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卷)(测试范围:第1~2章)(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卷)(测试范围:第1~2章)(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23:41: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七上第1~2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下不属于科学进步带来便利的是(  )
A.使用机器人扫地 B.乘坐高铁出行
C.用CT诊断病 D.汽车行驶排放尾气
【解答】解:A、使用机器人扫地可以给人类减轻家务劳动,为生活带来便利,故A符合题意;
B、乘坐高铁出行,给人类带来出行的便利,故B符合题意;
C、用CT诊断病可以使病人接受更好的治疗,故C符合题意;
D、汽车行驶排放尾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造成不利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点亮了亚运主火炬。下列能作为“数字人”是否为生物的证据是(  )
A.能否繁殖 B.能否走动 C.能否微笑 D.能否对话
【解答】解: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所以能否繁殖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正确。
BCD、能否走动、能否微笑、能否说话都不是生物的特征,不是判断是否是生物的标准,错误。
故选:A。
3.如图是我省海宁市紫薇高级中学刘浩宇同学发现的新物种——海宁卵角蚁。据图判断它属于( )
A.线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解答】解:由题图可知,海宁卵角蚁具有体表有外骨骼,身体、足、翅均分节的特征,所以属于节肢动物,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体积 D.测水温
【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入液体中,操作正确;
故选:D。
5.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每袋大约2L
B.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dm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D.初中生的身高大约1.65m
【解答】解:A.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每袋大约是250mL=0.25L,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cm=1.7dm,故B不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实际;
D.初中生的身高可能为165cm=1.65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6.如图为测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一方面硬币的任何一个端点都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对齐,不能准确读数;另一方面,测硬币的直径应用“卡测法”,直接测硬币直径不易确定其端点位置,故A错误;
B、一方面硬币的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无法读数;另一方面,测硬币的直径应用“卡测法”,直接测硬币直径不易确定其端点位置,故B错误;
C、虽然应用了“卡测法”,但是硬币的下端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故C错误;
D、借助三角板卡住硬币,且硬币的下端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能测出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7.苍南灵溪塘河生态公园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公园。园内生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条食物链。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昆虫→青蛙→蛇 B.草→昆虫→食虫鸟
C.鲫鱼→水蚤→藻类 D.阳光→藻类→鲫鱼
【解答】解:A.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昆虫属于消费者,A错误;
B.该食物链的起点是草,是生产者,昆虫、食虫鸟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B正确;
C.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是鲫鱼的食物,箭头指向反了,C错误;
D.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B。
8.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解答】解:自发热鞋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宝宝原理一样,主要用碳粉,铁粉,水和食盐水再加点添加剂组成一个原电池放电,然后由于没有正负极,电子无法分正负电子导出,直接形成短路,从而产生热量。当自发热鞋垫宝真空袋打开后,就能逐渐开始发热,温度最高强63℃,平均53℃,故C正确。
故选:C。
9.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解答】解: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而只有升高时读数才是准确的;
根据题意可知,在测量甲的体温前,示数在刻度线以下,而测量甲的体温后为36.8℃,即此时示数增大了,那么甲的体温准确;
测量乙的体温后,示数保持不变,则乙的体温可能低于36.8℃,也可能等于36.8℃,即乙的不准确;
测量丙的体温为37.2℃,示数升高了,那么丙的体温准确。
比较可知,只需再次测量乙的体温即可。
故选:B。
10.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如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解答】解:A.仿生飞行器的机体呈流线型,利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鸟类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仿生飞行器的材料坚硬厚重,不利于飞行,B符合题意。
C.鸟类视觉敏锐,仿生飞行器摄像头高清,仿生鸟类的视觉特点,C不符合题意。
D.鸟类前肢变成翼,可扇动产生飞行的动力,仿生飞行器的机翼轻盈可折叠利于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解答】解: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蒸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改变了空气湿度,这是生物在主动影响并改变环境,A符合题意。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这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颜色一致,属于保护色,用于避开捕食者,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这是生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理特征,旨在保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关系图在科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图Ⅰ、Ⅱ、Ⅲ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右图逻辑关系的是(  )
选项 Ⅰ Ⅱ Ⅲ
A 界 门 纲
B 恒温动物 鱼类 两栖类
C 脊椎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D 种子植物 藻类 苔藓类
【解答】解: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三者是包含关系,与图示逻辑关系不符,A不符合题意。
B.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鱼类与两栖类不是恒温动物;与图示逻辑关系不符,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与图示逻辑关系相符,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藻类与苔藓类是孢子植物,与图示逻辑关系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小马在校园内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藻—P B.银杏—Q C.桂花—R D.苏铁—S
【解答】解:A、绿藻属于藻类,无根、茎、叶,P是绿藻,A正确。
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雄性植株会产生小孢子叶球,里面含有花粉,B错误。
C、桂花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R是桂花,C正确。
D、苏铁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S是苏铁,D正确。
故选:B。
14.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马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她判断一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小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
【解答】解:
A、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测出丝圈长度L偏大,则直径会偏大;故B错误;
C、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偏低,故C错误;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读数大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实际体积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15.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小明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的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
①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②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
③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④胶头滴管滴出每1滴果汁的体积
⑤榨取苹果汁和橙子汁的体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答】解: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本实验的变量是苹果汁与橘子汁,必需控制的是: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胶头滴管滴出每1滴果汁的体积(保证每滴体积相等),最终根据滴数来判断含量高低,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榨取苹果汁和橙子汁的体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为22.25 。
(2)七年级小明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为180 。
(3)一个鸡蛋的体积约50 。
【解答】解:(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为22.25mm。
(2)七年级小明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为180cm。
(3)一个鸡蛋的体积约50cm3。
故答案为:mm;cm;cm3。
17.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需要借助的仪器是 。
(2)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该蜗牛壳的直径。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读数应记作 。
【解答】解:(1)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
(2)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甲,读数为:5.31cm﹣2.00cm=2.31cm。
故答案为:(1)放大镜;(2)甲;2.32cm。
18.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度往往直接决定科学研究的成败。
(1)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
(2)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有 (填序号)。
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者
③测量环境
【解答】解:(1)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示数分别为:﹣7℃、6℃、﹣4℃、﹣7℃,当日的最大温差为6℃﹣(﹣7℃)=13℃。
(2)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①测量工具、②测量者、③测量环境都属于产生误差原因。
故答案为:(1)13 (2)①②③。
19.如图是小明赏花后绘制的三种花的图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查阅检索表可知,图中 (填“甲”、“乙”或“丙”)是桃花。
(2)同一株樱花树上的樱花花色也有差异,这是生物的 现象。
(3)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耐寒性强的梅花叶片有锯齿,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解答】解:(1)由上图3b知桃花枝条表面无刺,1b知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故结合题图可知:乙为桃花。
(2)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子代与亲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同一株樱花树上的樱花花色也有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所以,边缘有锯齿有助于适应寒冷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
(1)乙。
(2)变异。
(3)适应。
20.某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000多种。
(1)该湿地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
(2)小菁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田鼠、草鱼、青蛙
乙 蜜蜂、蚯蚓、虾
(3)图2表示湿地内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 ;
【解答】解:(1)这些鸟类的体温是恒定的,因为它们属于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而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表格内,甲类动物包括燕子、田鼠、草鱼、青蛙,它们都有脊柱;而乙类动物包括蜜蜂、蚯蚓、虾,它们都没有脊柱。他是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来分类的。
(3)图2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水生昆虫→鱼→白鹭、水草→水生昆虫→白鹭、藻类→虾→白鹭、藻类→虾→鱼→白鹭。此外,水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在争夺阳光、养料等资源。
故答案为:(1)恒定;外骨骼;
(2)动物体内有无脊柱;
(3)4;水草→水生昆虫→鱼→白鹭(水草→水生昆虫→白鹭、藻类→虾→白鹭、藻类→虾→鱼→白鹭)(任选其一);
2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层”或“外层”)。
(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 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
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
【解答】解:(1)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说明酒精灯火焰的外层温度最高。
(2)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D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
故答案为:
(1)外层;
(2)D。
22.为提高农田、公园等场所的生物多样性,人们会为各类昆虫提供不同类型的“旅馆”。
资料一:蚜虫极速繁殖会造成青菜大幅度减产,而搭建“昆虫旅馆”(如图甲)能发挥昆虫的重要作用,如养殖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蜜蜂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平衡。
资料二:大部分昆虫喜欢温度低、湿度高的地方,因此“昆虫旅馆”最好放在荫蔽处,且与人的活动场所具有一定距离,避免安全隐患。
(1)请根据资料一写出一条包含“七星瓢虫”的食物链 。
(2)如图乙,蜜蜂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推测其中具有运动和支持功能的部位是 。
【解答】解:(1)根据资料一中的信息,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而蚜虫会危害青菜。因此,可以写出这样一条食物链:青菜→蚜虫→七星瓢虫。
(2)蜜蜂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其中,胸部附着有翅膀和足,这是昆虫的运动器官。同时,胸部也具有一定的支持功能,以支撑整个身体的结构。因此,具有运动和支持功能的部位是胸部。
(3)大部分昆虫喜欢温度低、湿度高的地方,“昆虫旅馆”最好放在荫蔽处,且与人的活动场所具有一定距离。若要在如图所示区域中搭建“昆虫旅馆”,应选最适宜搭建的地点为A仓。
故答案为:(1)青菜→蚜虫→七星瓢虫;
(2)胸部;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3.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科研人员为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均值)
A 不套袋 87.22克 15.97%
B 无纺布袋 88.29克 16.18%
C 塑料袋 88.91克 16.15%
D 蜡纸袋 89.47克 16.52%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
(2)从探究的角度分析,“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属于 。 (填序号)
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猜测与假设
③制订计划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⑤检验与评价
⑥合作与交流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最好。
【解答】解:(1)为了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需要设置以是否套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如题表所示,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不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不套袋。
(2)实验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其中题干中表示获取事实与证据。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蜡纸袋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单粒果实质量更大,果实糖含量更高。
故答案为:(1)做对照;
(2)④;
(3)蜡纸袋。
24.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实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A、B、C三个容积不同的烧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直至蜡烛熄灭,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小实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有误,你认为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3)为此,小实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秒。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氧气多少影响。
(2)若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有氧气进入到烧杯中,烧杯中的氧气含量增多,蜡烛的燃烧时间将变长。
(3)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27秒+28秒+29秒)÷3=28秒。
故答案为:(1)氧气多少;(2)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有氧气进入到烧杯中;(3)28。
25.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作用是 。
(2)图丙是小明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多处错误,其中多画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转换器
(4)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组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解答】解:(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素,需要用碘液染色才能看清楚结构。
(2)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具备叶绿体,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才可能有叶绿体存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3)图丁到图戊,需要先将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丁气孔在视野下方,显微镜呈倒像,应该向下移动。然后转到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得物像更加清晰。
(4)移动过程中转换器、光圈一般不会发生变化,题干中同学能观察到圆形的明亮的视野,证明对光也没有问题,可能是装片未被压片夹固定,装片发生移动。
故答案为:(1)对细胞进行染色(或使细胞核着色,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2)叶绿体
(3)②⑤④
(4)装片没有被压片夹固定住(或装片发生移动)
26.小明发现建筑物中的柱子有大有小且形状各异,承重大小也不相同。他猜想:柱子的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周长等因素有关。查阅资料获知,柱子的承重效率可以用承重比(柱子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与柱子质量的比值)表示,承重比越大,承重效率越高。为研究柱子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的关系,他开展如下探究:
①用纸板制成高度和周长相同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空心模型(如图)。
②测出模型的质量。
③测量模型的最大承重质量。多次重复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组别 横截面形状 周长/厘米 承重比
1 30 3116
2 30 3319
3 30 3514
4 30 3776
5 30 ?
(1)研究模型承重效率与横截面形状关系时,除横截面周长、高度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一个)
(2)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格中第5组的承重比 (填“大于3766”“小于3116”或“大于3116小于3766”)。
【解答】解:(1)实验中要探究模型承重效率与横截面形状关系,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只改变横截面的形状,横截面周长、高度相同、模型纸板种类相同。
(2)1、2、3、4组实验,模型材料、高度、周长相同而横截面形状不同,且当横截面的棱数越多时,承重比越大,承重效率越高,因此可得结论为:材料、高度、周长等相同时,横截面的棱数越多,柱子的承重效率越高。
(3)柱子横截面周长一定时,随棱数增加柱子的承重效率增大,横截面为圆形的柱子,其棱数可视为无数条,因此其承重效率最大,也就是要大于第4组的3776。
故答案为:(1)纸版种类;(2)材料、高度、周长等相同时,横截面的棱数越多,柱子的承重效率越高;(3)大于3776。
27.为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小科同学将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选择无风的环境,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相同的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下。
(1)小科想测量一张A4纸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张平整的A4纸,比较准确地测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小科这种测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小科将四张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纸,分别叠成如图所示的四种形状纸飞机。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表一数据。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的关系(注:A4纸张的厚度以10微米递增)
纸张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飞行平均距离/厘米 352 627 575 410
该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
形状飞行距离纸张大小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头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3)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如何制作纸飞机能飞的更远?答: 。
【解答】解:(1)一张A4纸的厚度数值太小,无法直接使用刻度尺测量,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张平整的A4纸,比较准确地测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小科这种测量方法叫累积法;
(2)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需控制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相同,只改变纸张厚度,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而小温同学将不同厚度、大小相同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进行实验,故该设计不合理,理由是没有控制纸飞机的形状相同;
(3)由表一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90克/微米厚度的纸张折成的纸飞机飞行距离最远;由表二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波浪型的纸飞机飞行距离最远,故结合表一和表二可知选择90克/微米厚度的纸张折成波浪形的飞机能飞的更远。
故答案为:(1)累积法;(2)不合理;没有控制纸飞机的形状相同;(3)选择90克/微米厚度的纸张折成波浪形的飞机能飞的更远。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28.学校开展细胞模型制作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所示。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1﹣2处 缺失 结构不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被评定良好,为使该模型“指标a”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根据评价指标b,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请说明理由 。
【解答】解:(1)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因此,植物细胞模型图示中缺少细胞壁和线粒体,故在模型的最外层添加上缺少的细胞壁,在模型内部(细胞质)添加线粒体。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用网眼很小细纱网代表细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故答案为:
(1)模型的最外层添加上缺少的细胞壁,在模型内部(细胞质)添加线粒体。
(2)网眼很小的细纱网;细纱网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9.某研究机构对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括苍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所示: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灌草丛
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
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
(1)本次调查能否记录下括苍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 (选填“能”或“不能”)。
(2)由表可知,鸟类物种数在 (选填表格中的植被类型)中最少。
(3)哺乳动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
【解答】解:(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即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题中研究机构在大围山选择了40个位点进行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不可能记录下大围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鸟的种类在针叶林中最少。
(3)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故答案为:
(1)不能。
(2)针叶林。
(3)胎生、哺乳。
30.小德对硬币的尺寸进行了测量,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测定硬币的直径,应采用方法 。
(2)然后,采用累积法测量硬币的厚度,测得10枚硬币叠在一起的总高度为2.50cm,则1枚硬币的厚度为 mm。若测量过程中皮尺拉的过紧,则硬币的实际厚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
(3)最后,采用排水法测定硬币体积。小德先将10枚硬币放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再取出硬币,测量剩余水的体积V1,这会导致测得的硬币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进行实验改进,先测出水的体积为V3,再将硬币投入,读出体积为V4,则1枚硬币的体积为 。
【解答】解:(1)测一元硬币直径,应采用辅助工具法测量圆的直径,借助两块直角三角板卡住硬币,一端与某个整刻度对齐且贴近被测物体,能测出硬币的直径,应采用方法二;
(2)一元硬币的厚度较小,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就能测量出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测得10枚硬币的厚度为2.50cm=25.0mm,所以1枚硬币的厚度为2.5mm,若皮尺过紧,测量值偏小,测量的厚度小于实际厚度;
(3)小德先将10枚硬币放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再取出硬币,测量剩余水的体积V1,取出硬币时,会沾有水,使的测量体积会偏大;
先测出水的体积为V3,再将硬币投入,读出体积为V4,则1枚硬币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1)方法二;(2)2.5;大于;(3)偏大;。
31.浮游藻类监测是水质检测的重要工作。小德对附近河流进行取样分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一种神奇的单细胞生物。
(1)图甲是两种状态下的观察视野,从视野a到视野b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切换高倍镜,并调节 ,直至画面清晰。
(2)此时发现画面亮度过低,小德将平面镜切换为凹面镜,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增加画面亮度: 。
(3)由于装片内水量过多,该单细胞生物移动速度过快,不易观察,可采取的措施有: 。
【解答】解:
(1)图甲是两种状态下的观察视野,视野a放大倍数小,视野b放大倍数大,从视野a到视野b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切换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画面清晰。
(2)此时发现画面亮度过低,小德将平面镜切换为凹面镜,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增加画面亮度:调节遮光器,增大光圈。
(3)由于装片内水量过多,该单细胞生物移动速度过快,不易观察,可采取的措施有:利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侧边吸取多余水分(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故答案为:
(1)细准焦螺旋;
(2)调节遮光器,增大光圈;
(3)利用吸水纸从盖玻片侧边吸取多余水分(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七上第1~2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下不属于科学进步带来便利的是(  )
A.使用机器人扫地 B.乘坐高铁出行
C.用CT诊断病 D.汽车行驶排放尾气
2.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点亮了亚运主火炬。下列能作为“数字人”是否为生物的证据是(  )
A.能否繁殖 B.能否走动 C.能否微笑 D.能否对话
3.如图是我省海宁市紫薇高级中学刘浩宇同学发现的新物种——海宁卵角蚁。据图判断它属于( )
A.线形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软体动物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体积 D.测水温
5.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每袋大约2L
B.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dm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D.初中生的身高大约1.65m
6.如图为测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苍南灵溪塘河生态公园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公园。园内生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条食物链。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昆虫→青蛙→蛇 B.草→昆虫→食虫鸟
C.鲫鱼→水蚤→藻类 D.阳光→藻类→鲫鱼
8.如图是一款“暖心熊自发热鞋垫”,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请你估测“自发热鞋垫”在使用时温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9.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10.小华制作了仿生飞行器(如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仿生体形特点,机体呈流线型
B.仿生骨骼特点,材料坚硬厚重
C.仿生视觉特点,摄像头高清
D.仿生翅膀特点,机翼轻盈可折叠
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枯叶蝶的体色和周围落叶的颜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2.关系图在科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图Ⅰ、Ⅱ、Ⅲ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右图逻辑关系的是(  )
选项 Ⅰ Ⅱ Ⅲ
A 界 门 纲
B 恒温动物 鱼类 两栖类
C 脊椎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D 种子植物 藻类 苔藓类
13.小马在校园内采集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的二歧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藻—P B.银杏—Q C.桂花—R D.苏铁—S
14.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马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她判断一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小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
15.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小明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的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
①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②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
③胶头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数
④胶头滴管滴出每1滴果汁的体积
⑤榨取苹果汁和橙子汁的体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为22.25 。
(2)七年级小明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为180 。
(3)一个鸡蛋的体积约50 。
17.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需要借助的仪器是 。
(2)小明利用刻度尺测量该蜗牛壳的直径。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读数应记作 。
18.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度往往直接决定科学研究的成败。
(1)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
(2)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有 (填序号)。
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者
③测量环境
19.如图是小明赏花后绘制的三种花的图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查阅检索表可知,图中 (填“甲”、“乙”或“丙”)是桃花。
(2)同一株樱花树上的樱花花色也有差异,这是生物的 现象。
(3)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耐寒性强的梅花叶片有锯齿,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0.某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1000多种。
(1)该湿地公园是鸟类的天堂,已经发现有白鹭、杜鹃等50余种,这些鸟类的体温 (填“恒定”或“不恒定”);湿地内昆虫也较多,昆虫体表都有一层保护身体的 。
(2)小菁将湿地内某些动物分为甲、乙两类,如表所示,他是依据 这一特征来分类。
类别 动物名称
甲 燕子、田鼠、草鱼、青蛙
乙 蜜蜂、蚯蚓、虾
(3)图2表示湿地内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 ;
21.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小马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2秒后取出,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由此得出结论:酒精灯 温度最高(选填“焰心”或“内层”或“外层”)。
(2)小红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并且老师告知在对试管加热时,如果火焰温度长时间在600℃以上过久,可能使试管受热不均,造成试管破裂。由图甲曲线可知,对物体进行加热时,应选择 范围内的火焰高度最合适(填字母)。
A.0﹣1.5cm
B.1.5﹣3.0cm
C.3.0﹣4.5cm
D.4.5﹣6.0cm
22.为提高农田、公园等场所的生物多样性,人们会为各类昆虫提供不同类型的“旅馆”。
资料一:蚜虫极速繁殖会造成青菜大幅度减产,而搭建“昆虫旅馆”(如图甲)能发挥昆虫的重要作用,如养殖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蜜蜂能够帮助植物传粉,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平衡。
资料二:大部分昆虫喜欢温度低、湿度高的地方,因此“昆虫旅馆”最好放在荫蔽处,且与人的活动场所具有一定距离,避免安全隐患。
(1)请根据资料一写出一条包含“七星瓢虫”的食物链 。
(2)如图乙,蜜蜂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推测其中具有运动和支持功能的部位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3.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科研人员为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均值)
A 不套袋 87.22克 15.97%
B 无纺布袋 88.29克 16.18%
C 塑料袋 88.91克 16.15%
D 蜡纸袋 89.47克 16.52%
(1)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 。
(2)从探究的角度分析,“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属于 。 (填序号)
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猜测与假设
③制订计划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⑤检验与评价
⑥合作与交流
(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最好。
24.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实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A、B、C三个容积不同的烧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直至蜡烛熄灭,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表。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小实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有误,你认为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
(3)为此,小实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秒。
25.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碘液的作用是 。
(2)图丙是小明绘制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该模式图中存在多处错误,其中多画的结构是 (填结构名称)。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若要使视野丁变为视野戊,请选择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
②向下移动玻片
③调节粗准焦螺旋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转换器
(4)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组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26.小明发现建筑物中的柱子有大有小且形状各异,承重大小也不相同。他猜想:柱子的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周长等因素有关。查阅资料获知,柱子的承重效率可以用承重比(柱子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与柱子质量的比值)表示,承重比越大,承重效率越高。为研究柱子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的关系,他开展如下探究:
①用纸板制成高度和周长相同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空心模型(如图)。
②测出模型的质量。
③测量模型的最大承重质量。多次重复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组别 横截面形状 周长/厘米 承重比
1 30 3116
2 30 3319
3 30 3514
4 30 3776
5 30 ?
(1)研究模型承重效率与横截面形状关系时,除横截面周长、高度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一个)
(2)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表格中第5组的承重比 (填“大于3766”“小于3116”或“大于3116小于3766”)。
27.为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小科同学将不同厚度、不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的纸飞机,选择无风的环境,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相同的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下。
(1)小科想测量一张A4纸的厚度,用一把毫米刻度尺和50张平整的A4纸,比较准确地测算出一张纸的厚度,小科这种测量方法叫 。
(2)在探究“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张厚度的关系”时,小科将四张厚度不同、大小相同的白色A4纸,分别叠成如图所示的四种形状纸飞机。在无风的环境下,在同一起点,以相同的发射速度和发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测得表一数据。
表一:纸飞机飞行距离与纸张厚度的关系(注:A4纸张的厚度以10微米递增)
纸张厚度/微米 80 90 100 110
多次飞行平均距离/厘米 352 627 575 410
该设计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表二:纸飞机飞行距离与飞机形状以及纸张大小的关系
形状飞行距离纸张大小 ①中翅型 ②平斗型 ③尖头型 ④波浪型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平均值(cm)
大(21cm×30.0cm) 446 272 234 539
中(18cm×28.0cm) 334 175 201 372
小(15cm×25.0cm) 171 146 176 188
(3)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如何制作纸飞机能飞的更远?答: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28.学校开展细胞模型制作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所示。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1﹣2处 缺失 结构不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被评定良好,为使该模型“指标a”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根据评价指标b,你会选择哪种材料? ,请说明理由 。
29.某研究机构对括苍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哺乳类进行调查。他们在括苍山选择了40个位点设置红外相机,当有动物经过各位点时,相机会自动拍照记录。根据所拍摄照片,统计了不同植被类型中鸟类和哺乳类的物种数,结果如表所示:
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灌丛和灌草丛
鸟类物种数 39 29 14 32
哺乳类物种数 12 11 9 11
(1)本次调查能否记录下括苍山所有的鸟类和哺乳类? (选填“能”或“不能”)。
(2)由表可知,鸟类物种数在 (选填表格中的植被类型)中最少。
(3)哺乳动物能提高后代成活率的原因是 。
30.小德对硬币的尺寸进行了测量,具体过程如下:
(1)首先,测定硬币的直径,应采用方法 。
(2)然后,采用累积法测量硬币的厚度,测得10枚硬币叠在一起的总高度为2.50cm,则1枚硬币的厚度为 mm。若测量过程中皮尺拉的过紧,则硬币的实际厚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
(3)最后,采用排水法测定硬币体积。小德先将10枚硬币放入水中,测出总体积V2,再取出硬币,测量剩余水的体积V1,这会导致测得的硬币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进行实验改进,先测出水的体积为V3,再将硬币投入,读出体积为V4,则1枚硬币的体积为 。
31.浮游藻类监测是水质检测的重要工作。小德对附近河流进行取样分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一种神奇的单细胞生物。
(1)图甲是两种状态下的观察视野,从视野a到视野b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切换高倍镜,并调节 ,直至画面清晰。
(2)此时发现画面亮度过低,小德将平面镜切换为凹面镜,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增加画面亮度: 。
(3)由于装片内水量过多,该单细胞生物移动速度过快,不易观察,可采取的措施有: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