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专题05 太阳系的组成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2~3.3)
知识点一、太阳系的组成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知识点二、太阳
1.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55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1. 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 太阳活动
1) 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a) 太阳黑子: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a) 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巨大能量
a)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a) 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粒子流。可能在两极形成极光。
1)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增强时可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如电视、调频广播、军事通信等);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人们的皮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等
知识点三、行星及其卫星
1、行星: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球,如太阳系八大行星
2、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如月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水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中富含氧气,供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球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
水星(Mlercury)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比地球的卫星。——月球大不了多少。水星上没有大气,布满环形山,没有卫星。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
金星(Venus)的大小与地球相近,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很热,平均温度约460℃。我国古代先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称为“启明星”。
火星(Mars)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上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140℃~20℃。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
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自伽利略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
了许多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动。
土星(Satuin)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密度小水的行星。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观测表明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旋转。
天王星(Uranus)的体积在术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拥有卫星。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温度最低的行星,最低温度约为一224℃。天王星是人类使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海王星(Neptune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大行星,大气层以氢气和氦气为主,有微量的甲烷。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
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和牛顿理论,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行轨道,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
知识点四、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小行星是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在数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小行星带大部分集中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彗星: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三部分组成
3、流星现象: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4、陨星及陨石: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知识点五、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
(2)主要内容:地球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天体(如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动。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 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609年,伽利咯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伽利略发现:太阳上有黑子,说明太阳并不完美;围绕着木星的有4颗卫星,说明并非所有天体都在绕地球运行。木星有卫星运转的事实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金星的位相变化也说明金星并不是围绕地球公转的。
(2)主要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
知识点六、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大。V=Hd,其中v为星系退行速度,d为星系到观察者的距离,H为哈勃常数。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知识点七、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银河系: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形状,侧视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俯视像是一个大漩涡
2、河外星系:银河系外存在大约千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天文学家很早就意识到银河系外有其他星系。1919年,哈勃用当时最大且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测
定了仙女座大星云(星系)的距离,发现这个距离远大于银河系的直径。因此,哈勒推断仙女星系一定位于银河系之外。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知识点八、恒星
一颗恒是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科学家描绘出了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在约50亿年后,太阳中心缺少足多的氢时,太阳的球核将开始收销,太阳外层的氢继续变成氦,星体急剧扩大,变成红色,形成紅巨星。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水星、金星、地球,预计太阳在红巨星阶段持续10亿年时间,亮度升高到今天的近1万倍。红巨星不断地把外层物质抛向太空,在星体周围形成行星状星云,它的核聚变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物质将进入星际介质参与再循环,而球核进一步收缩,形成体积极小、密度很大的白矮星。最后,太阳将慢慢“熄灭”,形成一颗看不见的黑矮星,变成星云的一部分,留在宇宙中,进入新的循环。
恒星的演化
如果恒星的质量介于1~8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成红巨星,最终演变成白矮星,即体积很小、质量不太小的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20倍,它的体积会急剧变大,形成红超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supernova),最终演变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的中子星,1054年,我国发现并记录的超新星爆发,史称“客星”。蟹状星云即在这次爆发后诞生,这是天文学中第一个被认证具有清晰历史观测记录的超新星遗迹。
当恒星的质量更大时,其内部将产生巨大压办,物质被“压”成了更为神奇的天体——黑洞(black hole)黑洞的密度非常巨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
题型一、太阳系的组成
1.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土星和木星
C.木星和火星 D.金星和地球
【答案】C
【详解】A.水星和金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两颗行星,它们之间不存在小行星带,A不符合题意。
B.土星和木星是相邻的两颗较大行星,它们之间没有小行星带,B不符合题意。
C.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C符合题意。
D.金星和地球也是相邻行星,它们之间不存在小行星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人类从未间断过对太阳系的探索。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爆发常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金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
C.除地球外,其他行星表面至今没有发现大气层 D.土星和木星周围都没有卫星
【答案】B
【详解】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常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A错误;金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B正确;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如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都有大气层,C错误。土星和木星周围有卫星,D错误。故选B。
3.2024年12月8日迎来了2024年度一个行星观测的重要天象——木星冲日,即太阳、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条直线(如图是木星冲日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木星和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
B.“日心说”中关于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说法是正确的
C.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太阳的光球层
D.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木星冲日
【答案】C
【详解】木星不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A错误;“日心说”中关于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B错误;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圆面确实是太阳的光球层,C正确;地球上所有的人不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木星冲日,D错误。故选C。
4.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开始对这颗红色星球展开实地探索。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的原因是( )
A.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
B.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公转周期长
C.火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更远
D.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小得多
【答案】D
【详解】火星与地球相似,具有火星重力。太空中飞行的陨石接近火星时,被火星重力吸引而下落,撞击火星表面形成陨石坑。由于火星空气密度太小,火星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接近为零,所以对火星表面的撞击力特别大,所以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以下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D.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答案】D
【详解】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明亮的圆盘部分是光球层。光球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它发出的可见光最强,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体积和质量在太阳系中是最大的。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太阳系中行星、卫星等天体的运动,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黑子实际上是光球层上温度比周围低的区域。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目的变化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而不是光球层。耀斑是太阳色球层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它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等多,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题型二、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C.太阳活动增强时,无线通信受到明显影响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答案】A
【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A符合题意;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发射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和电磁波,这些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从而使无线通信受到明显影响,C不符合题意;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是我们平时肉眼可见的太阳表面,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特殊的天文现象(如日全食)时才能看到,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B.人们能够看到的太阳的圆面是色球层
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D.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答案】A
【详解】A.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A正确;
B.人们能够看到的太阳的圆面是光球层,而不是色球层,色球层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B错误;
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C错误;
D.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而不是光球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错误。
故选A。
8.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C.因为极光是太阳大气中带电粒子流高速碰撞地球高层大气所产生的,所以只有太阳活动极大年时,地球两极地区才能看见极光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温度较低的斑块,有时人们用肉眼就可看到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子
【答案】D
【详解】太阳大气层,自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错误;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大,B错误;每年都会有极光的,太阳活动大年比较多而已。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相作用,产生极光。在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即11年内,会有极光出现次数最多年份和最少年份,C错误;太阳表层温度较低的大气区域,看上去颜色暗一些,故称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当太阳光的强度还不大时,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初升的太阳、即将落山的太阳,故D正确。故选D。
9.科学家发现,目前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极大期将持续一年左右,之后逐渐回归到极小期。下列关于太阳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光球层和色球层
C.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太阳风
D.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答案】A
【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它们的数量和大小是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太阳活动极大期时,太阳黑子的数量和大小通常会增加,A正确;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风、太阳辐射和太阳耀斑等多种现象。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层中的带电粒子流,它对地球的磁层和电离层有显著影响,但不能说是影响最大的,C错误;太阳不是行星,而是一颗恒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D错误。故选A。
10.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部分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70-80°N,黑子数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变化,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60-70°N间,黑子数与降水量正负相关变化,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变化的周期约11年;由此可知,黑子数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大致吻合。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题型三、行星及其卫星
11.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1)火星是人类目前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或“行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时利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有 。
【答案】(1)行星
(2)大气
【详解】(1)在太阳的周围有八大行星绕其公转,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时利用降落伞减速,探测器和降落伞受到大气的阻力作用,说明火星表面有大气。
12.读木星和哈雷彗星运行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时,彗星中的冰物质受到阳光照射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被 “吹拂”,形成慧尾。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
(2)木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是 (选填“圆形”或“椭圆形”),木星轨道以内还有 颗行星。
【答案】(1) 太阳风 A
(2) 椭圆形 4
【详解】(1)[1]当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时,彗星中的冰物质受到阳光照射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被太阳风“吹拂”,形成彗尾。
[2]彗尾的长短与彗星离太阳的距离有关,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在图中的A、B、C三点中,A点离太阳最近,所以彗尾最长。
(2)[1]木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是椭圆形。
[2]根据太阳系行星的排列顺序,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等,木星轨道以内有4颗行星。
13.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如图所示,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其他天体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1)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其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选填“太阳黑子”或“日珥”)。
(2)小行星带位于④ (填行星名称)和⑤木星之间。
(3)当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图中哪些行星能产生“凌日”现象。 (填序号)
【答案】(1)太阳黑子
(2)火星
(3)①②
【详解】(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④火星和⑤木星之间。
(3)“凌日”现象是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观察者看到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就要求行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即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太阳系中,水星、金星的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图中①是水星,②是金星,所以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①②。
题型四、宇宙的构成
14.下列关于宇宙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并列关系,并非包含于银河系,A选项错误。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宇宙,该选项中包含关系错误,顺序颠倒,B选项错误。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宇宙,该选项中地月系和河外星系的包含关系错误,C选项错误。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共同构成宇宙,该选项的宇宙包含关系正确,D选项正确。故选D。
15.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下列对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B.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C.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呈旋涡状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答案】D
【详解】太阳是一颗恒星,A错误;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B错误;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像凸透镜,中间凸起,C错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正确;故选D。
16.近期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发现了一个比银河系大20倍天体系统,为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作为时间单位,可以衡量银河系的直径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后宇宙不断膨胀,且温度下降
C.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D.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B
【详解】A.光年是指光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距离的单位,可以衡量银河系的直径,故A错误;
B.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在不断膨胀之中,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且温度相应下降,故B正确;
C.宇宙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故C错误;
D.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也不位于宇宙的中心,它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故D错误。
故选B。
17.202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宇宙结构叫大环。它是一个由大量星系和星系团构成的环状结构,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下列关于宇宙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上往下看,能看到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B.大环中存在许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完整科学理论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将越来越接近它真实的样子
【答案】C
【详解】A.银河系是一个典型的旋涡星系,从上方俯视银河系,确实能够看到其呈现出旋涡状的结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大环是由星系和星系团构成的宇宙结构,而星系本身包含大量恒星,如银河系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其他星系中必然存在类似太阳的恒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解释宇宙起源和演化的主流模型,有观测证据支持,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轻元素丰度、哈勃膨胀等。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整无缺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谜团,例如暗能量、暴胀理论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来完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科技发展使得望远镜升级、探测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能观测到更遥远的星系、更早的宇宙时期。尽管受光速限制(可观测宇宙半径约465亿光年),但观测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揭示更多宇宙细节,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将越来越接近它真实的样子。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五、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18.根据“银河”光带,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由三颗亮星组成的“夏季大三角”,组成“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星是( )
A.牛郎星 织女星 天津四 B.牛郎星 织女星 心宿二
C.小熊座 大熊座 天鹅座 D.天琴座 天鹰座 天蝎座
【答案】A
【详解】A.“夏季大三角”是指在夏季的东南方高空里由天琴座的织女星、天鹰座的牛郎星、天鹅座的天津四组成的三角形,A正确;
B.心宿二是天蝎座的主星,并不属于“夏季大三角”,B错误;
C.小熊座和大熊座是一些星座的名称,并非组成“夏季大三角”的星星,C错误;
D.天琴座和天鹰座是星座,不是具体的星星,天蝎座也不是“夏季大三角”的组成部分,D错误。
故选A。
19.你在端午节晚上看到东南方夜空中三颗亮星呈现“三角形”形状,它们分别是( )。
A.天津四织女星心宿二 B.织女星牛郎星北极星
C.织女星心宿二天津四 D.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
【答案】D
【详解】端午节位于夏季,晚上看到东南方夜空中三颗亮星呈现“三角形”形状,它们分别是大三角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北极星属于( )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天鹰座 D.天琴座
【答案】B
【详解】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位于小熊座小熊的尾巴尖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通常,将天枢与天璇连线并沿天枢方向五倍线延长可找到北极星。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总结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规律。某日夜晚一位天文爱好者打开观星软件将手机指向某一方向的天空,获得如图恒星与星座位置。推测该天文爱好者此时观星的月份可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A
【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天枢、天璇、摇光所在的星座是北斗七星,摇光所指方向即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据材信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个规律判断,此时斗柄指东,观测者所在地是春季,A选项正确。
故选A。
1.“天问一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巡视器(任务车)着陆于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第四近的一颗橘红色星球,这颗行星是(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木星
【答案】B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距日由近及远的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而离太阳第四近的是火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个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天然卫星的行星
C.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
D.我们可以看到月球的背面,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答案】C
【详解】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A错误;
B.太阳系中大部分的行星都有卫星环绕,但八大行星里有两颗行星没有卫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卫星,B错误;
C.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C正确;
D.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但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使得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D错误。
故选C。
3.2024年9月26日,天文学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一颗质量约为地球两倍的类地行星,正绕一颗白矮星运转,这预示着地球未来也可能在太阳的演变过程中幸免于难。下列有关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原始星云→主序星→红巨星→中子星
B.原始星云→主序星→红超巨星→黑洞
C.原始星云→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
D.原始星云→主序星→红超巨星→白矮星
【答案】C
【详解】恒星的演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其初始质量。太阳是一颗中等质量的恒星,它的演化历程如下:最初由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凝聚形成主序星,在这个阶段太阳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太阳核心的氢燃料逐渐耗尽后,太阳会进入红巨星阶段。此时的太阳体积会急剧膨胀,表面温度降低,颜色变红。红巨星阶段结束后,太阳会抛掉外层物质,核心逐渐收缩,最终形成白矮星;而中子星和黑洞通常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综上太阳的演化过程是原始星云→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据科技日报消息,2024年1月至10日之间的第25个太阳周期活动高峰为“太阳活动极大期”。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发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影响短波通信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风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气体斑块
【答案】B
【详解】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发生在色球层,A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出现“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C错误;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而不是温度较高的气体斑块,D错误。故选B。
5.今天的人类凭借着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理解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
B.光年作为时间单位,可以测量宇宙演化历程
C.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星不都是恒星
D.宇宙的结构层次是: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
【答案】C
【详解】A.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从侧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从正面看,像一个大涡漩,故A错误;
B.光年实际上是一个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故B错误;
C.在夜晚仰望星空时,我们看到的星星中确实不都是恒星,除了恒星外,还有可能看到行星、卫星、星云、星团以及人造卫星等,故C正确;
D.宇宙的结构层次通常被描述为:宇宙→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或河外星系)→恒星系(如太阳系)→行星等,故D错误。
故选C。
6.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1个尺度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该系统比银河系大20倍,为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且膨胀没有中心
B.现代科学已经确认宇宙的起源是热大爆炸
C.太阳最终将演变为黑洞
D.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其他星系都在靠近我们
【答案】A
【详解】A.现代宇宙学基于哈勃观测到的星系红移现象,提出宇宙正在膨胀。膨胀是空间本身的均匀扩展,不存在特定中心。故A正确;
B.热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模型,有观测证据支持,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轻元素丰度等。现代科学还没有确认宇宙的起源是热大爆炸,故B错误;
C.太阳质量不足以形成黑洞。太阳演化先膨胀为红巨星,抛射外层后形成致密白矮星。故C错误;
D.哈勃发现星系红移现象,表明其他星系远离我们,且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故D错误。
故选A。
7.宇宙空间正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变大”。下列对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从正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
C.流星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
D.天体的层次由大到小为: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答案】C
【详解】夜晚看到的星星,大部分是恒星,但也有行星(如金星)、卫星(如月球)等,并非都是恒星,A错误。从侧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从正面看,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B错误。流星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C正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C。
8.若用不同大小的圆圈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的大小范围,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天体系统划分四个层次,级别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示意图: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故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包含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气球表面画上的这些圆点是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B.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是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C.气球胀大过程中各圆点间的距离变化模拟星系运动特点
D.气球胀大时,对甲圆点而言,乙圆点的远离速度比丙更快
【答案】D
【详解】A.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的模拟实验,用画的小圆点模拟宇宙中的星系,故A不符合题意;
B.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用来模拟宇宙膨胀,故B不符合题意;
C.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导致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是在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充气时气球以球状胀大,对甲圆点而言,乙圆点的远离速度比丙更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下列关于黑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洞是客观上存在的天体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小的天体
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
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
【答案】B
【详解】黑洞是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致密天体,A说法正确;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黑洞的密度非常大, B说法错误;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体只要进入黑洞便都不能从该处逃逸,C说法正确;可能形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恒星灭亡的过程中坍塌可能会形成黑洞,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1.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未来的演化过程: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B.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C.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答案】A
【详解】太阳未来的演化过程是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A正确;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错误;宇宙是由大量的星系构成的,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错误;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星云-原恒星-主序星(太阳)-红色巨星-超巨星-超新星及白矮星-中子星及黑矮星-黑洞,D错误;故选A。
12.从古至今,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都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提出了各种学说和理论。那么,在以下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学说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气球在充气过程中不断膨胀,导致气球表面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一实验现象被认为是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
B.“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开创了对天体的观察研究
C.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多方面的观测研究表明,我们的宇宙始于距今约138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D.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相应升高
【答案】C
【详解】A. 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气球在充气过程中不断膨胀,导致气球表面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一实验现象模拟的是宇宙在膨胀,不能被认为是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故A错误;
B. “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为人类认识太阳系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提出之前,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对天体的观察研究,故B错误;
C. 关于宇宙起源,许多科学家根据多方面的观测研究表明,我们的宇宙始于距今约138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故C正确;
D.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相应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13.夏季晴朗的夜晚,小轩和爸爸一起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看星星,他们仰望天空,看到天空中从东北向西南有一条光带。光带中有许多小亮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一片。
(1)他们看到的光带其实是( )
A.北斗七星 B.小熊星座 C.银河 D.小行星
(2)实际上他们看到的一颗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颗巨大的 。
(3)请你在如图中画出北斗七星的位置,并并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标出北极星的大致位置 。
【答案】(1)C
(2)恒星
(3)
【详解】(1)夏夜天空里呈光带状、星星密集闪烁的天体就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在夜空中的投影,也称“银河”,C正确;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的一部分,位于大熊的尾部,不符合,A错误;小熊星座是距北天极最近的一个北天星座,不符合,B错误;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的岩石天体,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D错误;故选C。
(2)在银河里有许多小光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片。实际上一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巨大的恒星,银河就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3)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的一部分,形状像“勺子”;要找北极星,只需将勺口边上两颗明亮星连线向外延长约5倍,就能在那条延长线上找到北极星。北极星也属于“小熊座”,接近地球自转轴的北端方位,如下图所示:
14.关于宇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有很多认识,以下图示几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请按照提出的顺序进行排序: ;
(2)图中的“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能解释地球上的昼夜变化现象:“地心说”对此的解释是太阳围绕地球进行公转,而“日心说”对此的解释是: 。
【答案】(1)①③②
(2)见解析
【详解】(1)关于宇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先后提出了“盖天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即提出的顺序进行排序为①③②。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对此的解释是地球和行星绕着太阳运动(太阳为中心、太阳是宇宙中心)。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5.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16.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17.下列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斗柄指北时,北半球为冬季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和地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答案】15.水星 16.银河系 17.D
【分析】本大题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材料,涉及天体和天体系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5.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水星,因为水星离太阳最近。
16.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500个卫星、至少120万个小行星、一些矮行星和彗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银河系。
17.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A正确;北斗七星是天空中著名的星群,其位置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时,北半球为冬季,B正确;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其轨道和周期都受到太阳引力的影响,C正确;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月球上的一天(即一个自转周期)和一个月(即一个公转周期)在时间上是一致的。但这与地球白天的长度无关,月球上的一个白天比地球上两个星期还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D。
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专题05 太阳系的组成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2~3.3)
知识点一、太阳系的组成
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知识点二、太阳
1.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55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1. 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1. 太阳活动
1) 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a) 太阳黑子: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a) 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巨大能量
a) 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a) 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日冕层,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粒子流。可能在两极形成极光。
1)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增强时可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信(如电视、调频广播、军事通信等);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人们的皮肤;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等
知识点三、行星及其卫星
1、行星: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球,如太阳系八大行星
2、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如月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水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中富含氧气,供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球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的星球。
水星(Mlercury)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比地球的卫星。——月球大不了多少。水星上没有大气,布满环形山,没有卫星。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
金星(Venus)的大小与地球相近,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很热,平均温度约460℃。我国古代先人把早晨出现于东方天空的金星称为“启明星”。
火星(Mars)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火星上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140℃~20℃。
木星(Jupiter)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千分之一,
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自伽利略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
了许多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动。
土星(Satuin)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密度小水的行星。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环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观测表明构成光环的物质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的圆圈,绕着土星旋转。
天王星(Uranus)的体积在术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
拥有卫星。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温度最低的行星,最低温度约为一224℃。天王星是人类使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海王星(Neptune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大行星,大气层以氢气和氦气为主,有微量的甲烷。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
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和牛顿理论,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行轨道,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
知识点四、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小行星是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在数米到数百千米不等。小行星带大部分集中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2、彗星:彗星由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三部分组成
3、流星现象: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
4、陨星及陨石: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知识点五、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
(2)主要内容:地球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天体(如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动。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 伽利略对哥白尼学说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609年,伽利咯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了新的观测证据。伽利略发现:太阳上有黑子,说明太阳并不完美;围绕着木星的有4颗卫星,说明并非所有天体都在绕地球运行。木星有卫星运转的事实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金星的位相变化也说明金星并不是围绕地球公转的。
(2)主要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
知识点六、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大。V=Hd,其中v为星系退行速度,d为星系到观察者的距离,H为哈勃常数。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知识点七、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银河系:银河系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为3万光年。银河系的形状,侧视像是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铁饼,俯视像是一个大漩涡
2、河外星系:银河系外存在大约千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这些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天文学家很早就意识到银河系外有其他星系。1919年,哈勃用当时最大且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测
定了仙女座大星云(星系)的距离,发现这个距离远大于银河系的直径。因此,哈勒推断仙女星系一定位于银河系之外。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知识点八、恒星
一颗恒是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科学家描绘出了太阳未来的演变过程在约50亿年后,太阳中心缺少足多的氢时,太阳的球核将开始收销,太阳外层的氢继续变成氦,星体急剧扩大,变成红色,形成紅巨星。当太阳膨胀到接近火星轨道时,将吞噬水星、金星、地球,预计太阳在红巨星阶段持续10亿年时间,亮度升高到今天的近1万倍。红巨星不断地把外层物质抛向太空,在星体周围形成行星状星云,它的核聚变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物质将进入星际介质参与再循环,而球核进一步收缩,形成体积极小、密度很大的白矮星。最后,太阳将慢慢“熄灭”,形成一颗看不见的黑矮星,变成星云的一部分,留在宇宙中,进入新的循环。
恒星的演化
如果恒星的质量介于1~8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成红巨星,最终演变成白矮星,即体积很小、质量不太小的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0~20倍,它的体积会急剧变大,形成红超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supernova),最终演变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的中子星,1054年,我国发现并记录的超新星爆发,史称“客星”。蟹状星云即在这次爆发后诞生,这是天文学中第一个被认证具有清晰历史观测记录的超新星遗迹。
当恒星的质量更大时,其内部将产生巨大压办,物质被“压”成了更为神奇的天体——黑洞(black hole)黑洞的密度非常巨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
题型一、太阳系的组成
1.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
A.水星和金星 B.土星和木星
C.木星和火星 D.金星和地球
2.人类从未间断过对太阳系的探索。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爆发常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金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
C.除地球外,其他行星表面至今没有发现大气层 D.土星和木星周围都没有卫星
3.2024年12月8日迎来了2024年度一个行星观测的重要天象——木星冲日,即太阳、地球和木星排成一条直线(如图是木星冲日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木星和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
B.“日心说”中关于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说法是正确的
C.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圆面是太阳的光球层
D.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在同一时间观察到木星冲日
4.2021年5月“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开始对这颗红色星球展开实地探索。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的原因是( )
A.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
B.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的公转周期长
C.火星和太阳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更远
D.火星表面大气密度比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小得多
5.以下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D.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题型二、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C.太阳活动增强时,无线通信受到明显影响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7.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B.人们能够看到的太阳的圆面是色球层
C.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D.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8.下列有关太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由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太阳黑子多时,太阳活动强度小
C.因为极光是太阳大气中带电粒子流高速碰撞地球高层大气所产生的,所以只有太阳活动极大年时,地球两极地区才能看见极光
D.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温度较低的斑块,有时人们用肉眼就可看到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子
9.科学家发现,目前太阳活动进入极大期、极大期将持续一年左右,之后逐渐回归到极小期。下列关于太阳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B.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光球层和色球层
C.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最大的是太阳风
D.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10.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部分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题型三、行星及其卫星
11.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1)火星是人类目前可以探测的最近的 (选填“卫星”或“行星”);
(2)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时利用降落伞减速,说明火星表面有 。
12.读木星和哈雷彗星运行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时,彗星中的冰物质受到阳光照射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被 “吹拂”,形成慧尾。图中A、B、C三点中的 点时,彗尾最长;
(2)木星绕太阳运行轨道是 (选填“圆形”或“椭圆形”),木星轨道以内还有 颗行星。
13.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的。如图所示,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其他天体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
(1)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其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选填“太阳黑子”或“日珥”)。
(2)小行星带位于④ (填行星名称)和⑤木星之间。
(3)当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图中哪些行星能产生“凌日”现象。 (填序号)
题型四、宇宙的构成
14.下列关于宇宙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5.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下列对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B.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C.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侧面看呈旋涡状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16.近期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发现了一个比银河系大20倍天体系统,为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作为时间单位,可以衡量银河系的直径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后宇宙不断膨胀,且温度下降
C.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宇宙
D.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
17.2024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宇宙结构叫大环。它是一个由大量星系和星系团构成的环状结构,是有史以来观测到的宇宙中最大的结构。下列关于宇宙说法错误的是( )
A.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从上往下看,能看到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B.大环中存在许多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C.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完整科学理论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将越来越接近它真实的样子
题型五、著名的星座与恒星
18.根据“银河”光带,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由三颗亮星组成的“夏季大三角”,组成“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星是( )
A.牛郎星 织女星 天津四 B.牛郎星 织女星 心宿二
C.小熊座 大熊座 天鹅座 D.天琴座 天鹰座 天蝎座
19.你在端午节晚上看到东南方夜空中三颗亮星呈现“三角形”形状,它们分别是( )。
A.天津四织女星心宿二 B.织女星牛郎星北极星
C.织女星心宿二天津四 D.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
20.北极星属于( )
A.大熊星座 B.小熊星座 C.天鹰座 D.天琴座
21.通常,将天枢与天璇连线并沿天枢方向五倍线延长可找到北极星。古人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总结出“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规律。某日夜晚一位天文爱好者打开观星软件将手机指向某一方向的天空,获得如图恒星与星座位置。推测该天文爱好者此时观星的月份可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天问一号”着陆器带着“祝融号”巡视器(任务车)着陆于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第四近的一颗橘红色星球,这颗行星是( )
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木星
2.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两个重要的近邻,下列关于三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天然卫星的行星
C.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部分
D.我们可以看到月球的背面,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3.2024年9月26日,天文学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一颗质量约为地球两倍的类地行星,正绕一颗白矮星运转,这预示着地球未来也可能在太阳的演变过程中幸免于难。下列有关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原始星云→主序星→红巨星→中子星
B.原始星云→主序星→红超巨星→黑洞
C.原始星云→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
D.原始星云→主序星→红超巨星→白矮星
4.据科技日报消息,2024年1月至10日之间的第25个太阳周期活动高峰为“太阳活动极大期”。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发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影响短波通信
C.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风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气体斑块
5.今天的人类凭借着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理解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正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
B.光年作为时间单位,可以测量宇宙演化历程
C.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星不都是恒星
D.宇宙的结构层次是: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
6.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在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围天区发现了1个尺度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该系统比银河系大20倍,为研究宇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关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且膨胀没有中心
B.现代科学已经确认宇宙的起源是热大爆炸
C.太阳最终将演变为黑洞
D.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其他星系都在靠近我们
7.宇宙空间正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变大”。下列对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夜晚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B.从正面看,银河系呈扁圆盘状
C.流星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
D.天体的层次由大到小为: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8.若用不同大小的圆圈分别表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的大小范围,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气球表面画上的这些圆点是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B.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是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C.气球胀大过程中各圆点间的距离变化模拟星系运动特点
D.气球胀大时,对甲圆点而言,乙圆点的远离速度比丙更快
10.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下列关于黑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洞是客观上存在的天体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小的天体
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
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
11.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太阳未来的演化过程: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B.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C.天体系统由小到大: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12.从古至今,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都试图解开宇宙的奥秘,提出了各种学说和理论。那么,在以下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学说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气球在充气过程中不断膨胀,导致气球表面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一实验现象被认为是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
B.“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开创了对天体的观察研究
C.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多方面的观测研究表明,我们的宇宙始于距今约138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D.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相应升高
13.夏季晴朗的夜晚,小轩和爸爸一起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看星星,他们仰望天空,看到天空中从东北向西南有一条光带。光带中有许多小亮点,就像撒了白色的粉末一样,辉映成一片。
(1)他们看到的光带其实是( )
A.北斗七星 B.小熊星座 C.银河 D.小行星
(2)实际上他们看到的一颗颗“白色粉末”就是一颗颗巨大的 。
(3)请你在如图中画出北斗七星的位置,并并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标出北极星的大致位置 。
14.关于宇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有很多认识,以下图示几种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请按照提出的顺序进行排序: ;
(2)图中的“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能解释地球上的昼夜变化现象:“地心说”对此的解释是太阳围绕地球进行公转,而“日心说”对此的解释是: 。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政府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家园。
15.假设太阳逐渐膨胀,最先被吞没的行星会是 。
16.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17.下列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B.北斗七星的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当斗柄指北时,北半球为冬季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和地球白天的长度相等
宇宙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地球
月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