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形 导学案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地形 导学案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地理粤人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5 21:52:40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地形
一 地形类型多样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1.地形类型多样:主要有 、 、 、 、 。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主要地形区:
(1)主要山脉及走向。
①我国中、西部的天山山脉、阴山、昆仑山脉、秦岭,它们呈 走向。
②我国东部的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台湾山脉,它们呈 走向。
(2)四大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3)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4)三大平原: 、华北平原、 。
(5)三大丘陵: 、山东丘陵、 。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读我国地形分布及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析图】
1.地形类型:在陆地五种基本地形中,我国有 种,所以地形类型 (多样/单一)。
2.地形以 、 为主。
3.地形分布:西部为山地和 ,东部为 、 。
4.地势:西部 东部 。
【探究·思考】
5.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及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相对较小。结合我国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辨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尝试分析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读图·析图】
1.辨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结合下图写出下列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 西侧 东侧 山脉 北侧 南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 高原 东北 平原 天山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 盆地
太行山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昆仑山 塔里木 盆地 青藏 高原
巫山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秦岭 黄土 高原 四川 盆地
【探究·思考】
2.山脉还是许多河流的分水岭。如上图中A山脉是 河和 江的分水岭。
3.山脉的走向会影响河流的流向。观察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山脉走向的总体特征:大多数山脉走向大致呈现 (南北/东西)走向,这造成了我国大多数河流自 向 流。
4.地形分布影响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我国西部山区多,人口 (稠密/稀疏),经济 (发达/相对滞后),东部平原地区人口 (稠密/稀疏),经济 (发达/相对滞后)。然而,不同的地形也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机会,比如,西部有 (资源/资金、技术)优势,东部有 (资源/资金、技术)优势。东、西部既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发展自己,还要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的领导下, 协作, 互补,共同发展。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地形类型比例统计图,完成1~4题。
1.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C.西部主要是平原,东部主要是高原
D.地势东高西低
2.关于图中山脉和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四条山脉的走向相同
B.图中A、B、C、D四条山脉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C.图中①②③个地形区地形类型不同
D.图中地形区②比③纬度高,所以②地气温低于③地
3.综合两图信息,不能得出以下结论的是( )
A.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B.我国平原面积相对狭小
C.受山脉总体走向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D.我国西部地形条件比东部地形条件优越
4.我国地形的分布特征及面积比例,对我国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东部平原地区,适合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
B.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交通不便,但矿产、水能和旅游等资源丰富,适合资源开发和发展旅游业
C.东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交通便利,经济活动发达,所以耕地保护要让位于城市建设
D.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要避免过度开发资源,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读图,完成5~7题。
5.读图可知,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 )
A.盆地地区
B.沿海地区
C.高原、山地地区
D.干旱地区
6.造成这些地区人民贫困的原因很多,下列不算主要原因的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基础设施薄弱
C.教育科技落后
D.身体素质特差
7.滇桂黔石漠化区治理石漠化实现脱贫致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开山炸石采矿
B.山上植树造林
C.山下兴办工厂
D.农田集约种粮
二、综合题
8.读河南省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河南省的地形以 和 为主,地势 高 低,黄河总体流向为 。
(2)地形对农业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省西部适合发展 (林业或种植业),东部适合发展 (林业或种植业)。
(3)请说明小浪底工程(水电站)建在河南省西部而不是东部的原因。 。
(4)沿 方向经过郑州的陇海铁路干线,从修建难度来看,陕西至郑州段的难度 (高于或低于)郑州至商丘段,请说明原因 。
(5)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路线主要选择在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请分析这样选择的原因 。二 地势呈三级阶梯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地势呈三级阶梯
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平均水深200米以内、坡度较缓的大陆架。
2.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1)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3.地势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及海拔:
(1)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2)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1 000~2 000米。
(3)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名师点睛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的方法
(1)由我国的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观察分析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得出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地势呈三级阶梯
【读图·析图】
1.对照地图册,请在图中画出北纬36°纬线,该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在图中填出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答:填图略。
3.总结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探究·思考】
4.观察下图,谈谈我国地势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1)有利于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西部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
(2)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成为许多大型水电站的理想选址地。
(3)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汇入海洋,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5.结合各级阶梯上的地形区,请任选一级阶梯,查询相关资料,仿照以下示例,谈谈人们在开展生产活动时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少两条建议)。
示例:
选择阶梯:第一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
保护措施:
(1)限制过度开发: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和草场的过度开发,避免生态破坏。
(2)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3)保护水源地: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需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污染。
(4)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选择阶梯:
主要地形区: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提示:选择阶梯:第二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如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保护措施:
(1)水土保持:在黄土高原等地推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
(2)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
(3)生态修复:对采矿区和工业区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和土壤功能。
(4)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如苹果、葡萄种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或选择阶梯:第三级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生态环境:农业发达,但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水污染、土壤退化)。
保护措施:
(1)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改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
(3)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占用,推广集约化土地利用模式。
(4)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面积,推广低碳交通和节能建筑。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相符的示意图是(B)
  读三级阶梯状的地势图,完成2、3题。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C)
A.地形类型 B.山脉走向
C.平均海拔 D.相对高度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B)
A.山地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盆地和丘陵 D.丘陵和平原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有平行的7条山脉和6条大江,称为“七脉六江”,阻碍了东西交通。该区发展相对落后。读横断山脉示意图和横断山脉南段地形剖面图,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大致走向为(C)
A.弧形走向 B.东西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5.对于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可描述为 (C)
A.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B.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C.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D.低矮丘陵,起伏和缓
6.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C)
A.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B.减少了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
C.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交通
D.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二、综合题
7.图1为我国阶梯分布图,图2为我国某大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任意一个)。
(2)图2所示河流为黄河一段。图中河口以西的甲河段水电站共5个,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布有1个,结合两图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分布在阶梯交界处,理由:落差大,水能丰富。
【诱思探究】
8.读海南岛和台湾岛略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岛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前两空顺序可对调)为主,地势特点是中部(或西南)高四周(或东北)低。由海南岛的地势特点可以推断出海南岛的河流大部分应该呈放射状流向海洋,还可以推断出海南岛的主要交通路线应该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2)用上题中用到的方法,请根据台湾岛的河流分布和河流流向,推断台湾岛的地势特点为东部高西部(或者中间高四周低)低。
(3)海南岛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请你简单分析一下原因海南岛的东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便于机械化种植。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
第一节 地形
一 地形类型多样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1.地形类型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多样的地形不仅形成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主要地形区:
(1)主要山脉及走向。
①我国中、西部的天山山脉、阴山、昆仑山脉、秦岭,它们呈东西走向。
②我国东部的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台湾山脉,它们呈东北—西南走向。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读我国地形分布及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析图】
1.地形类型:在陆地五种基本地形中,我国有五种,所以地形类型多样(多样/单一)。
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3.地形分布:西部为山地和高原,东部为平原、丘陵。
4.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探究·思考】
5.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及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相对较小。结合我国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多样,对农业生产既带来了挑战(如耕地有限、交通不便),但也提供了机遇(如资源丰富、多样化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平原地区相对狭小,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具有耕地集中、气候稳定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我们应结合地形特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时,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辨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尝试分析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读图·析图】
1.辨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空间位置: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结合下图写出下列山脉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山脉 西侧 东侧 山脉 北侧 南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 高原 东北 平原 天山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 盆地
太行山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昆仑山 塔里木 盆地 青藏 高原
巫山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秦岭 黄土 高原 四川 盆地
【探究·思考】
2.山脉还是许多河流的分水岭。如上图中A山脉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3.山脉的走向会影响河流的流向。观察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山脉走向的总体特征:大多数山脉走向大致呈现东西(南北/东西)走向,这造成了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
4.地形分布影响人口分布和经济活动。我国西部山区多,人口稀疏(稠密/稀疏),经济相对滞后(发达/相对滞后),东部平原地区人口 稠密(稠密/稀疏),经济发达(发达/相对滞后)。然而,不同的地形也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机会,比如,西部有资源(资源/资金、技术)优势,东部有资金、技术(资源/资金、技术)优势。东、西部既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发展自己,还要全国一盘棋,在党中央的的领导下,东西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地形类型比例统计图,完成1~4题。
1.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地形类型多样
B.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C.西部主要是平原,东部主要是高原
D.地势东高西低
2.关于图中山脉和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图中A、B、C、D四条山脉的走向相同
B.图中A、B、C、D四条山脉是地形区的分界线
C.图中①②③个地形区地形类型不同
D.图中地形区②比③纬度高,所以②地气温低于③地
3.综合两图信息,不能得出以下结论的是(D)
A.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B.我国平原面积相对狭小
C.受山脉总体走向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D.我国西部地形条件比东部地形条件优越
4.我国地形的分布特征及面积比例,对我国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东部平原地区,适合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
B.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交通不便,但矿产、水能和旅游等资源丰富,适合资源开发和发展旅游业
C.东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交通便利,经济活动发达,所以耕地保护要让位于城市建设
D.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区,要避免过度开发资源,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读图,完成5~7题。
5.读图可知,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C)
A.盆地地区
B.沿海地区
C.高原、山地地区
D.干旱地区
6.造成这些地区人民贫困的原因很多,下列不算主要原因的是(D)
A.自然条件恶劣
B.基础设施薄弱
C.教育科技落后
D.身体素质特差
7.滇桂黔石漠化区治理石漠化实现脱贫致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
A.开山炸石采矿
B.山上植树造林
C.山下兴办工厂
D.农田集约种粮
二、综合题
8.读河南省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情况分析,河南省的地形以山地(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黄河总体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或自西南向东北流。
(2)地形对农业有比较大的影响。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河南省西部适合发展林业(林业或种植业),东部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或种植业)。
(3)请说明小浪底工程(水电站)建在河南省西部而不是东部的原因。西部等高线密集,地形陡峭,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小浪底是水电站工程,适合修建在地形陡峭河段,此河段落差大的河段。
(4)沿东西方向经过郑州的陇海铁路干线,从修建难度来看,陕西至郑州段的难度高于(高于或低于)郑州至商丘段,请说明原因西部等高线密集,地形陡峭,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山区的铁路会有更多的隧道和桥梁,修建难度更高。
(5)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南水北调工程路线主要选择在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请分析这样选择的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路线主要选择在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既降低了工程修建难度,又不会大范围影响城市建设或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最高。二 地势呈三级阶梯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地势呈三级阶梯
1.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平均水深200米以内、坡度较缓的 。
2.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1)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 。
(2)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太行山脉— —雪峰山。
3.地势三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及海拔:
(1)地势第一级阶梯,地形以 、 为主,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2)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 为主,平均海拔1 000~2 000米。
(3)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 为主,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名师点睛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的方法
(1)由我国的大江大河滚滚东流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2)观察分析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得出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地势呈三级阶梯
【读图·析图】
1.对照地图册,请在图中画出北纬36°纬线,该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 高原、黄土高原、 平原。
2.在图中填出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
【探究·思考】
4.观察下图,谈谈我国地势特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1)有利于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西部内陆,带来丰沛的 。
(2)河流流经阶梯 处,地势落差大, 资源丰富,成为许多大型水电站的理想选址地。
(3)大江大河自 向 汇入海洋,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陆的 。
5.结合各级阶梯上的地形区,请任选一级阶梯,查询相关资料,仿照以下示例,谈谈人们在开展生产活动时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至少两条建议)。
示例:
选择阶梯:第一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
保护措施:
(1)限制过度开发: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和草场的过度开发,避免生态破坏。
(2)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3)保护水源地: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需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污染。
(4)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选择阶梯:
主要地形区: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提示:选择阶梯:第二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严重(如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保护措施:
(1)水土保持:在黄土高原等地推广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水土流失。
(2)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
(3)生态修复:对采矿区和工业区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和土壤功能。
(4)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如苹果、葡萄种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或选择阶梯:第三级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生态环境:农业发达,但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如水污染、土壤退化)。
保护措施:
(1)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改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
(3)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占用,推广集约化土地利用模式。
(4)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绿地面积,推广低碳交通和节能建筑。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与我国地势特征最相符的示意图是( )
  读三级阶梯状的地势图,完成2、3题。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地形类型 B.山脉走向
C.平均海拔 D.相对高度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
A.山地和平原 B.高原和盆地
C.盆地和丘陵 D.丘陵和平原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有平行的7条山脉和6条大江,称为“七脉六江”,阻碍了东西交通。该区发展相对落后。读横断山脉示意图和横断山脉南段地形剖面图,完成4~6题。
4.据图可知,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大致走向为( )
A.弧形走向 B.东西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5.对于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可描述为 ( )
A.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B.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C.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D.低矮丘陵,起伏和缓
6.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 )
A.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难度
B.减少了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
C.阻碍了当地与外界的交通
D.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二、综合题
7.图1为我国阶梯分布图,图2为我国某大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
(2)图2所示河流为黄河一段。图中河口以西的甲河段水电站共 个,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布有 个,结合两图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理由: 。
【诱思探究】
8.读海南岛和台湾岛略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岛的地形以 和 为主,地势特点是 高 低。由海南岛的地势特点可以推断出海南岛的河流大部分应该呈 状流向海洋,还可以推断出海南岛的主要交通路线应该呈 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2)用上题中用到的方法,请根据台湾岛的河流分布和河流流向,推断台湾岛的地势特点为 高 低。
(3)海南岛的粮食生产区主要分布在 部。请你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