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期中模拟)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期中模拟)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5 19:26:13

文档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月考
高一语文答案
一、阅读(72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A (“作为众望所归的最会写诗的人”选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杜甫是“最
会写诗的人”是作者基于《抱朴子》的观点而形成的个人看法,并非人们都认为他是最会写
诗的人。)
2.(3 分)C(“首要条件”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为时势所成”“得江山之助”是杜
甫成为“诗圣”的外在条件,而非首要条件。)
3.(3 分)D(第⑥段阐述了杜甫封圣得益于“时势所成”和“江山之助”。A.写杜甫受
家庭影响,树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B.写杜甫初入长安,诗歌创作受交往圈层影响。C.写杜
甫诗歌兼容并蓄的特点。D.写杜甫经历世事变化而作诗。)
4.(4 分)①杜甫以他的写作再现了自身的时代,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呈现出来的东西被
后人汇入自己的经验,杜甫的世界与后人的世界相互交织照应。②我们通过杜诗了解杜甫其
人,同时,杜甫又给予了后人情感的教育,影响了后人的价值观,还引导了后人观物与审美
的眼光。(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①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栖栖一代中”,阐述了杜甫写诗孜孜不
倦的形象。(或引用“克罗齐的说法”,论证了杜诗作为史诗是活在每个人身上的。)②对比
论证,将历史在史书中的记载和杜诗中的记载作对比,凸显了杜诗记载的历史更加鲜活的特
点。③举例论证,列举杜诗中对史实的书写,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诗史”的魅力。④类比
论证,以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与《名人传》“记录”历史的差异类比杜诗与新旧《唐书》“记
录”历史的差异,更能体现杜诗中历史鲜活深刻的特点。
(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给 6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6.(3 分)B(“暗自喜悦”错,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
视,嗫嚅而言,是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7.(3 分)C(“华丽”错误,小说的语言风格是质朴而非华丽。)
8.(5 分)①谨守信用,仅为当年的一句托词。
②坚持执著,青年十几年间,千里迢迢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归还古砚。
③心存感恩,只因汪铭当年从熊口救过自己,青年一心只为归砚报恩。临走还不忘向老
先生遗像鞠躬作别。
④古朴淡泊,无论是别人出高价求购“孩儿面”,还是友人以钱酬谢,青年都不为所动。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2 分,任意三点得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①从故事情节看,这段往事是对古砚来历的必要交待,这才有了小说归还古
砚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曲折有致,富有波澜。
②从人物塑造看,插叙内容表现出上一辈人的勇敢、智慧、朴实、牺牲、友爱的精神品
格,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思想主旨看,这段古砚情,蕴含着作者对苦难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朴实友爱精神的赞
美之情,丰富了小说内涵,突出了小说人情美的主题。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
高一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情给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10.(3 分)BEG
11.(3 分)C(以:前一句译为“把”,后一句译为“凭借”。)
12.(3 分)D(原文意为:孝敬父母的人一定是忠于君王的人。)
13.(8 分)
(1)(4 分)当今天下莫非还有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贤人吧?
(2)(4 分)从这一点来说,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要抛弃而不任用吗?
14.(4 分)①曹操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②材料
一曹操封降而复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为列侯,任用逃走的魏种、毕谌为河内太守、鲁相,
可见其对人才的包容与接纳。③材料二《求贤令》不拘出身,唯才是举的人才选用标准。④
材料三,生逢乱世,可以忽略道德上的缺点,任用有才之人。(一条 1 分,共 4 分)
(四)阅读Ⅳ(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 A (“表达出诗人对现实不满”错。)
16.(6 分) ①以“鸡鸣”“犬吠”的意象以声衬静,写乡村及荒野之幽静,形象地描
绘出村庄的日常生活,传递出宁静、安详的乡村气息,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
纯净世界。意象鲜明,意境清幽。②刻画出一派恬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
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⑴①羁鸟恋旧林②池鱼思故渊 ⑵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
⑶⑤越陌度阡⑥枉用相存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8.(2 分)A 别具一格(别出心裁)B 风驰电掣(东奔西跑)
19.(2 分)①“勘称”中的“勘”应为“堪”。②“躁热”中的“躁”应为“燥”。
③“桓温”中的“桓”应为“恒”。(任意答对两个即可。)
20.(4 分)①过去,几乎家家有“火盆”(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火盆”)⑥严寒被
挡在门外 (把严寒挡在门外)
21.(4 分)甲:随着汽车的普及 乙:在冬季保存食物
22.(6 分)①传统东北民居外形独特,注重保暖,一家人围炉取暖。②东北人有自己
的交通方式,以前靠狗拉雪橇,现在靠给汽车装上防滑链或换上防滑胎。③东北人有独特的
饮食文化和在冬季保存食物的特殊方法。
三、写作(60 分)
23.(60 分)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高一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想到房兵曹的马,看鹰会超到王兵马使的鹰,甚至连看花也不纯粹是自然的花,因为有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月考
《江呼独步寻花七绝句)与《绝句爱兴九首》。宋元明济的诗人,为花瓶狂为花恼,#花榄
惜替花越,一下笔就滑向了老杜的文宇配方。
④总之,杜前以他的写作再现了自身的时代,又参与重塑了后人对于各自时代的感知
高一语文
与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杜诗总是与后朵的时代形成互文,为后起的生命做出代言,
正所湖“其诗日读而念断,共义日出而无尽”也
注意事项:
⑤杜市何以封圣?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⑥首先,他幸逢开天之盛,又惨遭安史之乱,见征了时代的巨大落差。衣公子,麻鞋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难民,天子近臣,荒江野老,如此宽带人生、广语经历,在同时代人中独一无二。短暂立朝,
如需改动,用根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使他拥有了在政治中担才能获得的气象和格局。长期流亦,更让他走进了千千万万人民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的生活。他的行踪鸿及吴越、京洛、秦忠、巴蜀、湖湘等大半个中国,所摄受的肃然的气原、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叠然的生机、兼然的物色,一以诗发之,故其人既为时劳所成,其诗亦科江山之助。
一、阅读(72分】
⑦从诗史本身来看,诗最、汉热、齐梁、初唐,各种形式与风格大备,对仗、用事、声律等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9分)
技巧也有了长足的发晟,正等着大诗人出来。杜甫格好处在这个继往开来的节点上,他的
问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诗学眼光又最为博观国照,不再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吾师,故能兼巧与力于一身。所
①杜荷是中国众望所归的大诗人。他一生留下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作品如此之多,
以,像(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庄为段风所玻歌》等,不仅思超崇高,感桥深厚,艺
盛此如此之高,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深运,故一千多年来,其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藏称
术形式也堪称究美。
为“诗圣”。何丽“圣”?“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使谓之圣。”(《抱朴子·拼问》)
⑧杜甫天资卓越,争力富略。他平平跻身于盛唐诗人的超奴用友图,与李白、高适、岑
按这样的说法,杜甫也此是最会写诗的人。
参等同声相应,同气相来,递高视同步,以诗为一生之事业。四十岁之前,所姐诗笔,已约
②性甫一生的荣枯,与时代的令运息息相关,是亦代那一重大历史转折期的缩影。罔
千有余篇,此后更用力精勤,无论在极其动疠的岁月,奔走泣关、迟回院位、脐攀蜀道,还是
为他,四人对史上同祥惨烈的永嘉之涌、黄果之乱、萌康之难、甲中之变的记忆,都不如对
在极共安护的草堂与夔峡,他都口不短今,可谓造次必于是,颜沛必于是。在夔州的二十
安史之乱来得济晰与深到。蛇像英国人从莎士比亚历史刷中得到的罗马史知识超过普鲁
二个月中,他写了四百四十首诗,平均三天两首,真是惊人的务力。
塔克(名人传》,我们对安史之乱的了屏,得之于杜诗的,也超过斯旧《唐书》与《资治通
⑨最后,杜市一生热爱各种艺术,修养极深,眼界极高。他六岁在即城观公孙大维舞
鉴》。正史所保存的是时何、数字等冷记忆,诗人却给出视听化的鲜活经脸,者体温、景
剑需,十三四岁在岐王宅与崔九堂听李龟年唱歌,这些顶流的音乐和弊跆都成为了他创作
深和饱满的颗拉总。我们读着杜诗,看着九庙被艾时热浪灼飞出去的瓦、群胡腰问凝血的
诗歌的养分。书画名家的真迹他经眼无数。李邕是忘年交,顾戎奢是老相识,王单是可
清、女儿被捂住生怕地出声的嘴、幼子脏兮兮设穿抹子的脚、翻特逃走的老翁、月光下的战
您,李潮是外甥,连颜真卿也是他三司推问时的主审之一。张泡现公孙大堆舞剑器,自此
地白骨…老杜“栖栖一代中”的书写,就这样笼至百代,上升为人奥共同的情感经验,内
草书长进,李荡感澈,即少欣可知矣。
化为我们各自的心理现实。按照克罗齐的说法,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杜诗作为
(摘黯自江羽水(杜诗何以封圣》)
诗史,是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③浅杜诗,除了可以论其世,还可以知其人。自有文字或文学以来,从未有一个人
A杜甫一生留下了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成就卓越,影响深远。因为作为众望所归
“没”如此真切而充分地写过。尤共是四十岁之后的二十年,杜甫经过的每段日子,其一
的最会写诗的人,所以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言一行,一悲一喜,不止及历,甚至病历,都历历可拼。我们通过杜诗,不但可以拿挺他外
B.唐代以后,有的诗人在写花时“为花顺狂为花恼,替花惋惜替花愁”,一定程度上受
在的行踪,还能透视他内在的心适。这是一个复亲的人,心系所庙,又情牵山株:儒行世
到了杜甫观物与审美眼光的影响。
间,而道求方外。说他疏狂,他又谨慎:说他严霜,他却曲欢;说他迁直,他也圆通…张战
C杜甫诗歌艺术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三吏°、“三别”、《兵车行)中堪称
《岁哀堂诗诺》曰:“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诗序》所谓“经夫妇、成孝数、
完美的艺术形式就是其体现。
厚人伦、美最化、移民俗'者也。”可老杜不仅是我们情总教有的最父,影响了无数人的价
D.杜甫得以封圣,既关乎杜甫的人生阅历、天赋与勤奋,又得到了时代与诗歌发展的
值现,还引导了我们观物与审的眼光,令我们看山不再是原初的山,看水不再是本来的
助力,是内外因综合推动的结果。
水。希凡院匠、蜀道、锦江、夔门、湘水,杜诗都给与了战,者了色。更有甚孝,我们看马会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