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5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口迁移
教科书 书 名:必修第二册教材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
教材分析
本节为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的主题2“人口迁移”,是从自然到人文的过渡。人口地理学注重空间关系,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对人口分布、迁移与发展产生影响。本章既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也能为学习下一单元学习“城镇化”、“城乡空间”等知识进行铺垫,承上启下。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部分。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教学中要求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感受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课堂上,结合“第一篇 我的成长梦”、“第二篇 家乡致富梦”、“第三篇 中国强国梦”的实例依次展开。
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篇 我的成长梦”和“第二篇 家乡致富梦”,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通过“第二篇 家乡致富梦”,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第三篇 中国强国梦”,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及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系家乡、热爱祖国,落实人地协调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通过课后调查自己家族的人口迁移情况,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结合实例,说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好! 1989年,一个幼小的生命诞生在秦岭南麓的一个美丽的小乡村。懵懵懂懂的她走进王家楼小学,走进富水初中,走进商南县高级中学。2007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考入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参加完首届公费师范生毕业典礼后,她回到了高中母校,走上了自己的教学岗位,开启了自己的教育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谁? 她就是我。 问:老师不断追梦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怎样的地理概念呢? 生:人口迁移。 过渡:那到底什么是人口迁移?怎样迁移?为什么要迁移?本节课,我们以“追梦”为线索,学习“人口迁移”。 围绕本节课程标准要求,我设置了以下核心素养目标。通过三个篇章“我的成长梦”、“家乡致富梦”和“中国强国梦”,归纳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感受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心系家乡、热爱祖国。 第一篇 我的成长梦 一、人口迁移概念: 问:回顾老师的求学梦和教育梦,你能判断出哪些阶段属于人口迁移吗? 我想同学们会想到:老师去陕师大上大学,回到商南高中工作属于人口迁移。 问:理由呢? 相比较前几个阶段而言,改变了居住地,且时间较长。 这就是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①空间位移(跨越国家、省、市、县等行政界线); ②居住地变更(一般是户口变更); ③时间限度(一般是一年及以上)。 问:你是否能根据“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列举你身边人口迁移的例子呢?思考一下。 课堂练习:老师这里也列举了几个案例,你能否准确判断出他们是否是人口迁移呢? A、张老师暑假期间去银川旅游。 B、商南人黄先生在武汉经商几年后买房安家武汉。 C、“西迁”的王教授春节期间回上海探亲。 D、张老师的小伙伴去英国工作并定居。 生:A旅游和C探亲不属于人口迁移;B安家武汉和D定居英国属于人口迁移。 问:现在,你是否能归纳出人口迁移的定义呢?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们改变居住地,并超过一段时间的空间迁移行为。是人口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问:老师的小伙伴从商南去英国工作并定居是人口迁移,老师从商南考入陕师大、回到商南高中工作也是人口迁移,那你能找出这两种人口迁移有何区别呢? 是的,你观察的很仔细,这分别是人口跨越国界的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在一国范围内的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对于全球而言,迁移史有怎样的特点呢?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反映出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分为“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课件上老师提供的的图片和课本14-15页相应图文内容,从特点、方向和原因等方面,总结“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左图出自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2019版,第13页;右图出自地理必修第二册,中华地图版,2019版,第15页) 时间特点方向原因二战前大规模跨洲迁移旧大陆 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开发,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二战后迁移规模缩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发达国家或地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地理大发现”后到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以大规模的跨洲迁移为主。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开发和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人口从旧大陆迁向新大陆。主要有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向美洲,以及亚洲向其他大洲的人口迁移流向。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缩小,受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 2.国内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请大家阅读课件上老师提供的的图片和课本15-17页相应文字内容,从特点、方向和原因角度,总结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地图出自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9页) 时间特点方向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移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行政调动,支援边疆省份,支援“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后自发的迁移,迁移量大农村向城镇,中西部地带向东部沿海地带主要是经济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支援“三线”建设等。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是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的迁移。 改革开放以后,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中西部的人口迁入。以自发迁移为主,迁移量较大。 在现在的迁移大军中,其中就有老师家乡人的身影。 第二篇 家乡致富梦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过渡:老师和老师的小伙伴都是追梦人,却又心系我们的家乡。老师发现家乡的山还是那么青,水还是那么绿。家乡曾经的土坯房已变成了美丽的楼房,曾经的摩托车已经换成了疾驰的小汽车,但有些曾经充满生机的土地却变得荒芜。 这时,老师想寻找儿时的伙伴,却发现老家多是两鬓斑白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说到这里,同学们是否和老师一样好奇,老师家乡的其他人到底去哪儿了?带着这样的好奇,我回到了老家,问一问留在家乡的人,才知道他们的去向。 探究: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本村人口外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大家可以暂停微课思考。 材料一:王家楼村二组人口现状(共33户人) 年龄人口总数(人)常住人口(人)0~14岁36615~59岁911760岁及以上1310合计14033
材料二:近十年王家楼村人口迁移去向数据 学生思考。 生:经济是外迁的主要原因。从右图中发现,迁入地区的经济大多比商南发达,迁入之后生活条件更好、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高。 强调:我们重点来看一看商南人迁移到西安。曾经我们的家乡人多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到西安后他们从事哪些工作呢? 可能在公司或工厂上班,在商场或超市工作,成为了公务员或教师,总之主要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 说明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集中,从农村迁移到城镇是现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人口迁移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 问:再次阅读材料,除了经济,是否还有其他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呢? 我们来挖掘一下年龄数据,看一下人口迁移的年龄结构。也许你想到了,18岁到22岁这个年龄段外迁,可能是因为上学,像老师原来一样到西安求学;还有0~14岁常住人口和总人口差距也不小,说明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从年龄来讲呢,年轻人比老人更易于迁移。 问:还有吗?是的,婚姻。比如这里面迁到广东的10人,其中一位就是老师的姐姐,嫁到了广东河源,说明婚姻家庭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归为社会文化因素。 当然,迁入我们陕西省省会西安的人口比迁向广东、浙江的更多,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距离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堂练习:商南人的迁移只是人口迁移的缩影,古今中外有很多的人口迁移,你能说出他们迁移的主要原因吗? (1)俄乌战争难民迁移。 (2)张老师祖籍安徽,祖辈在乾隆年间因水灾迁往陕西商南。 (3)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穆斯林大迁移。 (4)美国老年人口由美国东北部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5)商南金福湾小区、火车站东兴小区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迁移。 (1)政治因素;(2)生态环境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生态环境因素; (5)我们商南金福湾小区、火车站东兴小区的移民搬迁,是陕西省政府组织的,这属于政治因素。而搬迁的原因也是面对我们陕南频发的自然灾害和长期困扰的贫困问题,说明国家时时刻刻将我们人民放在心上,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和个人意愿、距离等于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篇 中国强国梦 四、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过渡:结合商南人口迁移,你能说出哪个原因在人口迁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吗?对,经济。所以我们的家乡人为了实现他们的致富梦而迁往全国各地。我们的家乡正在逐渐富裕,正在逐渐强大。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同时,我也为家乡的留守和荒凉感到悲伤。在这里,我听到了他们这样的心声……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采访并拍成短视频,以便学生感悟更深刻。) 视频采访文字整理稿:你家人外出对你及家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女(46岁):家里的地都荒了,娃的作业没人辅导。 女(58岁):家里经济条件宽裕了,在城里买了房子和汽车 。 男(65岁):家里地被老板承包去种猕猴桃和茶叶了。 男(84岁):在家里急人(无聊)。 男(8岁) :想爸爸妈妈了。 女(7岁) :想妈妈了。 …… 视频采访文字整理稿: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男(60岁):希望儿子早点回家。 女(60岁):希望女儿早点回家。 男(84岁):希望儿子媳妇回家。 女(9岁) :想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女(7岁) :想要妈妈早点回来陪我。 男(3岁) :爸爸妈妈陪我。 …… 过渡: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幼小的孩童,他们都希望他们能回家,但怎样才能让他们回到梦里的家乡呢?对,改善经济条件。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条件。 我们的家乡也正在实施让她富起来、美起来的措施,比如修建工业园、发展茶产业、实施电商助农精准扶贫、发展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走一条绿色之路……我们的家乡正在富裕,我们的家乡正在腾飞,所以我们的家乡人也在回流。 我想我们的家乡只是全国落后地区的缩影,如果每一个落后地区都像商南一样富裕起来,腾飞起来,那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学习了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原因,也感受了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同学们,人口迁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地理现象。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许你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也会出现人口迁移,不管你以后去往何方,因为什么而迁移,老师都希望你能快乐的生活、自信的工作,更希望你不管走多远都能记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 最后,我们做几道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图出自地理必修第二册,中华地图版,2019版,第19页)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节课就到这儿,请大家完成课后作业。谢谢大家! 作业: A组【知识过关练】(必做) 完成配套作业练习 B组【能力提升练】(必做) 1.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起点。如果你是商南县县政府领导,你还能想到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建设家乡,吸引在外的商南人回流?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2017年,西安市提出了人才落户政策,截至2022年,西安市常住人口达到1299.59万人。众多的人口落户西安,给西安带来了哪些影响?(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实地采访调查并拍摄剪辑成短视频和同学交流) C组【素养培优练】(选做) 调查自己家族的人口迁移情况 你的祖籍在哪里?父母或是祖辈们是不是出生在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他们当中有人有过迁移的经历吗?请参考下面的步骤,完成家庭人口迁移情况的调查。 (1)询问家庭中父母和祖辈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和迁移经历。 (2)绘制家庭人口迁移路线图。 (3)比较两代人迁移的特点及原因,讨论迁移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时间有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等内容的拓展和取舍还有待斟酌。 2.在情感方面,用“第一篇 我的成长梦”、“第二篇 家乡致富梦”、“第三篇 中国强国梦”层层递进升华,既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强化了必要的家国情怀,加上课堂语言的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问题,做到了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同时,这些素材对教材也是有益的补充,形成个人——家乡——国家的不同区域空间尺度阶梯,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板书的设计呈现也符合本节课“人口迁移”的主题。 4.本节课是为了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选拔备的课,因为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基本是传统的讲课模式,是不允许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的,所以在磨课讲这一节课时,里面涉及到的图片是没有的,我自己只画了一幅中国地图予以补充;在后面的采访环节“你家人外出对你及家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也并没有录制视频,而是采用文字呈现。这两处在后来的日常讲课时,用精选的图片和真实调查拍摄的视频呈现了出来,效果比之前更佳,课堂氛围也更好。 5.比赛讲课时因为不允许用多媒体资源,所以我在备课时尽可能的用亲身经历的语言描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磨课评课评委老师也讲到,因为我用自己的真实案例贯穿,设置的问题学生基本能答出来,上课时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充分参与课堂,互动较好。在后续的日常课堂上,因为教学设计得到了打磨,课堂师生互动更多。但就是后续我还在继续思考,一些问题的设置能否提升难度、增加深度。 6.在上课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后面环节不能进行完,所以在“你家人外出对你及家人带来了什么影响?”部分并没有充分展开,如果以后上课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这一部分让学生多加讨论,因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涉及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人地协调观的直接体现,同时这一知识也是常考内容。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