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海底奇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讨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中“奇”的多元含义;
2、感受科幻小说的独特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难点:领略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与意义。
3学情分析
本文是《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片断,主要叙述了在鹦鹉螺号船上所见到的海底的一次奇特的景象。文章内容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一个“奇”字。可让学生自己来领悟“奇”,并且表达出来,六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是天真、爱幻想的,相信他们定会从文中发现一个美妙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板书“奇”,请同学们解释。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出“奇”在字典中的解释:
(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形怪状;奇特;奇耻大辱)(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出奇制胜)(3)惊异。(奇怪)
板书课题《海底奇光》,凡尔纳。
2、齐读全文,要求读得整齐响亮、字音正确。
对朗读进行简单评价,板书字词正音:粟sù、钵bō、蝾螈róngyuán、鲀tún、鲭qīng等。
活动3【讲授】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中的“奇”是什么意思?2、在文章中寻找“奇光”的地方,小组讨论,并进行圈划、概括,以“这是 __________ 的光”来说一说“奇”具体体现在哪里。
“奇”体现在:
(1)阴暗的海水突然有光;(出乎意料的;令人难测的)(2)格外耀眼、光彩夺目;(特殊的;非常的)(3)光源是微生物;(罕见的;特殊的)(4)微生物数量庞大;(特殊的;非常的)(5)光具有生命力、运动力。(罕见的;特殊的)
结合学生概括进行追问:
(1)文中的“无数海洋纤毛虫”,“无数”一词体现在哪里?
“在30立方厘米的海水中,这种微小生物的数量甚至可以高达25000个。”
比划概念,追问:将句子中具体数字删去,感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具体数字说明数量的多。
(2)“奇光”的“运动力”体现在哪里?
引入“我突然看到发亮的水层中有几道闪光,好像炽热大火炉里的熔铅流,又像加热到白热状态的金属块”分析“奇光”的特点。
通过去除多余部分后,“闪光像熔铅流,又像金属块”进行提示,感受表达效果的不同。
“熔铅流”——形,“金属块”——色/亮
活动4【活动】四、拓展
1、通过对于题目中“奇”的学习,可以看出编者为文章加的题目与文章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那么文章插图是否也符合文章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讨论,说一说看法。
插图上的海洋生物尽管都很漂亮,但是都并不能发光。
海洋生物色彩斑斓,尝试在文章中找一找,作者有没有写到颜色?
2、课文背景的引入:
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小说《海底两万里》连载于法国《教育与娱乐杂志》。
1894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公认「彩色摄影」革命性的大事。
作为一篇科幻小说,文中奇妙的海底世界,都是出自作者凡尔纳的想象。还有哪些他的设想已经被实现?
“八十天环游地球”、“大型潜水艇”、“人类登月”等。
活动5【讲授】五、小结
科幻小说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因其具有文学价值,更在精神上启蒙了人类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既是一份展望,又是一种预言。
活动6【作业】六、课后作业
1、观看一段视频,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形式造句,写一写你眼中的“海底奇观”;2、(选做)在造句中加入合适的内容与修饰,使之成为一个小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