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答案】:B
【解析】:密度是不变的,密度不随质量而变化,体积减半质量减半所以选B.
2.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装有氧气,当活塞A向左移动时,气缸不动,容器内氧气的密度将( )www-2-1-cnjy-com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当活塞A向左移动时,密封在容器中的氧气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增大,氧气变稀薄,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氧气的密度将变小。
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答案】:D
【解析】:密度大的物体其体积越大质量才越大,当体积较小时质量也较小,例如一卡车木材和一小块铁比较质量,木材质量一定大,故A错误;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但也有例外,例如水的密度就大于冰的密度,故B错误;密度是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和体积没有关系,故C错误。
4.有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5,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2倍,则甲的体积与乙的体积之比为( )21·世纪*教育网
A.1∶5
B.5∶1
C.4∶5
D.5∶4
【答案】:D
【解析】: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即=,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2倍,即 =。本题要求体积之比,将比值代入公式=,可计算出体积之比为5∶4。 21*cnjy*com
5.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1)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答案】:C
【解析】:从所给密度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个别情况,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固体的密度并不总是比液体的密度大,如干松木比所列的几种液体密度都小;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状态有关,如水在液态时与在固态时不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与实心铅块,密度大的体积小,故正确的答案为C。21cnjy.com
6.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小明的这个实验中,空烧杯的质量为14g,而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2g,故油的质量应为62g-14g=48g,故A选项错误。这个实验设计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故两者质量之差即油的质量。之后再把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量油的体积,这个过程中,由于油从烧杯中倒出时会有一定的残留,故量筒测出的油的体积会比原来烧杯中油的体积要小,故根据公式ρ=可知,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小,测出的密度就比真实值大。故选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
B.脚印的面积
C.脚印的深度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根据题意,整个过程中雪变成冰时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设人脚印的面积为S,雪的厚度为h雪,冰的厚度为h冰,脚印的深度为h脚印;则雪的质量为m雪=ρ雪Sh雪,冰的质量为m冰=ρ冰Sh冰,则ρ雪Sh雪=ρ冰Sh冰,解得ρ雪=。又知:h冰=h雪-h脚印,冰的密度已知,所以还需要测量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故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8.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
A.铜制成的
B.铁制成的
C.铝制成的
D.一样大
【答案】:A
【解析】:体积相同,根据m=ρV可知,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9.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 g,体积是8 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21教育网
物质
银
铜
铁
铝
陶瓷
密度(kg/m3)
10.5×103
8.9×103
7.9×103
2.7×103
2.3×103
A.铝
B.铜
C.铁
D.陶瓷
【答案】:D
【解析】:汤匙的密度为=2.3 g/cm3=2.3×103 kg/m3,和表中陶瓷的密度相同,由此我们可知,此汤匙可能是用陶瓷做成的。
10.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 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2×103 kg/m3
D.1.75×10 kg/m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知,用同一个玻璃瓶来盛满两种不同的液体,其体积相等,故可根据体积相等,即V水=V液,由,列式为:,由此可知ρ液=1.2×103 kg/m3。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 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 kg。
【答案】:4.6
【解析】:油的质量m=ρV=0.92×103 kg/m3×5×10-3 m3=4.6 kg。
12.一只瓶子能装500 g水,这只瓶子的容积是______ cm3,若用这只瓶子装酒精,则最多能装____ 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
【答案】:500 0.4
【解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利用变形公式V=可求出。再装酒精时,酒精的体积就是前面求得的瓶子容积,利用公式m=ρV求出酒精的质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刘明做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时,在测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右侧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 。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再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
【答案】:取出最小砝码后,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 3.17
【解析】: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右侧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取出最小砝码后,向右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根据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50 g+10 g+3.4 g=63.4 g,则小石块的密度ρ===3.17 g/cm3。21·cn·jy·com
14. 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 g。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 kg/m3。www.21-cn-jy.com
【答案】:小 151 1.2×103
【解析】:测量大米密度的原理是ρ=,若把大米间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大米的体积偏大,从而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小;要准确测量大米的密度,关键是准确测量大米的体积,在这里采用的是排水法,即通过测量排开水的体积来测量大米的体积,则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m1-(m2-m米)=143g-(151g-48g)=40g,大米的体积为V米=V排===40cm3,该大米的密度为ρ===1.2g/cm3=1.2×103kg/m3。2·1·c·n·j·y
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如需要请写出必要的公式及步骤)
15.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右盘有20 g、5 g的砝码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g。【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DCAB (2)26.4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1)若先测石块体积,将石块拿出时上面会沾有水,造成误差,要减小误差,需先测出石块的质量,后测量石块的体积,所以顺序为DCAB;(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所以石块的质量为m=20 g+5 g+1.4 g=26.4 g。2-1-c-n-j-y
16.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来源:21cnj*y.co*m】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平衡螺母 (2)32 (3)14 (4)2.29 (5)偏小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瓷片的质量是20g+10g+2g=32g。
(3)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2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为40mL-26mL=14mL=14cm3。(4)ρ===2.29g/cm3。(5)因为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瓷片的体积,由ρ=可知,测量结果偏小。【版权所有:21教育】
本人声明:本资源属本人原创作品,授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发行。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
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2.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装有氧气,当活塞A向左移动时,气缸不动,容器内氧气的密度将(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不能确定
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密度大的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一定大
4.有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2/5,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2倍,则甲的体积与乙的体积之比为( )
A.1∶5
B.5∶1
C.4∶5
D.5∶4
5.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1)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6.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7.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着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
B.脚印的面积
C.脚印的深度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8.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其中质量最大的是( )
A.铜制成的
B.铁制成的
C.铝制成的
D.一样大
9.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 g,体积是8 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
物质
银
铜
铁
铝
陶瓷
密度(kg/m3)
10.5×103
8.9×103
7.9×103
2.7×103
2.3×103
A.铝
B.铜
C.铁
D.陶瓷
10.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 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 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1.2×103 kg/m3
D.1.75×10 kg/m3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 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 kg。
12.一只瓶子能装500 g水,这只瓶子的容积是______ cm3,若用这只瓶子装酒精,则最多能装____ 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
13.刘明做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时,在测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右侧的位置,则接下去的操作应是 。天平平衡时,右盘里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再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20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
14. 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 g。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 kg/m3。
三、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如需要请写出必要的公式及步骤)
15.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2)测量石块质量时,右盘有20 g、5 g的砝码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g。
16.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