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在烈日与暴雨下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在烈日与暴雨下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19: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在烈日与暴雨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圈划品读,
体会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重点难点
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阅读交流
师:前段时间让大家看老舍的名篇《骆驼祥子》,考大家一个问题,主人公叫祥子,为什么题目中叫他骆驼祥子?(学生交流)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骆驼祥子的生活,学习课文《在烈日与暴雨下》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
结合文章的题目请同学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层次)
(明确: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由文章的概括,明确文章分成两部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1至10段)和祥子在暴雨下拉车(11段之后)
(过渡: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今天我们看看老舍是怎么刻画文中主人祥子的。)
散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祥子的句子。
在烈日下部分,作者刻画祥子主要(强调该词)运用了什么方法 (心理描写)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矛盾)
矛盾焦点:拉车与不拉车。原因是什么
拉车:家庭(虎妞,文章第2段。)生活所迫(拉车夫生活的描绘,文章第4段)祥子劳动人民固有的性格(文章第6段,不服软,文章9、10段);不拉车的唯一的原因:天气炎热。
活动3【讲授】细读品味
师:作者怎么描绘天气的炎热?
重点分析:段落1、4、7,(大家一起看,文章有环境描写的段落有哪些)
生齐读第1段
1)作者怎么描绘天气炎热的
发了狂,下了火。“狂”一般疯狂,这里表明天热得极度不正常。把太阳照射地面说是“下火”,“下”有直接掉下来的意思,说天热得就像火直接掉下来了,表明热得猛烈。
2)文章一开篇就短小精悍地进行这段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六月十五日,闷热的一天。)
2、老师范读第4段
1)作者怎么描绘天气炎热的?
【让学生感受多角度描写:从柳树、马路/便道上、动物、人等方面来写天气的炎热的巧妙,同时品味分析各种修辞(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在文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街上的柳树……低垂着”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因为炎热干旱失去水分干枯,失去生机的样子,由此突显天气的炎热
(看到柳树什么的样子,觉得它像病了?树叶打着卷,没有生机。树叶为什么打卷?天气热不下雨干枯。所以我们完整的表述是?)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运用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强烈突出天气炎热到让人无处躲避,难受无比。
(三个处处,让你想到什么?没有不热的地方,人无处可躲。干燥、烫手、憋闷这几个词的顺序能变吗?不能,一个比一个难受,一排比我们的感受就是难受无比。所以完整的说,这句排比的作用是?)
“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比喻,把烈日照射下的老城比作烧透的砖窑,让我们对热有了更具体的感知,烈日炙烤大地的程度之深就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你如何理解这个比喻的?把什么比作什么?把照射说成是烧透,可见烈日炙烤老城的程度之深)
“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加强了渲染的力度,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铜牌都要晒化了,那是一种怎样的炎热啊!”,表现这种热已经到了非比寻常,让人难以想像的程度。
追问:有手法的,问:“这句话是怎么表现天热的?”;没有手法,问:“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让你觉得天热?”
每一处描写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天气的炎热无比,那么多景物,这么多角度的对于炎热的描写放在一起将烈日之烈表现到了及至。
2)如此浓彩重墨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推动情节的发展)
(学生回答后请同学联系文章内容,明确思考的过程。联系上下文:上祥子一声不出,出去了,下祥子胆怯了,进了茶馆不拉车了。这情节的变化正是炎热的天气造成的。)
3、生个别读第7段,
1)作者怎么描绘天气炎热的?
“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晒得东西要发火。”
“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的表述与前面“处处”的写法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把眼前强烈的光线比作是一面火镜,让你感到非常刺眼,同时,把每条光比作是火镜的焦点,让你感到每一条光线的热力十足。
“每一个颜色……蒸出来的腥臭”刺目表现光线的强烈,蒸发表现地表温度高,难听表现什么?排比,突出表现人在烈日折磨后的难受。
2)第4段和第7段都是在写天气的炎热,有没有让你觉得重复单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文字之间也有角度的不同,前者更多的对环境客观的描写,后者是根据人物主观上的感受进行的描写,另,随着情节的发展,后者所描写的天气炎热程度比前段更深。如:7段中开始就写“天气热得更厉害了。具体发现的前后对比的变化:前写“有些白光”后写“白亮亮”“白花花”,还有“火镜”“焦点”等比喻;前面的描写中也写到了声音“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前面用单调形容,现在用“难听”,大家觉得有什么差别?难受程度更深了;前面写道小贩们、拉车夫,后面“仿佛没有人了”。这些意味着天更热了。
当然,从人物感受入手,让读者更感同身受,感受程度更深,感染力更强了。
3)生再读第7段,大家是否觉得炎热的程度更深?那么此刻祥子有什么样的心理?出来前祥子什么样的心理?
第7段“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
——昏沉,不知所措。
第6段“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下定决心,精神振奋。
4)上面的心理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天气的炎热,那么第7段作者又一次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烘托人物的心理)
活动4【讲授】总结归纳
1、学习本文
,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心情。
2、品读老舍的作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位语言大师的智慧。多角度、多修辞细致入微地描写让我们完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巧妙的构思,让每一处的描写都能为我所用,在文章中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希望同学们也能从老舍的作品吸收养分,提高你们的写作手法。
活动5【作业】巩固练习
仔细阅读文章暴雨中片段,列举这部分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