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第一节《农业》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2课时: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课题 4.1.2 《农业》 单元 四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农业构成国民经济根基,为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输送基础原料。本章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始内容,承上启下:一方面衔接前三章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知识,实现自然地理向人文经济地理的过渡;另一方面为后续工业、交通运输等章节奠定基础。(2)本课时教材围绕“科技助力农业”展开,通过图4.6粮食产量变化、图4.7杂交水稻贡献、图4.8农业灌溉、图4.9农业机械化,呈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土地退化、资源短缺等问题,为后续可持续发展铺垫,注重图文结合与实践探究。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生产部门,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分析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条件,培养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素养。(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意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具备初步运用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地域分异的潜力。然而,对农业生产具体环节、部门间差异等实际认知普遍不足,城市学生群体尤为显著。部分学生对“杂交水稻、农业机械”等内容有生活认知,但对“设施农业的原理”理解不足,需通过案例分析、实践调查,帮助学生建立“科技—农业发展—人地协调”的联系。
重点难点 (1)重点: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设施农业的意义。(2)难点:设施农业调控环境的原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材料准备 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课堂学习活动任务清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什么是智慧农业 观看视频,了解“智慧农业”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我国的农业发展成就【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89—P90,读图4.6中国粮食年产量的变化,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有哪些积极变化?粮食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主要依靠什么手段?【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显著增加,从1949年的209公斤提高到2018年的471公斤,取得这一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②主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学习活动二】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0—P91,读图4.7至图4.9,回答问题。【问题引领】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农业科技领域,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结合图4.7,说说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结合课文图4.8和图4.9,试从水利设施、农业机械两方面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 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体现在: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等方面。②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新一代农业科学家,为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③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超过一半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转变,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学习活动三】我国农业面临的发展问题【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研读课文,说一说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有哪些?(2)想一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3)结合“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学习,举例说明,如何用科技解决农业问题?【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面临着人均耕地少、耕地退化、水资源 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见同步教学课件)②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如精准农业、生态农业)才能实现。(见同步教学课件)③发展高效农业,精准施肥,减少化肥使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缓解水资源短缺。【活动探究】了解设施农业的作用【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92,读图4.10智能温室系统,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1)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讨论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区发展设施农业需要调控的主要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水肥、光照、二氧化碳等)(2)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讨论我国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3)调查你家乡设施农业的使用情况,和同学分享你知道的案例。【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五种气候类型的调控重点有差异:温带季风区:冬季保温与夏季降温除湿;亚热带季风区:高温抑制与强降水防御;热带季风区:抗台风与降温除湿;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强光防护与水源高效利用;高原气候区:低温补热与紫外线防护。②四季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突破自然条件限制,扩大土地利用范围;缓解农业用地矛盾;提升土地利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等。③(见同步教学课件,略) 读图分析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特点,激发探究兴趣。研读课文,认识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聆听讲解,思考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分组探究,交流看法。 结合数据分析,思考科技进步与 粮食产量提升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素养。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理解现代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树立“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引导学生理解“设施农业”的科学原理与社会价值,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8页—42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① 科技作用:提升粮食产量、改变生产方式、突破自然限制—设施农业;② 面临问题:人均耕地少、资源短缺、污染等;③ 发展方向:科技驱动,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学习逻辑,用简洁语言梳理 “任务 —能力—理念”的联系。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一、科技助力产量提升1.核心科技:良种培育(杂交水稻)2.辅助手段:水利、农药、化肥二、科技改变生产方式机械化:从人力到机械动力,提高效率三、设施农业突破自然限制1.调控: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2.意义:四季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四、农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面临问题: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短缺、土地污染2.发展方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掌握杂交育种、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具体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从课堂反馈看,知识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能比较清晰阐述“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等实例;多数学生可以分析课本案例,但少数学生未能深入理解农业科技应用的内在逻辑;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农业科技的兴趣。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