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20: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诗意美。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领会诗中作者向往追求自由美好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首先引用古诗《迢迢牵牛星》导入,运用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听录音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诗意美,其次通过让学生思考回答诗人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作用,并通过探究讨论诗人为什么这样想象,让学生深刻领会诗中作者向往追求自由美好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想象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步培养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诗意美。
2、难点: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作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4教学过程
古诗导入新课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许多美妙的遐想,创造出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东汉时期诗人借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抒写了人间夫妇的別离忧怨之情。 面对浩渺的星空,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时现代诗歌。 
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现代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听录音朗读课文 
1、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几组学生根据录音的语气语调朗读 
2、指导朗读,教师明确朗读要求: (一)读准节奏(二)把握诗意(三)读出感情 
3、请学生分组朗读诗歌,然后请同学点评。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4、教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然后进行朗读小结: (1)读出节奏,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做到舒缓有致。 (2)读准字音,声音不宜大,做到轻松柔和 。 
四、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把握诗意。 
(一)学生思考回答: 1、诗人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街灯明亮——明星闪现(教师明确:这部分内容是诗人的联想) 天上的美丽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骑牛来往、提灯闲游的幸福生活(教师明确:这部分内容是诗人的想象) 2、教师小结: 诗人视线由近及远,再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由实到虚,通过丰富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极力描绘了天上的美丽街市景象,营造出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境界,给人一种灵动美好的诗意感。 
(二)了解联想和想象特点 明确概念: 1、“联想”指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特点:比较实在,强调相似; 2、“想象”是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特点:比较虚幻,又合情合理。  (三)交流诗中的联想和想象内容 1、本节诗中有两处地方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思考它们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明星——街灯     相似点:亮光体   数量多   夜晚出现 2、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想象:景物:美丽街市、珍奇物品   人物:自由来往、提灯闲游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诗人由人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 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诗人进一步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象——闲游,闲逛之意,写出了牛郎织女在天街上悠闲自在地游玩,突出了他们的自由幸福感。 4、教师提问: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朵”字生动地表现了流星如花朵儿般的美丽,又与牛郎织女在天街上悠闲自在的美好幸福生活相映成趣。 5、教师提问: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点拨: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诗人强调自己的主观看法,极力表现了天上的街市的繁华富庶自由美好,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探究讨论: 
问题设计: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最后被王母娘娘用天河阻断了相聚之路,天各一方,每年只能相聚一次。可本诗中诗人却赋予牛郎织女崭新的幸福生活,诗人为什么这样想象?  1、讨论比较: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 2、深入提问: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天上街市宁静、祥和、美丽、富裕、自由快乐,而当时社会是黑暗、动乱、贫困落后、凄惨悲凉,两者形成能够鲜明的对比,激发人们追求光明、幸福的生活。 3、补充写作背景,领悟诗人情感: 此诗写于1921年间,当时旧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统治,战乱不止,面对这种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向往光明幸福,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六、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请学生齐读诗歌,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并体会诗人的深挚情感。 教师小结: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深沉炽烈的,其中运用五个“定然”反复强烈地表达出他坚信这样的美好世界是存在的,但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想象表现得又是含蓄委婉的。     请学生课后朗读时要准确把握这种情感。 
七、想象训练: 
1、未来的你会是怎样的形象?又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请你合理展开想象,以《我愿是……》为题写几句话。  2、学生进行想象写作并交流点评 3、教师交流自己的习作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完成想象写作训练《我愿是……》,要求200字左右,部分学生可继续发挥想象,完成500字同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