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2单元第8课《老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2单元第8课《老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9: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老 王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取材于日常生活琐事的艺术手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4.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计1.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去关爱吧!即使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设计2.
有一位老人,她穿越了风云多变的一个世纪,经历了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年过一百,她的脑子还在坚韧地思索,她的笔还在顽强地耕耘。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杨绛。
我们熟悉和喜欢的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目前最好的译本就出自杨绛之手。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她的一篇文章《老王》。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伛(yǔ) 塌败(tā) 取缔(dì)
翳(yì) 骷髅(kū lóu) 滞笨(zhì)
绷(bēnɡ) 愧怍(zuò) 镶嵌(qiàn)
荒僻(pì)
2.词语解释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扶病:带着病。
伛:弯。
3.作者名片
杨绛(1911—2016),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戏剧家。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钱钟书之妻。著有小说《倒影集》《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西班牙名著《小癞子》《堂吉诃德》等,发表的剧作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等,文学论集有《春泥集》等,2003年出版了记述自己家庭的回忆录《我们仨》
4.背景追溯
文章写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点拨明确】课文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极差等情况。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后面几个段落,是最后一个片断,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看出老王心地善良。
(二)走进人物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1.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___”的形式把自己对老王的印象表达出来。
【点拨明确】:(1)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2)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3)老王是一个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明确】(1)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2)“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3)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4)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5)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小结:老王是一个穷苦卑微、生活凄凉艰难的普通人。)
3.表现老王之“苦”的具体段落有哪些?
【点拨明确】2~4段。
4.老王之“善”的具体表现?
【点拨明确】(1)带送冰块,车费减半;(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还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3)收了人家的好处,总是不忘,总觉欠人情,去世的头一天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极纯朴的好人。)
(三)走进语言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
【点拨明确】“镶嵌”一词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2.“他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句话暗示了什么?
【点拨明确】这段话用神态和外貌描写,暗示了老王的身体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境地,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同情和悲酸。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强笑”一词?
【点拨明确】“强笑”表现了作者看见老王直僵僵的身体时压抑不住的悲酸和感动。
(四)深层理解
1.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点拨明确】老王怕“我”托人捎,给“我”添麻烦。
2.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点拨明确】因为“我”没有“领受他的谢意”,没有接受他真诚的感激,连他临终前一个小小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3. 关注老王,我们深刻体悟了他的“苦”和“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另外的人(作者及家人),找出他们的善良之举,同学间讨论交流。
【点拨明确】(1)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老王的三轮(可与“乘客不愿坐他的车”对比);(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3)同情、关心老王的生活,询问他的生计;(4)“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4.“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点拨明确】(1)“愧怍”包含了“律己”和“爱人”两个方面,是由作者的道德观所生发出来的高尚情感。(2)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老王,一个人力车夫的善良,同时透露了一个异常善良的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怀念,这是一曲善良的人们在恶的年代(文革)里相互取暖的颂歌,这是一篇自我愧怍与反思的真情表白,这也是一份“以善良对待善良”的真情,希望全人类要理解、尊重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亮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围绕初步了解老王——看图话说老王——感受本色老王——品味老王——怀念心中老王——关注身边“老王”的教学思路,以不同层次的解读逐步解剖老王。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二、“看图话说老王”环节的巧妙设计,充分体现语文导读和引思的统一,“看图话说老王”既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让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