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寓言,《守株待兔》是文言短文,用短短几句话讲述了富有哲理的故事,发人深省。《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综合分析,阅读寓言,要熟读成诵,了解它的大意和蕴含的道理。以此为基调,在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想象画面,获得启发。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寓意,想象故事的画面,初步体会文言字词的博大精深。
2.指导朗读、背诵两则寓言。
3.会认“株、颈、冀”等 6 个生字;会写“守、株、折”等 7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会认“株、颈、冀”等 6 个生字;会写“守、株、折”等 7 个生字。
2.指导朗读、背诵寓言。
教学难点:
背诵寓言,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
1.收集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一)带学生温习寓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导入新课。二、学习《守株待兔》(一) 多种形式读文,把句子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 . 识字2 . 听录音范读。3 . 划分句子停顿。4 .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5 .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6.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二)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1).出示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株:树桩。走:跑。 释:放下。耒:一种农具。冀:希望。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三)深入探究,理解寓意。学生读课文,弄清谁守株待兔及守株待兔的起因。耕田者看到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会想些什么?(启发想象)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么做?(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这个人是怎么做的?当时他会怎么想?如果你看见了他该怎样劝他?(小组交流)5 .事情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四)揭示寓意,拓展交流。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凡事要主动努力地去做)用自己的话说说“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演一演:耕田者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样劝说他?(五)识记字形。写好“守”“株”“折”“颈”“复”五个生字。背诵寓言《守株待兔》。三、课后延伸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耕田者一样的人和事吗?请你说一说。分别从第三人称、耕田者、宋国人、野兔同伴的角度来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看插图 结合注释 扩词法 守:守着 株:树桩 待:等待 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凡事要主动努力地去做。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寓言故事大多短小精悍,更重要的是其间描绘蕴含的寓意耐人寻味。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文言文的表达与现代文不同。“完整叙述”训练将贯穿整个小学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完整解释、准确表达的能力。确定中心问题,学生明确此次教学重点,教师准确整体把握文言文教学目的。展示课文插图,结合图画理解故事,把握寓意。从识记生字、掌握大意入手, 掌握文言文特点,使背诵由难变易, 学生轻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