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专版
极光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后,在地球磁极附近与高层大气发生碰撞而产
生的发光现象。2024年我国极光现象增多,5月和10月北京市观测到了极光现象。据此完
2025一2026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成3~5题
3.导致极光形成的高能带电粒子主要来自太阳的
地
理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
4.5月和10月的夜晚北京市观测极光现象的有利条件是
考生注意:
A.城乡灯光较暗
B.云雨天气较少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C.月球亮度较低
D.流星出现较少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5.2024年我国极光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A.处于太阳活动高峰期
B.太阳活动周期变长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地震、火山活动频发
D.我国气候趋于干旱化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器
1200万年前,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湖泊一一副特提斯海,现今的地中海为
其残留部分。该湖泊的水量是现今所有湖泊水量总和的10倍多,其中还生存过一些特有的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物种。后来由于气候变化,该湖泊急剧缩小,在690万到670万年前,湖泊的西南边被侵蚀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个缺口,湖水最终流入了地中海。据此完成6~7题。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诗中写道:“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中“牵牛织女”
6.副特提斯海形成的时期属于
兵
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二者在夜空中非常明亮。图1示意“银河”及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位置。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据此完成1~2题。
7.推测副特提斯海沿岸生存过的动物中可能有
A.原始无脊椎动物
B.恐龙
C.大型哺乳动物
D.中华龙鸟
螺
我国某地质勘探队在新疆某区域利用地震波勘探石油,该勘探区域地形完整,未经大规
模地质变动,且基本无地下含水层存在。图2示意勘探区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M、N代
表不同的地震波。据此完成8~9题。
波速/km/s)
0
12
图
500
1000
1.材料中诗句所指天体
1500
A.牛郎星属于恒星
B.织女星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2000
2500
C.牛郎星属于河外星系
D.织女星属于地内行星
3000
3500
2.银河系
4000
A.半径约为10万光年
B.主要由行星组成
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D.银心处天体密度较大
图2
地理(专版)试题
第1页(共8页)
地理(专版)试题
第2页(共8页)2025一2026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地理(专版)答案
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古诗为情景,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牛郎星和织女星自身能够发光,属于恒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属于银河系:水星和金星属于地内行星,
牛郎星和织女星不是地内行星。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古诗为情景,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
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银河系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银河系一直处于运动当中;
银心处亮度大,恒星数量多,天体密度较大。
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极光为情景,考查太阳大气层和太阳活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地球上的极光是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日冕层向地球地射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进人地球磁场较
强的磁极附近与大气碰撞产生的发光现象。
4.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极光为情景,考查极光观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区城认知、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拔5月和10月分别在春季和秋季,期间北京市云雨天气较少,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较高,利于极光
观测:城市灯光状况年内变化不大;大气透明度高,月球反射的太阳光会更容易到达地球,月球看上去会更亮,
并且月球亮度不仅受天气状况影响还受月相影响;流星对极光现象的观测影响较小。
5.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极光为情景,考查极光形成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拔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太阳活动强烈,故我国极光现象增多:太阳活动周期的长短对极光现象增多不产
生影响;地震、火山活动的发生对极光现象的发生没有影响;气候变化对极光现象的发生影响不大,且我国气候
并未出现干早化趋势。
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副特提斯海为情景,考查地质年代,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综合恩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副特提斯海形成于1200万年前,该时期属于新生代。
7.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副特提斯海为情景,考查地球的演化历史,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副特提斯海存在于新生代,此时恐龙,中华龙鸟和原始无脊椎动物都已灭绝,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8.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利用地震波勘探石油为情景,考查地震波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踪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N、波传播速度慢,应为横波,M波传播速度快,应为纵波,两者都可以传播能量。横波只
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传播介质较少,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9.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利用地震波勘深石油为情景,考查地震波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横波在2900米深度处突然消失,说明2900米以下介质可能为液态,可能为石油埋
藏区。
10.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以我国不同区城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为情景,考查大气的组成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我国春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区域是华东地区,秋季二氧化碳浓度最小的区域是西北
地区。
1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我国不同区城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为情景,考查大气的组成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春、秋季部分草木干枯,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较弱:夏季植被生长旺盛,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
较强,降低了二氧化碳浓度。
1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我国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为情景,考查大气的组成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调节空调温度,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都是中学生力
所能及的碳减排措施:减少氯氟碳化物的使用可以减轻臭氧层破坏:推广使用新能源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或者
社会人士。
1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14.答案C
命题透析本題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垂直方向上大气温度的变化,旨在考
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后又升高,大气密度
和气压逐渐增大: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