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截止5月底,2024年太阳已经发生多次大耀斑,这预示着第25个太阳周将进入高峰期。T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耀斑一般发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强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极光
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解答】解: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耀斑一般发生在色球层,黑子在光球层,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强时地球的高纬度可能会出现极光,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解答】解: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A正确。
地球上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故B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是因为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破坏森林等造成的,故C错误。
火山爆发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成,故D错误。
故选:A。
3.2023年5月23日,宁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
B.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解答】解:A、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星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所以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远,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表示水星
B.八大行星都有卫星
C.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D.现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将会演化成超红巨星
【解答】解:A、中①距离太远最近,表示水星;②位于第四公转轨道,是火星,不符合题意。
B、八大行星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不符合题意。
C、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份是氢与氦,故符合题意。
D、太阳目前是主序星,将来会演化为红巨星,之后演化为白矮星,最后演化为褐矮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解答】解:A、木星和冥王星都是太阳的行星,彼此不存在从属关系,故A错误;
B、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故B错误;
C、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太阳系—地月系—月球,故C正确;
D、地球和哈雷彗星都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彼此不存在从属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上的小圆点用来模拟星系
B.给气球充气是在模拟宇宙的膨胀
C.通过该模型可以证明星系是在运动的
D.通过该模型可以帮助理解星系是如何运动的
【解答】解:用气球做星系运动的模拟实验,用画的小圆点模拟宇宙中的星系,故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用来模拟宇宙膨胀,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给气球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胀大,导致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大,说明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变大,说明星系是在运动的,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充气时气球以球状胀大,可以证明星系的退行,但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自转和公转的,所以不能确定星系是如何运动的,D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对宇宙的探索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C.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一个车轮状的大漩涡
D.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
【解答】解:A、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银河系的中心,故错误。
B、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星大部分是恒星,还有行星,故错误。
C、从俯视看,银河系更像一个车轮状大漩涡,四条旋臂从中心伸出;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故错误。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地球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产生的光斑,故正确。
故选:D。
8.2022年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亮相天宇,吸引了很多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星雨形成主要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流星体实质上是小的恒星
C.流星体与彗星属于同一类天体
D.在月球上也能发生流星雨现象
【解答】解:A、流星现象是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与大气层摩擦而出现的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主要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流星体是运行于星际空间的物质,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小恒星,故B错误。
C、流星体与彗星不属于同一类天体,故C错误。
D、月球上没有大气,不能是流星体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
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解答】解: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是因为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但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故D符合题意;选项ABC所述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③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浑天说→②月食→④麦哲伦环球航行→①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B。
11.关于地图上的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B.经线表示东西方向,纬线表示南北方向
C.北京地处北纬39°~41°之间,是中纬度地区
D.东经20°和西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解答】解:经线又叫子午线,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故A错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故B错误。
北京地处北纬39°~41°之间,是中纬度地区,故C正确。
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甲左边的那根经线为西经160°,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答】解: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读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隔40°,结合160°W的位置,可判定,甲、丙的经度为120°W,乙、丁的经度为40°E。依据纬线的特点,乙、丁两点中,乙点的纬度高于丁点,所在纬线圈较短,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
故选:B。
1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纬线的形状是圆圈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等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也都平行
【解答】解: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纬线的形状是圆圈,不符合题意。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不符合题意。
C、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是鹿城区地图,据图显示文物出土处位于温州博物馆的( )
读温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瓯窑青瓷执壶简介: 等级 国宝级 出土地 鹿城区 出土时间 1983年
质地 瓷 年代 北宋 色泽 青黄釉加褐彩
简介 执壶胎体薄,通体淡青绿釉,釉质细腻匀净。造型瘦长挺拔,其腹部满绘植物纹饰,纹饰疏密得体,舒展自如,极尽写生之妙,颇具古波斯特征,是目前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解答】解: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读图可知,文物出土处位于温州博物馆的西方。
故选:C。
15.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右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读图,我国科学家若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解答】解: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昆仑站:东经77度06分58秒,南纬80度25分01秒,两站所在的经度大致相同,泰山站离南极点远,昆仑站离南极点近,若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向南。根据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9小题,共55分)
16.(4分)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长约11年,2024~2025年将迎来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为了更好观测太阳活动,我国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也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星。
(2)该天基太阳天文台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观察目标。除耀斑和日冕外,常见的太阳活动还有 。
【解答】解:(1)地球是行星,行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是恒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所以该天基太阳天文台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观察目标。除耀斑和日冕外,常见的太阳活动还有黑子。
故答案为:
(1)恒
(2)黑子
17.(4分)某科幻电影讲述下列故事: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人类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的家园。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2)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解答】解:( 1 )“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自东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 2)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太阳系是一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近500个卫星、至少120万个小行星、一些矮行星和彗星;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拥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银河系。
故答案为:
(1)自东向西;
( 2)银河系。
18.(8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解答】解:(1)在图中,应该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2)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西南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西向东流淌。
故答案为:(1)指向标;(2)西南;西;东。
19.(4分)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则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 。图2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 。
【解答】解:(1)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E,F;E为木星、F为土星,它们的体机,质量都很大,因此被命名为巨行星。
(2)位于小行星带C3两侧的行星分别是火星和木星,A1表示火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D,则B2为木星,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E。
故答案为:(1)E、F;(2)E。
20.(4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
(1)如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
(2)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与地球相近,据此可知火星上 (选填“一天”或“一年”)的时间与地球相近。
【解答】解:(1)读图可知,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分析可知,甲为水星、乙为火星、丙为土星,丁为海王星。
(2)自转的时间大致为一天,因此根据火星与地球的自转时间相近可知,火星上一天的世界与地球相近。
故答案为:
(1)乙
(2)一天
21.(4分)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
A.
B.
C.
D.
【解答】解:(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宇宙大爆炸。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
A、图A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快,符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A正确;
B、图B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较远的星系3比星系2退行更慢,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B错误;
CD、图C和图D表示星系2、星系3都在向我们靠近,不合科学家的观察发现,故CD错误。
故答案为:(1)宇宙大爆炸;(2)A。
22.(4分)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发射电磁波(速度接近光速),发现在距地球31光年,有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围绕一颗比太阳略小的恒星运行(如图甲),运行一周所需时间为55.7天。(注:光年是光经过一年的距离,光速3×108米/秒。)
(1)如图乙是宇宙的星系结构层次图,超级地球与恒星所组成的星系,相当于图中的 。
(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恰到好处的大气层”是科学家推测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据。下列证据支持“超级地球”存在生命的有 。(可多选)
A.“超级地球”围绕恒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一致
B.“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使其可获得与地球相近的光能
C.“超级地球”的质量使其能产生对气体足够的吸引力
D.“超级地球”绕恒星运动一周的时间比地球快得多
E.“超级地球”有较厚大气层,像地球一样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态水
【解答】解:(1)超级地球围绕恒星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因此“超级地球”与恒星组成的星系属于太阳系。
(2)A、可能存在生命与其公转方向无关。故A错误;
B、“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岛太阳的距离差不多,保证了其具有适宜的温度,可能具有生命的证据。故B正确;
C、“超级地球”能够对气体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可以使其周围有大气层,是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故C正确;
D、公转的周期与生命存在没有关系。故D错误;
E、“超级地球”有较厚大气层,像地球一样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态水,可能具有生命的证据。故E正确。
故答案为:(1)太阳系;(2)BCE。
23.(12分)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 (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 (填“水平板”或“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 ;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
【解答】解:(1)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读图可得,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不明显;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越来越短。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弧形。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先消失的是船身;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先出现的是桅杆。
故答案为:(1)不明显;越来越短;(2)球面;弧形;(3)船身;桅杆。
24.(11分)科学探究:1682年,哈雷正在圣赫勒纳岛进行南天观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怪物:它披头散发,拖着一条摇曳不定、变化多端的尾巴,放射着时而血红、时而金黄、时而灰白色的光芒。这个怪物突然出现在神秘的天空,又神秘地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这怪物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天文学学名叫“彗星”。这个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人们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这个昙花一现7的怪物,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恐惧时,哈雷却连夜对这个一生差不多只能见到一次的怪物进行观察,以期获得更详细的观察资料。
后来,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学,致力于彗星的研究。他大量收集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并且对1337年至1698年期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运行轨道十分相似。哈雷又敏锐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这表明这3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3次经过那里。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12月25日,圣诞之夜,当人们在烛光装点的圣诞树下欢度节日之际,壮观的大彗星出现在天空!它就像一列准点到站的火车,拖着一条长长的扫帚般的尾巴,沿着天文学家们测算出的轨道,从宇宙的深处穿越一个个星座光临我们地球附近,又在人们的目光中,不知疲倦地向宇宙深处疾驶而去……
根据短文回答:
(1)文中哈雷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
(2)对此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测? 。
(3)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收集了哪些证据。(在文中划线表示) 。
(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结论是 。
【解答】解:(1)根据哈雷发现的现象提出问题,天空偶然出现的神秘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三颗彗星是不是同一颗彗星三次经过这里?
(2)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现的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
(3)结合材料,文中“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体现了哈雷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搜集证据。
(4)根据材料知,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 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即哈雷证实了彗星周期性绕日运动。
故答案为:(1)天空偶然出现的神秘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三颗彗星是不是同一颗彗星三次经过这里;(2)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现的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3)“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4)彗星周期性绕日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第三章 广袤浩瀚的宇宙(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截止5月底,2024年太阳已经发生多次大耀斑,这预示着第25个太阳周将进入高峰期。T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耀斑一般发生在光球层
B.太阳活动强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极光
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D.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地球上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地球上四季的形成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D.地球火山爆发频繁
3.2023年5月23日,宁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与月球同属于太阳系
B.金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我们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阳光
D.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可推测出金星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4.如图所示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表示水星
B.八大行星都有卫星
C.太阳是一颗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D.现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将会演化成超红巨星
5.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天体又组成了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6.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星系运动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上的小圆点用来模拟星系
B.给气球充气是在模拟宇宙的膨胀
C.通过该模型可以证明星系是在运动的
D.通过该模型可以帮助理解星系是如何运动的
7.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对宇宙的探索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星都是恒星
C.从侧面看,银河系像一个车轮状的大漩涡
D.流星现象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燃烧产生的
8.2022年12月14日的双子座流星雨亮相天宇,吸引了很多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星雨形成主要是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流星体实质上是小的恒星
C.流星体与彗星属于同一类天体
D.在月球上也能发生流星雨现象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
C.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D.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10.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11.关于地图上的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B.经线表示东西方向,纬线表示南北方向
C.北京地处北纬39°~41°之间,是中纬度地区
D.东经20°和西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12.如图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甲左边的那根经线为西经160°,图中四点距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纬线的形状是圆圈
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等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也都平行
14.如图是鹿城区地图,据图显示文物出土处位于温州博物馆的( )
读温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瓯窑青瓷执壶简介: 等级 国宝级 出土地 鹿城区 出土时间 1983年
质地 瓷 年代 北宋 色泽 青黄釉加褐彩
简介 执壶胎体薄,通体淡青绿釉,釉质细腻匀净。造型瘦长挺拔,其腹部满绘植物纹饰,纹饰疏密得体,舒展自如,极尽写生之妙,颇具古波斯特征,是目前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5.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右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读图,我国科学家若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9小题,共55分)
16.(4分)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长约11年,2024~2025年将迎来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为了更好观测太阳活动,我国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也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 星。
(2)该天基太阳天文台以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为观察目标。除耀斑和日冕外,常见的太阳活动还有 。
17.(4分)某科幻电影讲述下列故事:太阳因某种原因快速老化,体积膨胀,将逐渐吞没邻近星球,所以人类计划采取措施推动地球走向新的家园。请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的第一步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建造多台巨大的发动机,产生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转。该推力的方向为 。
(2)若地球最后到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附近。该恒星可能位于 (选填“地月系”“太阳系”或“银河系”)。
18.(8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19.(4分)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则表示巨行星的字母是 。图2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C3代表小行星带,则B2与图1中对应的字母是 。
20.(4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
(1)如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甲、乙、丙、丁中,表示火星的是 。
(2)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与地球相近,据此可知火星上 (选填“一天”或“一年”)的时间与地球相近。
21.(4分)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1)目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学说是 。
(2)科学家观察发现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越快。若从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如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
A.
B.
C.
D.
22.(4分)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发射电磁波(速度接近光速),发现在距地球31光年,有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6倍,围绕一颗比太阳略小的恒星运行(如图甲),运行一周所需时间为55.7天。(注:光年是光经过一年的距离,光速3×108米/秒。)
(1)如图乙是宇宙的星系结构层次图,超级地球与恒星所组成的星系,相当于图中的 。
(2)“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恰到好处的大气层”是科学家推测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依据。下列证据支持“超级地球”存在生命的有 。(可多选)
A.“超级地球”围绕恒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一致
B.“超级地球”与恒星的距离使其可获得与地球相近的光能
C.“超级地球”的质量使其能产生对气体足够的吸引力
D.“超级地球”绕恒星运动一周的时间比地球快得多
E.“超级地球”有较厚大气层,像地球一样能在其表面保持液态水
23.(12分)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 (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
(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 (填“水平板”或“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 ;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
24.(11分)科学探究:1682年,哈雷正在圣赫勒纳岛进行南天观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怪物:它披头散发,拖着一条摇曳不定、变化多端的尾巴,放射着时而血红、时而金黄、时而灰白色的光芒。这个怪物突然出现在神秘的天空,又神秘地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这怪物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天文学学名叫“彗星”。这个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人们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这个昙花一现7的怪物,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恐惧时,哈雷却连夜对这个一生差不多只能见到一次的怪物进行观察,以期获得更详细的观察资料。
后来,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学,致力于彗星的研究。他大量收集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并且对1337年至1698年期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运行轨道十分相似。哈雷又敏锐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这表明这3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3次经过那里。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12月25日,圣诞之夜,当人们在烛光装点的圣诞树下欢度节日之际,壮观的大彗星出现在天空!它就像一列准点到站的火车,拖着一条长长的扫帚般的尾巴,沿着天文学家们测算出的轨道,从宇宙的深处穿越一个个星座光临我们地球附近,又在人们的目光中,不知疲倦地向宇宙深处疾驶而去……
根据短文回答:
(1)文中哈雷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
(2)对此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测? 。
(3)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收集了哪些证据。(在文中划线表示) 。
(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