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巩固·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腐蚀标签 B.腐蚀胶头
C.读数偏大 D.引起失火
【答案】A
【详解】A、倾倒液体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桌面上的污染物会随塞入瓶污染药品,“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符合题意;
B、倒持胶头滴管,会造成滴管内的残液倒流腐蚀胶头,“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C、俯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数,读数会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数,即读数偏大,“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造成上方酒精灯中的酒精溢出引起酒精失火,“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吴想测量1角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此方法不能保证测出的就是硬币的直径,故A不符合题意。
BC.借助两个直角板卡住硬币,且两直角板与刻度尺对齐,才能正确测出硬币直径,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测量的起点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此时的读数要小于真实的直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 B.37.1℃、38.4℃、37.6℃
C.37.3℃、37.3℃、37.3℃ D.37.3℃、38.4℃、38.4℃
【答案】D
【详解】因为37.1℃<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则第一位同学的体温为37.3℃;因为38.4℃>37.3℃,所以体温计的示数变大,显示为38.4℃,即第二位同学的示数为38.4℃;因为37.6℃<38.4℃,所以体温计示数不变,显示为38.4℃。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避役的体色可以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是骆驼刺对荒漠干旱环境的适应。发达的根系可以帮助骆驼刺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A不符合题意。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皮下脂肪很厚,这也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帮助海豹在寒冷的海域中维持体温,避免冻伤,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这是蚯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这一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它描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
D.避役(即变色龙)的体色可以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避役对环境的适应。通过改变体色,避役可以更好地伪装自己,避免天敌的捕食,同时也有利于捕食猎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金鱼”是动物,但“捕蝇草”是植物,不属于动物,A错误。
B.“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都是“动物”的分类,B正确。
C.“两栖类”和“爬行类”并不限定在“陆生动物”内,它们包含了很多水生物种,C错误。
D.“无脊椎动物”和“刺胞动物”不是并列关系,“刺胞动物”与“软体动物”是并列关系,D错误。
故选B。
6.小宁通过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观察到更大且清晰的细胞结构,通过操作显微镜下列结构(其中⑥是光圈)可以实现的是( )
A.②④⑥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⑤⑥
【答案】A
【分析】①是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②是细准焦螺旋,可小幅度升降镜筒,能使物像更加清晰;③是目镜,也对物体起放大作用;④是转换器,其作用是转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⑤是物镜,对物体起放大作用;⑥是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⑦是反光镜,能调节光线强弱。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看到更大的细胞结构,需要增大放大倍数,这就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 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小幅度升降镜筒,能使物像更加清晰。 转换器可以转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光圈和反光镜可调节光线的强弱,合适的光线强度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②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加清晰;④转换器可以转换为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从而增大放大倍数,看到更大的细胞;⑥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当转换为高倍镜后,视野可能会变暗,可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便于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风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瓣可以捣碎染指甲而得此名,风仙花细胞内的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经过的结构有( )
A.液泡细胞核细胞膜 B.液泡细胞膜细胞壁
C.叶绿体液泡细胞膜 D.叶绿体→细胞膜→细胞壁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
【详解】仙花细胞内的色素存储在液泡中。当这些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时,它们需要经过一系列细胞结构的运输。首先,色素从液泡中释放,这是其存在的初始位置。接着,色素分子需要通过细胞膜,这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边界,控制着物质的进出。最后,色素分子穿过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提供了细胞的形状和机械强度。因此,凤仙花细胞内的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经过的结构顺序是液泡、细胞膜、细胞壁。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最近,科研人员在云南红河发现距今2.44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长尾红河龙”。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其长尾有助于其在浅海游泳 B.用鳃呼吸
C.该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其体表有角质鳞片
【答案】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膈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详解】A.长尾红河龙生活在水中,长尾有助于游泳,故A正确。
B.长尾红河龙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故B错误。
C.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该动物属于爬行动物,也属于脊椎动物,故C正确。
D.长尾红河龙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故D正确。
故选B。
9.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答案】C
【详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也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
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
【答案】D
【详解】A.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发生紧急情况时,能随手拿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以防发生危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可以有效减轻化学试剂对皮肤的伤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集中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以防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将三个区域上方全部覆盖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B.一边用潮湿的土壤一边用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
C.1min后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无影响
D.为了节约实验资源,可选用2条蚯蚓进行实验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详解】A.用黑纸板覆盖住三个区域,是为了排除光照的影响,这个实验不是为了探究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环境,而是研究其对湿度的反应,A错误。
B.使用潮湿和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以观察蚯蚓对不同湿度环境的偏好,B正确。
C.若各个区域都存在蚯蚓,需要延长时间观察,1分钟时间太短;或说明变量对蚯蚓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不能直接说明无影响,C错误。
D.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使用更多的蚯蚓样本,2条蚯蚓不足以得出可靠结论,D错误。
故选B。
12.在古诗词中,我们常常能遇见各种植物的美丽身影。结合你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以下诗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诗句中描写的竹子为裸子植物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诗句描绘春天西湖水面长满藻类植物
C.“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这里提到的“青苔”,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句中的梅花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详解】A.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的竹子是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A错误。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诗句描绘春天西湖水面长满藻类,故呈绿色,B正确。
C.“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中的青苔是苔藓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有茎、叶的分化,C错误。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梅花是被子植物,通过开花和种子繁殖,而非通过孢子繁殖,D错误。
故选B。
13.武陵腹水草是中国科学院胡光万研究团队命名的新物种。该植物会在顶端开紫红色小花,并可借助种子繁殖。如图是车前草、武陵腹水草、爬岩红的二歧分类检索表(部分)。关于这三种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武陵腹水草与车前草的共同点最多 B.该分类表中,最小的分类等级是科
C.武陵腹水草与爬岩红亲缘关系最近 D.共同的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
【答案】C
【分析】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
【详解】A.武陵腹水草与爬岩红同属,与车前草同科,属比科小;武陵腹水草与车前草的共同点最少,A错误。
B.该分类表中,最小的分类等级是种,最大的分类等级是科,B错误。
C.武陵腹水草与爬岩红同属,与车前草同科,属比科小;因此,武陵腹水草与爬岩红亲缘关系最近,C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由二歧分类检索表可知,车前草、武陵腹水草、爬岩红共同的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科,D错误。
故选C。
14.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标本,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详解】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B。
15.一支温度计刻有100个均匀的小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80格,则此温度计测量范围是( )。
A.0℃~100℃ B.℃~140℃
C.℃~120℃ D.℃~105℃
【答案】B
【详解】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为
2℃
由于该温度计第30格下面有30格,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2℃×30) =-60℃
第80格上面还有20格,则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
100℃+2℃×20=140℃
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60℃~140℃。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6.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图丙中, 气温为 ℃。
【答案】(1)44
(2)0.75
(3)-7
【解析】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
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
(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即气温为 - 7℃。
17.我们学习科学,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请选择仪器下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是 。
(2)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
【答案】(1)d
(2)e
(3)cf
【解析】
(1)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是试管;故选:d;
(2)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烧杯;故选:e;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cf。
(1)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是试管;故选:d;
(2)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烧杯;故选:e;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cf。
18.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号表示)。
【答案】④③②⑥⑤①;③;⑥
【解析】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9.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答案】(1)下降
(2)逆时针
【解析】
(1)以逆时针方向转动A,相当于操作者向外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将下降。
(2)视野中叶绿体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显微镜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颠倒,可知实际上叶绿体的移动方向为逆时针。
20.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
(2)水杉树没有骨骼,但笔直挺拔,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结构名称)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帮助呼吸,故水杉耐水耐湿。决定这一特征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的 内。(填数字)
【答案】(1)A
(2)细胞壁
(3)3
【解析】
(1)野鸭是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等结构,可知A是野鸭细胞。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起到支持的作用,所以水杉树等植物没有骨骼但笔直提拔。
(3)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内,即图中的3中。
21.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
(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共同点
(填“越多”或“越少”) 。
(2)如图所示是二月兰的花,请你判断,它是种子植物中的 (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3)二月兰属于罂粟目白花菜亚目。罂粟属于罂粟目罂粟亚目,“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二月兰和罂粟在分类学上 (填“是”或“不是”)同一科的生物。
【答案】(1)种;越多
(2)被子植物
(3)不是
【解析】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等级越低,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密切;
(2)二月兰的种子有种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3)“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二月兰和罂粟同目不同亚目,科比亚目的分类单位小,故在分类学上不属于同一科的生物。
22.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 呼吸,体温 ,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请你写出保护珍稀动物的一种措施 。
【答案】鳃;不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1、鱼类的特征
呼吸方式: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鳃丝上布满了毛细血管,当水从鱼口流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会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会从毛细血管中排出到水中,从而完成气体交换。这是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体温特点: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像恒温动物(如鸟类和哺乳动物)那样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这种体温调节方式使得鱼类对环境温度的依赖性较强,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可能对它们的生存产生较大影响。
2、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划定特定的区域,保护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使珍稀动物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繁衍生息。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3分,共42分)
23.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①图中四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②正确的测量方法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
(2)如图所示,有两种不同类别的温度计。其中图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
【答案】(1) AC 3.30
(2)-12
【解析】(1)[1]A.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A正确;
B.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B错误;
C.图中刻度尺带刻线的一侧与物体紧贴,且从0刻线开始起测,使用符合要求,故C正确;
D.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 故D错误。
故选AC。
[2]A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C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小,测量精确度更高,则读数为3.30cm。
(2)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刻线数值往下越来越大,表示为零下的温度,则读数为-12℃。
24.为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
(2)选择正确方法后测量结果如图一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会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B.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D.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二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图二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
【答案】(1)乙
(2)10mL
(3)A
(4)c
【解析】
(1)甲同学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注水,再取出石块,取出石块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量的水的体积V2偏小,从而使石块体积的测量值偏大。
乙同学先测量水的体积V1,再放入石块测量总体积V2,再石块体积 ,这种方法更准确,所以应选择乙同学的做法。
(2)由图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放入石块前水的体积20mL,放入石块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
(3)A 选项: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会使测量的总体积V2偏大,所以测量结果偏大,该选项正确。
B 选项: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使读数V1偏大,而V=V2-V1,V2不变,V1偏大,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
C 选项: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会使读数V2偏小,V=V2-V1,V1不变,V2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
D 选项: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水滴溅出会使V2偏小,V=V2-V1,V1不变,V2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
(4)选择能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气体体积,需要将气体通入集气瓶中,把集气瓶中的液体压入量筒中,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图二装置中,c 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气体从短管进入,将液体从长管压入量筒中。
25.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认识显微镜】
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的镜头。图2中能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填序号)。
(2)【制作装片】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观察】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切换目镜的放大倍数 B.调节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4)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3次,分别得到下图三种观察结果。A、B、C视野最暗的是 。
(5)【制作模型】
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3)。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6)【评价】
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 2 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7)【改进】
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
【答案】(1)BD
(2)生理盐水
(3)A
(4)C
(5)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
(6)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
(7)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B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CD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图二中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BD;
(2)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而变形;
(3)转动转换器是切换物镜的放大倍数,而不是目镜的放大倍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视野最暗的是C,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并没有调整光圈或反光镜来调节视野的亮度,C图中物像放大倍数最大,视野范围最小,也就最暗,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该模型存在的错误是: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液泡结构。因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该模型中出现了液泡;
(6)评价量表中“环保与成本”一栏可补充如下: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对照表中“合格”“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和“待改进”的“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优秀”对应的应该是“材料环保且成本较低”;
(7)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26.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
(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
(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答案】(1)31
(2)60
【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则1cm代表的温度为。
(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27.科学兴趣小组在“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实践活动中,要求选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和检索表。下表是小科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1)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2)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3)如下图是兴趣小组对上述四种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判断丙代表的植物是 。
1a无花……………………21b有花……………………32a 无根……………………甲2b有根………………………乙3a叶缘带锯齿……………丙3b叶缘光滑平整………丁
【答案】(1)葫芦藓或苔藓植物
(2)合格,表中只有苔藓、蕨类和被子三类植物,或红叶石楠和桂树都是被子植物。
(3)红叶石楠
【解析】
(1)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常存在于阴暗潮湿并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属于苔藓植物——葫芦藓。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金毛狗蕨属于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桂树都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类植物,因此评价等级为合格。
(3)甲无花,表示葫芦藓、金毛狗蕨;乙有花、叶缘光滑平整,表示桂树;丙有花、叶缘带锯齿,表示红叶石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基础巩固·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其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腐蚀标签 B.腐蚀胶头
C.读数偏大 D.引起失火
2.小吴想测量1角硬币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
A. B.
C. D.
3.用体温计测得小科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依次测量其他三位同学的体温,如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为37.1℃、38.4℃、37.6℃,那三次测量结果应是( )
A.37.1℃、37.3℃、37.3℃ B.37.1℃、38.4℃、37.6℃
C.37.3℃、37.3℃、37.3℃ D.37.3℃、38.4℃、38.4℃
4.下列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其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避役的体色可以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5.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6.小宁通过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装片,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若要观察到更大且清晰的细胞结构,通过操作显微镜下列结构(其中⑥是光圈)可以实现的是( )
A.②④⑥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⑤⑥
7.风仙花又名“指甲花”,因其花瓣可以捣碎染指甲而得此名,风仙花细胞内的色素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经过的结构有( )
A.液泡细胞核细胞膜 B.液泡细胞膜细胞壁
C.叶绿体液泡细胞膜 D.叶绿体→细胞膜→细胞壁
8.最近,科研人员在云南红河发现距今2.44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长尾红河龙”。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其长尾有助于其在浅海游泳 B.用鳃呼吸
C.该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D.其体表有角质鳞片
9.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
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
11.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在一个长方形的盘子上,布置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环境区域,蚯蚓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活动。现在盘子中间区域放入10条蚯蚓,并用黑纸板将三个区域上方全部覆盖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蚯蚓喜欢明亮环境还是黑暗环境
B.一边用潮湿的土壤一边用干燥的土壤是为了进行对照
C.1min后发现三个区域都有蚯蚓,说明研究变量对蚯蚓分布无影响
D.为了节约实验资源,可选用2条蚯蚓进行实验
12.在古诗词中,我们常常能遇见各种植物的美丽身影。结合你所学的植物分类知识,以下诗句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诗句中描写的竹子为裸子植物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诗句描绘春天西湖水面长满藻类植物
C.“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这里提到的“青苔”,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句中的梅花属于蕨类植物,通过孢子繁殖
13.武陵腹水草是中国科学院胡光万研究团队命名的新物种。该植物会在顶端开紫红色小花,并可借助种子繁殖。如图是车前草、武陵腹水草、爬岩红的二歧分类检索表(部分)。关于这三种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武陵腹水草与车前草的共同点最多 B.该分类表中,最小的分类等级是科
C.武陵腹水草与爬岩红亲缘关系最近 D.共同的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
14.小金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15.一支温度计刻有100个均匀的小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80格,则此温度计测量范围是( )。
A.0℃~100℃ B.℃~140℃
C.℃~120℃ D.℃~105℃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6.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图丙中, 气温为 ℃。
17.我们学习科学,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为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请选择仪器下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容器是 。
(2)需要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是 。
(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
18.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号表示)。
19.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0.石井水库位于上浦镇,水库旁的水杉林,大片的水杉笔直挺拔,像一把把收拢好的巨伞插进水里,不时还有野鸭从树林中穿游而过,被誉为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请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并根据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可能是野鸭体细胞的是图 (选填“A”或“B”)。
(2)水杉树没有骨骼,但笔直挺拔,这与细胞结构中的 有关。(填结构名称)
(3)水杉有膝状呼吸根,能生出水面帮助呼吸,故水杉耐水耐湿。决定这一特征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的 内。(填数字)
21.科学上生物的分类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
(1)从生物分类的等级看,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之间共同点
(填“越多”或“越少”) 。
(2)如图所示是二月兰的花,请你判断,它是种子植物中的 (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3)二月兰属于罂粟目白花菜亚目。罂粟属于罂粟目罂粟亚目,“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间的一个分类单位,则二月兰和罂粟在分类学上 (填“是”或“不是”)同一科的生物。
22.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 呼吸,体温 ,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请你写出保护珍稀动物的一种措施 。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3分,共42分)
23.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如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①图中四种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②正确的测量方法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 厘米。
(2)如图所示,有两种不同类别的温度计。其中图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
24.为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
(2)选择正确方法后测量结果如图一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会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B.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D.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二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图二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
25.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改进模型作品等环节。
(1)【认识显微镜】
图1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是显微镜的镜头。图2中能将细胞结构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是 (填序号)。
(2)【制作装片】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这样做的目的是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观察】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切换目镜的放大倍数 B.调节反光镜——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
C.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 D.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4)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粗、细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3次,分别得到下图三种观察结果。A、B、C视野最暗的是 。
(5)【制作模型】
某同学利用不同颜色橡皮泥制作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型(如图3)。请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错误 。
(6)【评价】
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如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表,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结构完整,无缺失 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 结构不完整,有 2 处及以上缺失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材料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环保与成本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7)【改进】
根据量表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有同学认为用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代替橡皮泥制作细胞膜更合理,因为细纱网可以体现细胞膜 的功能。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26.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
(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
(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27.科学兴趣小组在“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实践活动中,要求选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和检索表。下表是小科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
植物种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1)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2)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3)如下图是兴趣小组对上述四种植物编制的检索表,请判断丙代表的植物是 。
1a无花……………………21b有花……………………32a 无根……………………甲2b有根………………………乙3a叶缘带锯齿……………丙3b叶缘光滑平整………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