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捕蛇者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捕蛇者说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9: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捕蛇者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且掌握古代的一种文体“说”
2、掌握本文第一段涉及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使学生初步扫清文字的障碍。
2、通过复习有关“说”的文章,了解“说”的特点。
3、通过师生的共同研讨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的用法。
4、通过对课文段落的分析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象。
感受生活在如今的时代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2学情分析
培成学校的孩子学习基础特别是文言文的基础相对来说都比较差,课文里面涉及到的很多的生字、疑难字,他们都是畏之如虎。所以这篇的文章教学过程和第四自然段的背诵是老师和学生都倍感痛苦和漫长的一个过程。女生班的情况稍好,但是对大部分女生来说,仍有难度,要顺利上完既定的教学内容,这就必须要求她们上课之前先对课文进行预习;另外本文词语量大,需要理解的实词比较多,虚词“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种用法,让这些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很困难。但是讲明词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这是本文教学中要用相当时间来完成的重要任务。但如果字字讲解落实,学生学得比较枯燥,教师教得也比较乏味。所以应讲练说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对课文句子、段意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是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本节课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最多安排第一段内容的学习。作业布置的抄写也是必不可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掌握。
2、初步理解“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社会现状。
教学难点:对“赋敛之毒有甚于蛇”的社会现状的理解。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生字、生词太多,读的时候有困难的加以注音
2、文言文实词、虚词表上的内容在课文的相关字词上面进行批注
活动2【导入】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复习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常识),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什么作品?——《小石潭记》。从他的那篇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的由乐而忧的情感变化,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所作的一部作品。其时政治腐败,苛捐杂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使人民陷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状况,认识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假如说从《小石潭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的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怜人)的情感。
活动3【讲授】介绍“说”这一体裁的特点
1、“说”这一体裁的特点,理解课文题目。
问: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说”的文章?
答:《爱莲说》、《
黄生借书说》
2、思考:这两篇文章和《捕蛇者说》是否是同一类文体 答案见课文p77古代文体“说”。..
请同学圈划、齐读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
黄生借书说》和《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说说------的道理”来理解。
老师举例朗读:《捕蛇者说》意思“说说
‘捕蛇者’所包含的道理”。
学生朗读理解:《
黄生借书说》意思是“说说从‘黄生借书’引发的道理”;《爱莲说》的意思是“说说关于‘爱莲’的道理”。
活动4【活动】读
(投影出示)
1、读准字音
啮(niè)人腊(xī)之挛(luán)踠(wǎn)瘘(lòu)
疠(lì)
募(mù)有能捕之者者
当(dàng)
2、注意停顿: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3、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活动5【讲授】疏通文义
师生共同研讨。
明确:
①“黑质而白章”中“而”表并列关系。
②“得而腊之以为饵”中“得”:抓到;“而”表示承接关系;“腊”,干肉,名词,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把肉晾干”。“为”:制成。
③“以啮人”中的“以”假设连词,如果。
④“可以已大风”中的“可以”,是“可以用来”,今义“可以”是“能够”的意思,是一个词。“已”是止,这里指治好(病),治愈。
⑤“岁赋其二”中“赋”赋税,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

“当”:当作。
7
“焉”:(捕蛇)这件事。
活动6【测试】句子翻译
1、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
2、可以已大风
3、太医以王命聚之
4、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5、永之人争奔走焉。
活动7【讲授】分析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1、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
3、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
4、学生归纳段落大意::交代永州人冒死争着捕蛇的原因。
活动8【讲授】小结
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
活动9【作业】课后作业
1、积累词语:“已大风”“腊”
2、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的整理和抄写
3、翻译课文第一段
4、熟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