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4
留住童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诗句,体会其中绝妙的比喻句所营造的童年美好意境。
2、体会诗歌中美丽、珍贵、没有遗憾的童年回忆给作者留下的勇气和果敢。
3、感悟童年的美好与对即将告别的童年的依恋,通过画和仿写的形式留住自己童年中的美好回忆。
说明:
对于预备班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小学和初中的转折期,对于暂未逝去的童年快乐还有很多美好的留恋。所以通过学习学习、品读诗歌,激发想像,捕捉童年记忆中的美好片段并珍藏心中。本诗的比喻用得非常恰到好处,可以让学生多品读多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学习者处为预备班的学生,正处在小学和初中的转折期,对于暂未逝去的童年快乐还有很多美好的留恋。所以通过学习学习、品读诗歌,激发想像,捕捉童年记忆中的美好片段并珍藏心中。本诗的比喻用得非常恰到好处,可以让学生多品读多学习。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的对童年的留恋之情,对成长充满信心和勇气。
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暗喻的理解。
策略:利用课前学习对诗进行初步感知;跟随录音多朗读,多体会;教师带领学生跟随课件串联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加深课文理解;利用在线学习教学课件巩固课上学习内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回忆童年,感受童年
一、教师活动预设
1.出示短诗,引起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思考。
2.播放轻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童年回忆。
二、学生活动预设
1.品味短诗。
2.随着音乐回忆童年。
3.以短诗形式——“童年如……”概括自己的童年。
三、设计意图
1.由诗引诗。
2.为文中的仿写环节做铺垫。
3.预备班的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模仿能力很强。音乐和画面很容易打开学生回忆的大门,引起共鸣。
活动2【讲授】初读感悟
一、教师活动预设
1.学生自由读,初步感悟诗歌。
2.圈画诗中作者“童年如什么”的事物。
3.出示事物“树叶、不老的春天、诗、缤纷的花瓣、芳香、山”。
二、学生活动预设
1.自由读诗歌。
2.圈画文中形容童年回忆的事物。
三、设计意图
圈读的过程使朗读不再简单停留于读的层面,更增加诗歌的熟悉度。
活动3【活动】比读品味
一、教师活动预设
1.学生自由读,仔细品味圈画的事物,理解诗歌感情。
2.抽2名同学比赛朗读,要求不朗读的学生用不同符号圈画出两人朗读时的不同点,并赏析。
3.适当正音,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二、学生活动预设
1.品味诗句,自由读诗歌。
2.欣赏同学的朗读,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设计意图
1.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对比朗读,达到扬长避短
活动4【活动】品读深悟
一、教师活动预设
1.教师示范读,学生对比学习。
2.教师举例子分析,如:“摘下这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中作者摘下的树叶不是真正的树叶,而是满载着童年回忆的树叶,这回忆像春天一样美好、充满活力,所以永远不老,这份童年的回忆更如珍宝一般被藏在作者的心中。21cnjy.com
3.抽不同学生分析、朗读诗句。
4.采取学生自主总结、填空的形式总结整首诗歌的感悟:我们应留住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并将回忆珍藏在心里,带着________________走上人生之路,走好人生之路。
(美好的、珍贵的、没有遗憾的、一份勇气和果敢)21·cn·jy·com
5.配乐齐读。
二、学生活动预设
1.学习教师分析、朗读诗句的技巧。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分析。
3.总结整首诗的感悟。
4.全班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乐读诗歌。
三、设计意图
1.教师通过示范分析一句诗句,教会学生自主分析诗句,使教不简单停留于教师讲学生听,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www.21-cn-jy.com
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总结。
活动5【练习】读后仿写
一、教师活动预设
1.仿照“摘下这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写句子。
二、学生活动预设
1.各自仿写。
2.小组交流。
3.班级分享。
三、设计意图
1.学生对于仿写的兴趣很高,多仿写不仅能加强语言组织的训练,更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仿写在写作的运用中也是一种技巧。
活动6【作业】回家作业
一、教师活动预设
1.完善仿写
2.诗歌朗诵比赛
二、学生活动预设
1.仿写
2.准备诗歌朗诵比赛
三、设计意图
1.使仿写效果达到最佳
2.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