这亦就是小说的社会意义所在。)
学生圈划交流
【说明: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机动处理】
讲授分析第一段
(1)警察在街道上应该是工作执勤,而主人公却是“拿着小包”登场的,“身后的巡警还拿着醋栗”,这是为什么?
(2)抓住“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无精打采地”“饥饿的”,“就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些短语,研读主人公出场时的场景,这一场景说明了什么?
(3)分析这些文字背后的社会现实意义。(教案中不要详细写出这些内容)
【说明:第一段非常重要,主人公的出场以及场景描写都有暗示作用,涉及到小说创作的背景。只有搞清第一段的社会环境描写,才能真正理解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
小结:“变色龙”的喻义
“小说”的意义
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
必做:继续探究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文中写到奥楚蔑洛夫“披”衣与“脱”衣这是为什么?多次提到天气是为什么?小说中这么多省略号有何作用?(注意:布置这个作业时要强调:仅仅通过今天课上讨论的内容还不足以深入感受名著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的文学魅力,课后的咀嚼探究也很有意义。)选做:如果小说中的那只狗能通人性,作为旁观者,它的心里作何感想?请根据奥楚蔑洛夫的“变”,以第一人称描写小狗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