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3教材分析
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更要在此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
2.写作背景
活动2【讲授】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观看连环画,复述背诵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
活动3【活动】感知文章合作探究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活动4【活动】深入理解
桃花源是那么令人神往,请问渔人等世人是否再次找到了桃花源呢?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里边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活动6【作业】三选一
1. 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活动7【练习】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发 现 和平安宁探 访 怡然自得离 开 安居乐业再 访 民风淳朴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课件14张PPT。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写作背景: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感知文意,合作探究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风景幽美)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返回合作页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深入理解:思考下列句子感悟主旨小 结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里边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作业1. 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