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山川之美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山川之美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5 20:47:25

文档简介

13 山川之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生能掌握 “颓”、“与”的读音并积累“歇”、“欲”、“颓”等常用文言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背诵。 2、美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学习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刚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常用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扎实,才能让学生们对本文的情感态度把握得更准确。因此我将本课的知识目标确定为:掌握“歇”、“欲”、“颓”等常用文言字词的解释;概括景物特点,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了解文章大意。文中有许多优美的景物描写,其中动静结合是主要的写作手法。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使学生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过程目标确定为:通过分析景物特点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而通过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而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是建立在把握景物特点、深刻体会文章优美意境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文意,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自豪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寄托了无数文人的无限情思。你能说几句描写山水的诗句吗?
活动2【讲授】听读感知
1、范读,引领学生走进多媒体配乐朗读所创设的情境。 2、指导朗读节奏。 3、互动掌握文言实词的意思。 4、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活动3【活动】美读理解
1、全文共计68个字,主要写的是什么? 2、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从哪些角度写的? 3、你觉得“美”在哪? 句式:我从 句中,读出了 之美。
活动4【练习】品读拓展
1、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传递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补充背景) 2、选择文中美景,写导游词,介绍一处风光。(范例)
活动5【作业】总结与作业
1、总结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情感。 2、作业布置 基础型:背诵并翻译全文。 拓展型:展开想象,细致描绘,把本文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写景的文字。
课件15张PPT。山川之美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虽然隐居山野,但朝廷还是经常派人向他咨询国家大事,当时人羡慕地称他为“山中宰相”。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颓( tuí) 与(y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释词语交辉:四时:俱:歇:颓:沉鳞:竞:欲:复:与:交相辉映四季都消散将要坠落潜游水中 的鱼争相再参与,欣赏欲界:人间译文:说一说 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你觉得“美”在哪?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我从 句中,读出了 , 体会到 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映 山的巍峨,水的清澈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我从 句中,读出了 , 体会到 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光的色彩,四季常绿色彩变化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我从 句中,读出了 , 体会到 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晚变化,动静相依晨昏变化想一想如此美景,传递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不少文人往往隐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 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自豪之情。写一写 选择一处美景写导游词。 示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各位游客,请看,远处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近前流动的小溪清澈见底,让我们陶醉在此,忘却烦恼吧。
山 ,古 。
高 ,清 。
两 ,五 。
青 ,四 。
晓 ,猿 。
夕 ,沉 。实 。
自 ,未 。
背一背作业布置基础型:背诵并翻译全文。
拓展型:展开想象,细致描绘,把本文扩写成20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如何描写景物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感谢您的光临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