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藏羚羊跪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a)
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仔细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b)
共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反省和思考。
c)
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圣洁、人性的冷酷与善良,从而培养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2学情分析
本文相比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与关注,确立他们保护动物的理念与热情。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凭借一定的阅读能力自读本科,对故事的内容、情节和母爱的主题也能够把握。教学可以在”听读”和“自读”环节中逐步达到认知目标。同时让学生在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时更能体味到文本透射出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3重点难点
1、
以多种朗读的形式,带动对全文的认识和理解,继而把握主题。
2、客观辨证地理解老猎人身上并存的“杀生”与“慈善”。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4教学过程
一、有关知识介绍: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栖息高度在3500一5200m,尤以4000一5000m的高原无人区比较常见。由于长期适应高寒气候,藏羚羊绒的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在克什米尔地区称为“沙图什(Shahtoosh)”。传说把鸽子蛋包在藏羚绒披肩里面,就可以孵出小鸽子来。用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又轻又软,可以从指环中穿过,因此又被称为'“环披肩”。为什么有人要去猎杀藏羚羊。第一,因为市场的需要,一张用藏羚羊毛织就的“戒指披肩”不但价值昂贵,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可以找到无数买主。第二,因为青海的穷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请同学简单概括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距今很多年前在藏北高原一只藏羚羊为保护自己的幼崽,以跪拜的方式乞求猎人放生。猎人在杀死藏羚羊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并埋葬了他的杈子枪永不杀生。
2、藏羚羊为何要跪拜?藏羚羊跪拜谁?
藏羚羊跪拜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让人深感藏羚羊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藏羚羊跪拜谁?
课文中的老猎人,以及其他许多猎杀他们的人类
3、怎样理解藏羚羊眼里流出的两行长泪?藏羚羊生前死后的两行长泪的意义相同吗?简述理由
不同。生前的长泪是怀着乞求猎人放生幼崽的心情,仿佛再说:请高抬贵手,放过我腹中的孩子吧!
死后的泪是对人类残酷罪行的控诉。
4、你认为老猎人是什么样的人?划出证明你观点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老猎人:杀生与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具体体现哪里?
杀生:杈子枪、猎物、枪杀藏羚羊
慈善:救济朝圣者。猎杀藏羚羊时的动作心理,以及猎杀藏羚羊后一系列的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都充分表现了他未曾泯灭的慈善之心
藏羚羊伟大、神圣、悲壮的母爱,让老猎人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让他懂了:对所有的生命都应该爱护和尊重!所以,他埋掉了杈子枪,放弃了“杀生”,重新找回了所有的善良。
5、最终促使老猎人埋掉杈子枪的原因是什么?
藏羚羊悲壮、伟大而神圣的母爱。
6、你认为文中的哪一句话是主旨句。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齐读)
7、你认为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会如此感动?
藏羚羊的跪拜。(见具体句子)
“乞求的眼神”“冲着他前行两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栽倒在地”
老猎人的震惊和悔恨。
“吃惊的叫出了声”“手在颤抖”“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感动于伟大的母爱激发保护生命的意识
8、由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更深刻的感想?
动物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有着一样的尊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应该和谐生活,人类应该尊重所有的生命。
总结:
刚才我们在一起看到了自然界中最圣洁的母爱,并体会到了我们人类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冷酷无情地屠杀生命所犯下的罪恶。我们人类一直以为自己处在生物界的金字塔顶端,有能力和权利主宰其他生灵的命运。当老猎人面对那只死去的母羚羊,面对着它不干的泪痕,沉重的跪拜,他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丑陋。但你知道吗?世上千千万万的生灵还在惊慌逃窜,还有千万个瞄准捕杀的人们。目前,可可西里的“野牦牛队“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偷猎者捕杀,已有两任队长献出了生命。
面对这一切,我们是否应该一起对人类大声疾呼“尊重生命、保护生命!”
作业:词语积累与掌握运用。同步练习题印发