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6 07: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生物柴油与太阳能、风能同属新能源,是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动物油脂、地沟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柴油,在我国使用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柴油( )
A.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使用范围小 C.安全风险大 D.对环境污染小
2.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将( )
A.缓解能源紧缺 B.增加煤炭消耗
C.增加餐饮企业成本 D.导致地沟油增多
蒙古国煤炭赋存条件好,目前在产煤矿井99%是露天开采,品质较好的冶金煤和焦煤储量丰富。图1示意“2022年蒙古国主要商品占出口总量百分比”,图2为“2022年主要出口国及出口额所占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蒙古国出口的商品结构( )
A.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B.以农产品为主 C.以高科技产品为主 D.以矿产资源为主
4.2022年蒙古国最大的出口国是( )
A.韩国 B.俄罗斯 C.中国 D.日本
5.近年来,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煤炭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国内煤炭资源十分短缺 B.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且价格高
C.中国对优质炼焦煤需求增加 D.蒙古国煤炭开采技术提升很快
“川气东送”西起四川普光气田,东至上海。读“川气东送”主路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决定“川气东送”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分布 B.距离远近 C.河流流向 D.地势高低
7.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①带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
②带动气源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③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紧张局面
④保障途经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浙江省台州市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即通过奖励和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鼓励渔民们将海洋垃圾带回。下图是我国海洋垃圾的数量和质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中我国海洋垃圾主要类型是( )
A.海洋生物排泄物 B.海底垃圾 C.海面漂浮垃圾 D.海滩垃圾
9.海洋垃圾会( )
①危害海洋生物 ②影响船只航行安全 ③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④导致全球变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内容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A.人均占有量少 B.总量丰富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11.针对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当前可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②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代替常规能源
③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率④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25年3月1日是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正式通水60周年,该工程为淡水资源短缺的香港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下图为东深供水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12.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来自( )
A.珠江 B.东江 C.西江 D.北江
13.香港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
①面积狭小,储水困难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③人口密集,耗水量大④全年高温,降水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对香港的意义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香港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B.为香港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保障
C.为香港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
D.保障了香港的粮食安全
红树林是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图1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2为“某地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由图可知,有红树林海岸分布的大洲共(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6.红树林主要生长在(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北寒带
17.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将( )
①加剧海岸侵蚀 ②减轻海水污染 ③缩小海岸旅游空间 ④利于海洋生物生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下图示意黄芪在我国分布的部分地区。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不是黄芪主要分布区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甘肃省 C.青海省 D.陕西省
19.图中黄芪分布的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草地和水田 B.难利用的土地
C.林地和旱地 D.林地和水田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表1示意我国四类土地利用类型2013年、2023年面积(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建立耕地用途监测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图示意2022年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土地
21.我国耕地主要( )
A.位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B.包括旱地和水田
C.分布在高原、山地、盆地 D.为非可再生资源
22.要在第一时间获取我国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监测体系的信息应来自( )
A.电子地图 B.卫星影像地图 C.中国地形图 D.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
跨流域调水是合理调配水资源、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种重要措施。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工程的建成调水,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下图为跨流域调水工程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我国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东北地区缺水严重 D.南方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24.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5.受水区域主要为北京地区的调水工程是( )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C.引汉济渭工程 D.引滦入津工程
二、综合题
26.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简称“九三阅兵”)在北京成功举行。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其城市的正常运转与重大活动保障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下图示意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图、北京市气候类型图、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和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来看,北京主要位于 带,水资源储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也对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构成挑战。
(2)针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为北京人民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也为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我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
(3)南水北调就是将 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缺水的 地区和 地区。其中,中线工程可自流达北京;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都抽水北上,主要借助隋唐时期已有的河道—— 输送,北达山东、河北与天津。
(4)请结合北京市气候类型图及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别说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年日照时数长、风力强劲,“风光”资源居全国前列。2025年1月8日,“疆电入渝”工程全线贯通,该工程起于新疆哈密,途经甘肃、陕西、四川等省区,最终抵达重庆,线路全长2290公里,年输送电量可满足重庆约20%的用电需求。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新疆的清洁能源可直送中东部地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材料二:新疆在能源开发中仍面临挑战:本地电力消纳能力有限,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与亚欧枢纽定位不匹配;特色产业(如风电设备制造)规模小,产业链短……
材料三:“疆电入渝”工程线路图。
(1)新疆被称为“风光”大省,列举两种当地最具开发优势的清洁能源。
(2)说出“疆电入渝”路线主要跨越的地势阶梯和输出地的气候类型。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明“疆电入渝”工程对重庆发展的积极作用。
(4)针对材料二中新疆面临的挑战,提出三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具体措施。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12月11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实现多项全球首创,不仅实现了漂浮式风电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还为人类探索深远海能源开启全新篇章。
材料二:目前,阳江市气象局积极服务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10月,阳江全市海域已建成16个自动气象站,提供无间断观测数据,保证风电场发电量和发电效能;打造“天气场景+风电场景”智能化、定制化精细预报预警服务(如:实时监测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风电场可以及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保障人员和风场正常运行安全提供保障;同时长期气象数据使风电场能够选择更适合当地气象条件的设备,为风电机组的设计和选型提供参考。下图为阳江海上风电场位置图。
(1)列举阳江海上风电场可能遭遇的两种自然灾害。
(2)说出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优势条件。
(3)简述阳江建设海上自动气象站的意义。
(4)有人提议在深远海建设更多风电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C A A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B C A D C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C A
26.(1)平水
(2)南水北调
(3) 长江 华北 西北 京杭大运河
(4)自然原因:华北降水总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社会经济原因:城市人口密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需求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
27.(1)太阳能、风能;
(2)地势第二级阶梯;温带大陆性气候;
(3)①缓解能源短缺,保障工业用电;②优化重庆的能源消费结构;③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减少污染;④降低用电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4)①完善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快推进电力外送等通道建设;③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等。
28.(1)台风 风暴潮
(2)风能资源丰富、海域面积广阔、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
(3)实时监测气象要素、提前预警灾害、优化风电场运营等。
(4)赞同:深远海风能资源更丰富;减少对近海的影响; 扩大开发空间。 不赞同:建设成本高; 技术要求高;电力输送困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