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20: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激发作诗念想;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了解联想与想象,明白它们是诗歌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联想和想象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情感;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迢迢牵牛星》,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简述: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能见面,饱受离别之苦。)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诗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2、作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原名郭开贞。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1921年出版)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3、朗读并简述诗歌内容。
(1)听范读,划出节奏。
(2)跟着音乐,自由朗读。
(3)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4)简述诗歌内容:诗人看到街灯后联想到天上的星星,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
4、品读全诗
这是一幅充满了联想与想象的梦幻图景。
(1)诗人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由人间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联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联想到它们好像是无数的明星洒落到了人间,而遥望星空,那缀满天际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间地上的街灯!
在作者的视野中,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它们都在黑夜里远远近近的闪着无数的光亮,自然由此产生了联想。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板书:街灯=明星 } 联想)
(2)什么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3)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象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街市→物品→人 } 想象)
(4)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5)天上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明确:街市繁华富贵、牛郎织女自由来往、闲游,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美满、幸福、光明的。
(6)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生活是悲惨的,而诗人却想象他们过着自由、美满、幸福的光明生活,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最初发表于1922年3月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他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
明确:诗人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用牛郎织女的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不安稳和人民的痛苦,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不满,寄托着作者对自由美满、光明幸福的热烈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表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怀与品格。
( 板书:追求自由、美满、幸福、光明 )
5、再读诗歌,品味诗韵
6、拓展延伸
请围绕以下事物展开联想或想象,创作一首诗或写一段话。
露珠 一弯新月 孩子的眼睛 墙角的小花
7、作业:
(1)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摘抄两首诗歌,并简要赏析(150字左右)
(3)有兴趣的同学可尝试创作一两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 明星→街市→物品 牛郎织女
联想 想象 追求自由、美满
幸福、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